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商品在线评论有用性——基于品牌的调节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朝君  汪俊奎 《现代情报》2014,34(1):123-127
商品的在线评论已经成为影响顾客进行在线购买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亚马逊(中国)网站为例,研究了在线评论、评论者的数字特征对评论有用性的影响。通过对五种在线商品的1 845条在线评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线评论的评论长度和评论者排名对评论有用性具有正向影响,同时评论长度对有用性的影响受到品牌的调节作用。另外,评论星级对评论有用性的影响也受到品牌的调节作用,并且对于大品牌产品而言,评论的极端性与评论有用性呈"U"形关系。  相似文献   

2.
魏华  高劲松  万辉 《情报科学》2020,38(5):161-168
【目的/意义】在线评论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探索电商平台消费者绿色产品在线评论信息采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挖掘在线评论的商业价值、促进绿色产品的消费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TAM和ELM为理论基础,结合社会环境因素和消费者个体特质因素,构建电商平台消费者绿色产品在线评论信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评论质量和社会影响均对感知评论有用性产生正向影响,评论源可信度与感知评论有用性的关系不显著,感知评论有用性和社会影响又对评论采纳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产品卷入度会调节消费者评论有用性的感知,而专业知识未能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严建援  张丽  张蕾 《情报科学》2012,(5):713-716,719
从在线评论文本内容的视角出发,通过中国大型B2C电子商务网站的221个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在线评论内容对评论有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评论深度越深、越客观、传达越多产品实物与网站描述是否相符以及产品特性的信息,则评论有用性越高;而评论内容中表述越多的个人喜好和感受反而评论有用性越低;评论传达的情感强度与评论有用性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考虑品牌声誉影响下的在线评论有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建坤  侯伦  方佳明 《软科学》2014,(3):97-100
从品牌声誉影响的角度,选用京东商城的评价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在考虑品牌声誉的影响下,对于品牌声誉高的商品,正向评价比负向评价更有用;对品牌声誉低的商品,极性评论比中性评论更有用;不论品牌声誉的高低,评论深度对评论有用性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品牌声誉低的商品相比,评论时效性对品牌声誉高的商品的评论有用性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中在线评论有用投票数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在飞  徐峰 《现代情报》2014,34(1):18-22
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物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日益增加的海量信息导致了信息过载等问题。因此,判断和识别评论信息的有用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采用文本挖掘和统计分析方法,从评论信息特征和评论者信息两个角度,对在线评论获得有用投票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亚马逊商城的用户评论样本,具体研究了各因素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评论评分对在线评论的有用投票数具有负向影响,而评论信息丰富性和历史评论有用性评价对其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从用户对不同品牌声誉的感知角度,研究评论支持率、评论时效性、评论长度、图片数量、情感 强度和产品属性特征词对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影响。【方法/过程】构建多元线性回归理论模型,通过亚马逊电子商务 平台不同品牌声誉感知的手机评论数据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品牌声誉差异而进行在线评 论的有用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商品评论有用性研究需考虑不同品牌声誉感知影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9,(5):140-144
构建评论内容与评论者特征对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的双路径整合模型,并探索商品类型的调节效应。以Amazon的2213条商品评论为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评论内容(时效、深度、图片、回复)、评论者特征(专业性、权威性)对评论有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评论效价、评论者参与度对评论有用性有显著负向影响;搜索品的评论时效、评论图片、评论者专业性对评论有用性的影响比体验品更强;体验品的评论效价、回复评论、评论者参与度对评论有用性的影响比搜索品更强,二者的评论深度和评论者权威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用户生成内容有用性评价是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出一种融合领域情感词典与信息熵的评价方法,对体验型产品的用户生成内容有用性评价问题进行研究。[方法/过程]基于领域情感词典抽取用户评论语料的情感特征,并以信息熵作为信息量特征,以随机森林和梯度下降树分类模型进行对比实验,验证研究假设。[结果/结论]证明了体验型产品用户生成内容的有用性评价效果可以利用领域情感特征得到大幅提升,扩展了领域情感词典的实践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消费者购物决策越来越依赖于在线评论。从信息接受模型对信息有用性影响出发,构建在线评论有用性投票增量的时间窗,建立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在线评论内容和评论者对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影响。基于TripAdvisor.com的4 258条酒店评论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评论内容长度、评论极端性、评论有用性投票数、评论者认可度和个人信息披露对在线评论有用性具有显著正影响,这对在线零售商和消费者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昂  赵志杰 《现代情报》2019,39(10):38-45
