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连市健身中心健身者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洪  林华 《体育学刊》2000,(4):22-23,26
采用调查分析方法,对大连市健身中心健身者的自然情况、健身意识、锻炼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锻炼者健身意识较强,文化程度较高,且锻炼后感觉良好,但健身者缺乏健身常识及科学锻炼方法,盲目锻炼,易产生不良的运动后反应,影响锻炼效果;缺乏余暇时间,健身中心价格偏高影响了群众健身的积极性,文章据此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市健身中心女性健身者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苏州女性健身锻炼的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她们科学合理地进行健身锻炼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健身者健身意识较强,文化程度较高且健身后感觉良好,但一些健身者缺乏健身常识和科学健身方法,如盲目锻炼产生了不良后果;健身中心价格太高;缺少余暇时间影响了健身者的健身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对健身者自身而言,通过正确的评价方法及时了解自身的健身效果,更有利于制定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确立锻炼目标;同时,了解自己健身的效果对提高健身者积极性和兴趣有很大帮助.在确定评价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这些评价方法是否遵循评价的原则,只有遵循评价原则的评价方法才是可用的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福州市健身中心女性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调查分析法 ,对福州市 5所健身房 176名健身女性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旨在较为全面地了解新时代女性的健身意识、锻炼习惯、锻炼方法等。调查表明 ,现代女性健身意识较强 ,锻炼效果良好 ,但缺乏健身常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访问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健身俱乐部健身者的人员结构、健身内容、健身次数、健身动机及收入水平等方面对沈阳市健身俱乐部健身人群的健身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身者的健身意识较强,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较高,健身内容呈多元化,且健身后效果良好,但健身者缺乏必要的健身常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盲目健身,易产生不良的运动后反应,影响了健身效果;缺乏余暇时间,健身俱乐部价格偏高等因素影响了健身者的健身积极性。通过调查与分析本文旨在为我市健身俱乐部的蓬勃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社会和个人对自身健康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然而,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健身的参与人数不够多,而且健身者普遍缺乏健身的知识和专业的指导,不能有效、有计划地进行锻炼,获取理想的锻炼效果。但是,健身跑这一独特的运动却为全民健身事业注入强大的推力,成为全民健身最大的助推器。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获取有氧健身跑的运动特点、发展状况及参与者对健身跑的认识和评价,进一步了解和开发这一运动项目,推动当地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健身气功锻炼的133名老年人作为健身气功组,南京市栖霞区、玄武区、鼓楼区18所老年公寓及社区部分老年人108名作为普通组,采用简式POMS问卷,测查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心境的影响。结果:老年人参与健身气功锻炼能有效改善心境状态,且效果量受锻炼年限、锻炼频率、每次持续时间和锻炼形式影响。结论:长期有规律参与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心境状态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归纳等方法,对老年人尤其高龄老年人特殊的身心特征、健身运动的特点及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探讨空气负氧离子对人体健身锻炼的有益效果,旨在为老年人尤其高龄老年人健身锻炼环境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认为,老年人体质下降明显,尤其心肺功能的明显下降往往致使他们在健身锻炼过程中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进而影响健身锻炼的效果,而负氧离子又称空气维生素,高浓度负氧离子的吸入可以弥补人体氧供应的缺失和不足,有益于提高健身锻炼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谭祝平 《体育科技》2013,(1):127-130
通过对长沙市最具代表性的三家健身房的30名肥胖女性进行健美操和健身器械运动的实验。结果表明:前五周锻炼中,健美操锻炼减脂效果比健身器械锻炼效果明显。持续十周锻炼后,健身器械运动对塑造形体效果比健美操锻炼效果明显。两组实验后出现机体不同部位之间的差异,客观地反映了健美操与健身器械运动对女子减肥的各种功效,从而为女子减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问等方法,对健身房的健身人员结构,健身内容,次数及动机等方面进行调查,对临潼区俱乐部健身人群的锻炼现状进行分析,并为临潼区的居民进行健身锻炼和健身俱乐部的蓬勃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泸州医学院体育系2006年至2010年体育英语和体育保健双语教学为基础,比较体育保健双语教学在职业指导、保健理念、教材选择的优势,参照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国外体育保健相关职业,以"锻炼是良药"的理念,选择教材和教学资源,促进保健专业英语提高和职业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12.
