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综合实践活动来了,班队活动应该走开吗?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名词,许多教师对它茫然失措,从来没有上过这种课,怎么上?没有现成的教材怎么办?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问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班队活动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实践条件和生活经验的基础,是学生知行统一的有效途径。优秀高效的班队活动能收到“晓理动情导行”的效果,进而内化积淀为稳固的道德品质。然而,笔者发现许多班队活动因教师的认识偏颇,陷入了种种误区:误区一:重灌输,轻体验[案例]某班一次班队课的主题是“做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活动伊始,教师机械地逐条朗读学校的规章制度,最后请学生集体签名。其间,教师不厌其烦地讲空洞的教条理论,学生昏昏沉沉地听理论,这种“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班队活动课,效率实在令人担忧。相…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没有教材,没有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该怎么做?一时间,老师们都有些茫然,语文老师上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数学老师上出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美术老师上出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陷入了教学的误区:有的教师所追求的是课堂导入、揭题、重点分析、主题的提升等程序的完整性,讲究的是教师指导的层层深入性,因此,课堂成了老师的天下。  相似文献   

4.
班队活动是由班集体组织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也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还能使班级群体健康发展。那么,如何上好班队活动课呢?要有目的、有计划。我们说话、做事都必须有目的、有计划,这样容易把事做好。班队活动也同样。如召开“怎样接待客人”这一主题班(队)会时,教师要围绕“做客要讲文明、有礼貌”这一教育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好整个活动的步骤、内容、形式和方法。同时,要帮助学生做好资料、器材的准备工作,还要做好主持人、演员等选拔和训练工作。班队活动不可就事论事,忙于应付,如果这…  相似文献   

5.
班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从认识角度讲,大多数班主任都能理解它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班主任把它作为班级学习及纪律情况的小结,表扬先进、指出问题的“说教课”;有的班主任开展班会课是“临阵磨枪”,草率应付,从而使班队活动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还有的班队活动课成了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的文化课。本人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开展好班队活动,必须讲究“四性”。一、活动开始要讲究目的性。开展班会活动课和其他文化课一样,一是要制定好计划。作为班主任应对常规教育工作与开展有意义的班会活动全盘…  相似文献   

6.
陈岱 《广西教育》2007,(4A):17-17
为突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各年级教材中安排了综合实践内容,如“一亿有多大”、“合理安排”等等。由于是新教材,近年来关于这种课的公开观摩活动很多,从区级到市级再到省级都有,这些课似乎都想传递一种理念,诠释一种教法,而听课的老师也想从中获得一些信息:这种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教学目标怎样定位?在实践体验中,我们发现这些课里有几层关系是需要理顺的。  相似文献   

7.
初中历史新课程在每个单元主题后,都增设了一节学习与探究活动课。面对新教材,教师们没有太多经验。究竟如何开展学习与探究活动课呢?本文以历史教学活动课为例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没有教材、缺少可以借鉴的经验,教师们常常感到活动缺少资源。我在刚刚开始实践时,也感到无从着手,经过一阶段的摸索,我发现融合班队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极好的方法。下面就是我策划组织的一次“爱我所爱”综合实践系列活动的全过程。我爱我家爱家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年我都要开班会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可实践证明,小学生并不喜欢呆板、生硬的说教,而喜欢生动有趣的活动。于是,我开展了一系列“我爱我家”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这次课改新设置的一门课,其意义自不待言。但在实施中情况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教师而言,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用传统的观念去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上课”的形式去“教”综合实践活动,自然是劳而无功。就学生而言,一方面是繁重的化课压力,另一方面又得不到适当指导,多数学生难以找到切实可行的课题。那么,如何帮助学生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呢?其实选择课题的角度很多,  相似文献   

1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直是让许多老师头痛的一门课,如何才能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充分认识到老师、学生、家长、活动主题这四个部分的重要性,只有整体上协调好了,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周四下午 ,第二节是语文课 ,第三节是活动课。第二节上课铃响了 ,我笑眯眯地走进教室〕一、启发谈话 ,提供素材师 :同学们 ,今天的班队活动课搞什么好?这节课大家来讨论 ,再由组长汇报。(分组讨论)组长汇报 :第一组建议搞智力竞赛 ;第二组建议举行“学英雄演讲会” ;第三组建议搞抢答比赛 ;第四组建议去车站做好事。师 :班队活动到底搞什么 ,暂时不作决定。我现在要求大家把刚才同学们是怎样讨论的 ,建议又是怎样取得统一的 ,用对话的形式写下来告诉老师。二、指导写作 ,及时评述师 :(出示小黑板)下午第三节班队活动课到底搞什么好 ,…  相似文献   