[目的/意义]在线评论在消费者网络购物决策过程中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作用日益显著,探索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对消费者和商家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信号传递理论为框架,从与评论内容、评论者和反馈有关的信号构建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模型,同时考虑商品类型的调节作用,并分析了信号环境的影响。[结果/结论]通过亚马逊中国网站获取客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负面评论、评论字数越多、评论含有图片、评论者对信息有披露、评论者排名越靠前、评论回应数量越多则评论有用性越高,商品类型在评论情感倾向、评论图片对评论有用性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并且信号影响评论有用性受到信号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创新成果可占有性是创新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然而目前国外有关研究尚不够深入,国内相关研究很少.为此,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归纳总结了创新成果可占有性的内涵、机制、测量、影响因素及其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学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新卢德主义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世纪后期,美国产生了新卢德运动。新卢德主义是对技术持批评态度的现代思潮。本文介绍了新卢德运动的概况及其思想纲领,从机器与人、人与自然、技术与社会等方面概述了新卢德主义的基本观点。提出了应该重视对新卢德主义的研究,和值得探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审稿服务的评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陈建 《科技与管理》2007,9(1):117-119
针对当前理论界对员工绩效界定的不清晰,通过评述员工绩效的各种观点并修正员工绩效的决定因素模型,探讨员工绩效的来源,以达到对员工绩效有一个更加深入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国际创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国际新创企业的定义和类型的基础上,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国际新创企业的国际化驱动因素、国际化成长过程和国际绩效等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构建了国际新创企业研究的整合性框架,同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后人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动态分析脉络.  相似文献   

16.
分支系统学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分支分类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有关问题。全文包括7方面的内容:(1)分支分类学说  的哲学原理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哲学;(2)分支分析的三个基本原则是近裔共性原则、严格单系  原则及简约性原则;(3)分支分析的工作步骤包括:单系类群的确立、性状分析、分支分析运算、分支图与分类系统的建立及分支图与性状再分析;(4)本文讨论厂分支分类学派、表型分类学派与演化  分类学派;(5)由于板块构造理论及分支分析的兴起,生物地理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传统的演化生物地理学、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及替代生物地理学争鸣的局面;(6)由于杂交导致性状矛盾,因 此可以由分支分析识别杂种;(7)由科学理论的三条标准来看,分支系统学属于严格意义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数据挖掘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旨在发现庞大的数据中隐藏着的、先前未知的并潜在有用的模式和信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进行科学决策。关联挖掘是数据挖掘中研究最早也是最活跃的领域,其中,频繁模式挖掘是关联挖掘的核心和基础。对关联挖掘算法的研究和发展进行综述,分析挖掘算法面临的主要挑战,概括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张明 《科教文汇》2012,(6):27-28
集体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单纯的智育的集体教育,到德育的集体教育,再到素质全面发展的集体教育,集体教育具有极强的发展性,为我们探索在新时期素质教育中运用集体教育找寻到了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团队创新氛围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来坛  时勘  刘蓉晖 《科研管理》2012,33(6):146-153
团队创新氛围的研究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中团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团队创新氛围是指工作团队成员对影响其创新能力发挥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的一种共同的社会知觉。本文在介绍了目前有关团队创新氛围的基本概念、测量工具之后,就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并通过借鉴I-M-O-I循环模型,提出构建团队创新氛围研究的基本理论构思,并对于未来研究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团队创新氛围的干预机制的探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息交流模式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鸿霞 《情报杂志》2007,26(11):80-82,86
对米哈依洛夫的广义科学交流系统模式、Shannon—Weave通讯模型、严怡民的信息交流栈模式、许志强的情报交流守门人模式、周文骏的文献交流过程循环模式、周庆山的文献传播过程基本结构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集中与辐射的传递模式、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过程系统模式、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罗杰斯和金凯德的辐合传播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进行了评述。认为米哈依洛夫提出的广义科学交流系统模式能够更全面地解释非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现象和规律,并指导信息交流和科学情报工作的实践;而Shannon—Weave通讯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机器之间的信息互换,为基于计算机和Internet的现代信息交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