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不同干预手段对肥胖人群体成分的影响,探讨适合肥胖人群减轻体重、改善体成分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研究认为:不同干预方式对肥胖人群的体成分都有积极影响;对肥胖人群进行单纯的有氧干预或者单纯的抗阻训练对改善体成分有积极的影响,有氧干预结合抗阻训练对于改善肥胖人群体成分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运动减肥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与讨论,提出了该研究领域未来努力的方向:(1)转变传统运动减肥观念,加强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减肥机制的系统性研究;(2)探索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水平以及不同疾病肥胖者产生的减肥效果;(3)重视大强度运动的强度控制和持续时间对减肥效果的影响;(4)加强研究不同有氧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对不同人群减肥效果的影响,创新测量工具与规范测量方法;(5)加强运动强度控制界线研究,明确两种运动方式的强度控制范围;(6)加强减肥与运动情境的关系以及肥胖者日常行为、生活方式改变与减肥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3.
抗阻训练运动处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阻训练作为全面身体锻炼的一部分,可以显著增长肌肉力量和体积及发挥慢性病防治作用。抗阻训练运动处方的内容主要包括训练强度、组数、频率、方式、顺序、间歇时间、肌肉收缩速度和训练量等方面。根据运动人群和运动目的不同,其中每一方面都可以制定出多种不同处方方案。正确合理的处方制定和使用涉及到不同的运动效果,对于专业运动人群和普通大众合理科学地安排运动和锻炼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6.
朱淦芳 《精武》2014,(4):9-10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水平的影响,观察其延缓表老的效果。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大运动强度.中等运动强度、小运动强度的运动干预组,衰老时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6周后测定血清中与抗衰老作用相关的超氧化物吱化酶(SOD)、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运动干预组与衰老模型姐比较,大运动强度干预组小鼠血清SOD的活性有显著性改善(P〈0.05),GSH-PX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中等运动强度干预组血清SOD,GSH-PX活性均有显著性改(P〈0.05),并且MDA的含量也有显著性改善(P〈0.05);小运动强度干预组小鼠的血清SOD、GSH-PX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则均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与衰老模型组比较,中等运动强度干预组血清SOD、GSH-PX活性和MDA@量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其它两种运动强度。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中等运动强度的干预能显著改善血清中与抗表老作用相关的血清SOD、GSH—PX的活性和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低运动水平城市中青年睡眠障碍人群进行运动干预,观察运动对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有氧运动与抗阻力量训练相结合的干预方式,为期12周,测试运动干预前后PSQI得分和受试者日间功能状态。结果:运动干预后受试者PSQI量表中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5个成分得分均比运动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基础心率有所下降、握力显著提高、综合反应时显著降低、线条追踪结果显著提高。结论:有氧运动和抗阻力量训练相结合的干预方式对城市中青年人群睡眠障碍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受试者日间功能紊乱有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两种常见运动方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内脏脂肪、肝功能与脂代谢治疗效果对比,为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集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文献质量,Review Manager 5.3软件meta分析。结果:1)内脏脂肪与脂代谢方面,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之间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肝功能方面,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氨酰转移酶(GGT)在两种运动间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有氧运动对AST在“年龄<52岁”、“BMI≥28”、“干预频次为3次/周”、“干预周期≤12周”亚组中改善效果比抗阻运动好;对ALT的改善在“BMI≥28”、“干预频次为3次/周”亚组中效果更佳。结论: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比,对NAFLD患者内脏脂肪、肝功能与脂代谢治疗效果均无差异,两种运动方式的干预效果相近;但不同亚组仍表现出差异,有氧运动组AST在低龄、高BMI、短干预周期和短干预频次组改善效果更佳,ALT在低龄、短干预周期组具有更好效果。提示患者应根据自身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及自身运动情况等,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进行,而当患者需要改善AST与ALT时,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脂肪酶基因LIPC-514C/T多态性与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人群血糖及健康体适能变化运动干预敏感性的关联,探讨LIPC-514C/T位点作为糖代谢异常人群运动敏感性相关分子标记的可能性。方法:招募32名PDM患者,进行12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运动干预。