运动处方指导人们身体锻炼方面的应用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也使人们进行身体锻炼方--法等向着科学化、效果良好化、明显化的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分析运动处方的有氧运动的健身价值、超量恢复原理和“全面身心健康概念”三方面的健身理论基础,为运动处方指导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个性化指导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上海市部分视障者(青年会全国协会主办、长宁区残联协办的"心灵之光"项目——健身功法班)进行健身功法教学实验,并与对照组的心肺功能、平衡能力在实验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利用功率自行车对心率在负荷运动过程中和负荷后恢复期的指标变化进行跟踪分析,总结教学结果,为开展视障者体育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心肺功能、平衡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健身功法是一种对视障者较为适宜的锻炼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有氧搏击操健身运动处方对高校女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的有氧搏击操健身运动处方,指导18名高校女大学生进行8周锻炼,测定其锻炼前后各项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除坐位体前屈变化不显著外,其他各项身体素质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有氧搏击操运动处方对增强高校女生的身体素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握力、800m跑、立定跳远项目具有替代性。  相似文献   

15.
对健身趋势的预测能够为健身领域的企业主、俱乐部管理人员、课程研发人员、健身从业人员制定来年计划提供参考。2020年8月1日-31日面向国内健身从业人员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对3 368份有效问卷的分析表明,排名前20的2021年中国健身趋势分别为减重运动、健康饮食、运动与健康从业人士培训与认证、青少年体育、有氧健身、核心训练、私人训练、功能性健身、健康指导、健身专业人士的许可、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自由负重力量训练、户外活动、运动即良医、雇用认证健身专业人士、自重训练、健身结果测量、生活方式医学、小团体私人训练、移动设备运动APP。减重相关和经由行业机构推荐的健身趋势排名靠前,不同人群对应的健身趋势存在共性与差异。建议未来立足国内健身行业制定本土化调查问卷,并考虑按人群开展健身趋势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为更加明确健身气功习练的有氧锻练特征,我们对五禽戏和八段锦在人体有氧训练的作用和效果上进行了实验研究。文章对实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及结果做了说明与陈述,以期为健身气功习练动态过程的进一步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从全民健身作为社会化的组成部分.提出了健身运动的价值观念与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学校体育教学要以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为核心.转变学校体育教育观念.以体育健身运动为准绳,建设学校体育基本框架;把健身教育贯穿于学校体育教育中.为终身体育健身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加强体育锻炼过程控制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体育锻炼效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控制理论中的反馈等基本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基本规律和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对体育锻炼过程控制进行研究。以适应在世界范围兴起的大众体育的健身热潮,为有效贯彻《全民健身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动处方对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健身运动处方在课外锻炼中对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根据中学生体育教材,从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建立以健美操、跳跃、武术、力量、排球、篮球、走跑和身体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运动处方,并在中果外活动中进行实施,每周3次,共进行实验8周。研究证明运动处言对高中学生身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其主要集中在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和耐力等素质上,为今后利用运动处方来科学地对中学生进行强身健体和为国家体季推  相似文献   

20.
Early and continued participation in a work-site health and fitness progra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study examines social-environmental, physical-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early and continued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y. Data for the study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first six months of operation of a work-site Health and Fitness Center. The following sources 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N = 403): 1) printouts of frequency of employee visits to the Health and Fitness Center; 2) a questionnaire; and 3) fitness files. Data measuring early (month one) and continued (month six) participation were obtained from printouts of frequency of employee visits. A questionnaire measured estimation of physical ability, attraction to physical activity, youth participation, social support, and convenience of the Health and Fitness Center. Fitness files were used to obtain measures of cardiovascular fitness, percent body fat, and recent participation.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practical usefulness of the social-environmental, physical-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for classifying employees into categories of exercise adherers and nonadherers. A measure of exercise adherence was based on company policy of six visits each month. Results for early participation (month one) indicated that convenience, sex, youth participation, attitudinal commitment, and age discriminated (p less than .05) among adherers and nonadherers with 63% accuracy. At the end of six months, attitudinal commitment, sex, convenience, and estimation of physical ability discriminated (p less than .05) among adherers and non-adherers with 60% accuracy. In addition, when early participation in the health and fitness program served as the measure of recent participation for the six month analysis, recent participation and attitudinal commitment discriminated (p less than .05) between the two adherence categories with 75% accuracy. Adherers and nonadherers were classified with 66% and 85% accuracy,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