12.
语文活动课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操作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主动发展为目的的课程。然而,由于有些教师对这一新型课程的本质尚未了解,从活动的计划、设计到实施都缺乏语文训练意识,把语文活动课上成了语文竞赛课甚至班队活动课,严重偏离了语文活动课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参加了浙江省第九届“百课万人“(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学观摩活动,我发现部分心理辅导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过程把握、教师的角色、活动课的价值取向“依然停留在学科教学的思维模式中,他们不仅认为自己应该把握整个课的进程,还在课前预设了很多活动中应该出现的情景,而且还认为最后学生都应该在理性层面上有所悟、有所升华.因此当学生的反应没有进入教师的预设情景,教师或者生硬地转入下一个预设的内容,或者越俎代庖地进行概括总结.要改变这种现状,心理课必须彻底从学科教学思维范式转向心理辅导思维范式.用心理辅导思维范式思考,辅导活动课的价值追求是辅导关系的创建、辅导氛围的创设、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自我探索;教师保持一种“无知“的状态进入课堂,对活动的过程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始终保持三种基本态度--共情、真诚、无条件关注;教师始终在活动中营造坦诚、信任的团体氛围,不断的推动团体动力发展,最终团体的动力将活动推向既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胡敏文 《湖南教育》2002,(11):39-39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语文活动课,强调的是“活”,强调全体学生“动”起来。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每一次语文活动课,我都精心设计活动主题。活动主题确定后,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设计,包括课前的组织、策划、准备,课中的主持、实施及课后的总结评价,都由学生协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起指导和顾问的作用,给学生以极大的活动余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各方面的内在潜能。就拿“电器商品交流会”这一活动课来说,学生先三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到平和堂、东塘、友谊、阿波罗等大商场去搜集、调…  相似文献   

15.
齐飞 《华章》2013,(23)
由“山寨”我联想到目前一些学校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背景下开设的五花八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因其质量不高、开设随意、缺少监控,似乎也不妨可以戏称为“山寨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此,我仅仅是想说一种存在的现象,没有对综合实践活动批判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调研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校将以往开展班队活动、展会(夕会)、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传统活动来代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况。这是对综合实践课程认识模糊所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贞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活动课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们又有貌合神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活动课,是早已为大家所知的一种课型。但长期以来,它局限于“自由而非自主,活动而非探究”的境况。有一些课打着“研究”、“实验”的旗帜,用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惟妙惟肖的“模仿”,叹为观止的发言等来“征服”观众,实际上,那是一场精心准备的“秀”。策划者和组织者是老师,学生是演员,共同完成所谓的精彩“演出”。也有人将语文活动课混淆于班队活动课,  相似文献   

18.
班团队活动作为一门活动课,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班团队活动的实践与认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许多班团队活动课,辅导员包办代替多,学生基本充当听众角色。又如,有的班团队活动课成了语文、数学的机动课;有的班团队活动课成了无主题的、随意的看书读报课或临时抱佛脚的即兴课。近年来,我校在班团队活动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特点,探索如何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利用计算机网络改变传统活动模式班团队传统的活动模式主要以“阻”和“堵”为主,这种“阻”和“堵”的方法远不如…  相似文献   

19.
我校于1996年1月被确定为国家教委“九义活动课程”实验学校,并于1996年3月正式启动实验,在没有现成资料、模式借鉴的情况下,进行了一年的探索。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开展活动课实验的关键活动课程是一个新生事物,开始我们对这个事物的认识比较肤浅。部分领导、教师认为,自从实行班级教学以来,使用的就是学科教材,而这些年来学校都一直坚持搞好课外科技活动,再搞活动课没有必要。有的教师还认为,90年代的学生较为难管,开设活动课会把学生的思想、纪律搞乱;学科课程有教材、教参,而活动课缺教材,少资料,无现成经验借鉴,难把课…  相似文献   

20.
最近组织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调研,观摩了许多教师的综合活动,其中不少课例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课例,反映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理解。一教师在一次《认识恐龙》综合活动中,先认识恐龙的外形特征,再进行分类,然后又创编有关恐龙的故事,最后创作恐龙玩具。很多教师在一次教育活动中,试图把各学科的知识都用到教学中来,使综合活动成为数学、文学、美术、音乐、科学等的“大拼盘”。这就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吗?——绝不是。“综合活动”新理念的提出,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理性回归,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以人为本的强烈呼唤。因此,实施综合活动课程,必须走出形式综合的误区,使价值综合成为幼儿园综合活动的实质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