运动干预前、后测试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肌肉重量、内脏脂肪重量、■、握力、纵跳、俯卧撑、坐位体前屈等指标,应用SNP微阵列芯片对唾液LIPC-514C/T位点进行解析,对比运动干预对LIPC-514C/T位点不同基因型PDM患者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1)LIPC-514C/T位点CC型基因频率为37.5%,CT型为50.0%,TT型为12.5%,基因频率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2)运动干预前,LIPC-514 C/T位点不同基因型的PDM人群血糖和健康体适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运动干预后,FPG、...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验对比式训练对下肢爆发力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对比式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实证研究,查找期限设定为截止到2021年6月,基于STATA/SE15.1和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结合16篇文献,受试者385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式训练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的提升均具有较好效果(SMD=0.68/-0.84),且具有显著性,其中选择4~8周的训练周期、2次/周的训练频率、抗阻形式选择等张收缩、高负荷训练选择混合强度、低负荷训练强度选择自重训练、组内和组间间歇小于2分钟对跳跃类表现提升的效果较好;选择2次/周的训练频率、抗阻形式选择等张收缩、高负荷训练强度选择80% 1RM及以上、低负荷训练强度选择自重或40% 1RM、在组内和组间间歇均选择小于2分钟对短跑类表现提升的效果较好。结论:对比式训练对下肢爆发力表现具有较好提升效果,但需要对训练变量进行特定设置及考虑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运动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脂代谢的影响效果。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NKI及万方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Stata 15.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1篇文献,2 02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高强度间歇运动对空腹血糖(SMD=-2.48;95%CI:-3.14,-1.82)、餐后2 h血糖(SMD=-1.51;95%CI:-2.18,-0.85)、总胆固醇(SMD=-0.93;95%CI:-1.27,-0.59)、高密度脂蛋白(SMD=1.19;95%CI:0.89,1.49)及低密度脂蛋白(SMD=-0.76;95%CI:-1.16,-0.35)的改善效果显著。有氧结合抗阻运动对甘油三酯(SMD=-1.03;95%CI:-1.52,-0.54)的改善效果显著。结论:运动锻炼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脂代谢水平,其中高强度间歇运动及有氧结合抗阻运动的干预效果整体较好,但受个别干预措施研究数量及样本量的限制,明确的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1/3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它可加重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疾病患者的负担。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其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产生副作用。大量证据表明,运动干预可改善高血压的疗效。那么运动和药物哪一种干预方法对高血压疗效更好?2019年9月,Huseyin Naci等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刊文,通过网状Meta分析对比运动干预和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该文纳入391个随机对照试验,包含39742名受试者。结果显示:①所有类型的运动干预(如耐力训练、动态抗阻训练、等长肌力训练)和所有类型的降压药物都可有效降低受试者的收缩压;②对于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的高血压人群,不同种类的运动干预和药物治疗具有同等的降压效果;③对于收缩压≥130 mmHg、≥140 mmHg、≥135 mmHg的高血压人群,运动干预可分别降低6.84 mmHg、8.7 mmHg、10.74 mmHg的收缩压。该文提示,运动干预可作为高血压人群药物治疗的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运动防治老年肌少症的机理、效果及策略,为老年人科学运用锻炼方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在PubMed、万方和CNKI等数据库中进行关键词检索,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老年肌少症的运动干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1)抗阻训练、有氧运动和高强间歇运动等运动可调理体内线粒体、活性氧等分泌物的含量,促使运动神经元保持正常的兴奋状态,改善老年人的肌量、肌力和身体活动能力,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2)从中年时期开始规律性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肌少症的防治。每周2-3次、每次30min,为期8-24周的抗阻训练或每周3次以上、每次60min左右,为期24周以上的有氧运动可能是老年肌少症运动防治的一种可行方案。(3)抗阻训练和有氧联合抗阻训练是防治老年人肌少症多种合并症的主要运动形式,其运动强度可能较健康老年人和单纯老年人肌少症患者低,建议以低中强度为宜。结论:运动锻炼对于老年肌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重点对当前老年肌少症的运动防治效果和机制进行了归纳梳理,并针对肌少症的防治时机及方案提供了可行性的建议。当前有关老年肌少症的运动干预研究在逐渐增多,但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在运动方法的选择上,比如锻炼时间、强度及频率的控制等,仍需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动干预对学生身体形态及素质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有氧运动的强度不同是否有不同的监控体重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有氧强度的运动干预方案探讨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循环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运动干预前后,超重、肥胖女大学生各身体形态指标均值均有显著性下降。运动干预后,BMI指标下降最为明显(P<0.05),肥胖组女生WHR指标受大强度运动干预影响较大(P<0.05)。不同运动强度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循环机能的显著性影响仅体现在大强度运动对各组内女生舒张压指标的影响(P<0.05)和中等强度运动干预对肥胖组女生舒张压的影响(P<0.05),对超重、肥胖学生减脂降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动强度对中年女性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80名中年女性实施16周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分析锻炼前后体质测试结果,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中年女性体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强度越大,增强体质的效果越明显。建议中年女性在参加健身运动时,应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选择较大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何种中等强度负荷的游泳运动对防治骨质疏松和骨骼肌萎缩更为适宜,运用骨矿含量和骨骼肌细胞凋亡等生理指标,对4组小鼠(2个不同年龄对照组,2个不同负荷运动组)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过程监测与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等偏上的游泳负荷强度有利于减缓老龄小鼠骨矿含量的下降速度;中等偏下的游泳负荷强度则能有效地减少骨骼肌细胞凋亡。建议老年人在进行游泳锻炼时,应采取适合自身的运动强度增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运动与骨密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体育科学、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有关专著和教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运动对不同生命时期的骨密度和骨量均有影响;不同运动方式和不同运动强度的运动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不一样;过度训练可导致骨量、骨密度的降低和性激素的下降,可见,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有利于改善骨代谢和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18.
对在运动健身领域研究中常用的运动强度指标进行整理和分类,认为可分为物理负荷强度、生理负荷强度和主观感觉强度三类,并时这些指标在健身锻炼实践中应用的特点和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对各种运动强度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相应当量换算方法进行研究,为健身人群合理使用强度指标控制好运动负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青春期肥胖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建模7周后,选取喂食高脂饲料的肥胖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Oc)、低强度运动组(OL)、中强度运动组(OM)、高强度运动组(OH)。OL、OM、oH分别以15-18m/min、21-25m/min和28-32m/min的强度运动,坡度均为0。,lh/天,5次/周,共干预8周。干预后麻醉大鼠采集血液,测定血浆蛋白以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8周运动干预后,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运动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O.01);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0M、0H组显著低于OL组(P〈O.05、P〈O.01);血白蛋白OH组高于0c组(P〈0.01)。血尿素氮与血肌酐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实施8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后,使青春期肥胖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和体脂率明显降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调节效果更明显。该运动干预能有效调节血浆蛋白与肝肾功能,但不同运动强度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干预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肝脏游离脂肪酸(FFA)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PT1)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方式运动对IR大鼠肝脏FFA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IR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有氧运动组(E组)、抗阻运动组(R组)、有氧+抗阻联合运动组(RE组),随后运动组IR大鼠进行8周的不同运动干预,运动干预结束后36 h,检测肝脏FFA、AMPK、ACC、CPT1酶含量。结果:(1)8周不同运动干预后E组、R组、RE组肝脏FFA含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1),但各运动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8周不同运动干预后E组、R组、RE组AMPK、CPT1酶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1),其中RE组显著高于E组、R组(P<0.01)。各运动组ACC酶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1),但各运动组之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1)8周不同运动干预均能显著降低IR大鼠肝脏FFA含量,其机制可能与运动显著上调IR大鼠肝脏AMPK、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