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花海燕  李东 《软科学》2001,15(6):71-73
四川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是四川旅游业进一步拓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要增强四川旅游资源的竞争力应引入注意力经济的思想,通过概念营销来提高四川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并塑造出四川旅游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2.
廖彬 《软科学》1998,(1):18-23
四川省旅游业跨世纪发展战略与对策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廖彬一、四川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1.四川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四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奇山异水美不胜收,文物古迹遍布巴蜀大地。这些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的...  相似文献   

3.
母涛 《软科学》2006,20(3):89-91
运用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和资源优势理论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两种导向观,通过分析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状况,检讨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传统导向,提出四川旅游资源开发要从资源依托型转向市场导向型,要从重点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转向重点培育区域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四川、云南两省是近邻,同处于西南地区,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品级质量相近,旅游业发展起点相同,具有相似的省情、历史背景和区域经济条件。近几年来,云南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而四川旅游业发展明显滞后。这是为什么?分析两省差距的原因,借助云南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四川旅游业应实施追赶型跨越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15)
本文以四川省石棉县为例,针对石棉县水利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石棉县在水利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应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优势,切实解决水利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充分开发石棉县水利旅游资源,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四川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昉  孙云 《软科学》2001,15(5):85-88,95
四川辽阔的地域,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其多样性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作者在分析了全省旅游资源的优势及其开发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开发的几大战略。  相似文献   

7.
旅游城市化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历史文化名城纷纷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使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处于高负荷的运转状态之小,环境压力不断加大,高密度的人流、大量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以及经营管理开发上的短视化行为,已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资源造成了明显的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从而损坏了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魅力,破坏了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资源环境,不断提高旅游发展质量,使旅游经济效益与社会…  相似文献   

8.
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与管理中几个主要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经是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托基础和凭借条件,其保护程度和开发利用状况直接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则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所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孟思 《科教文汇》2009,(9):199-199
葫芦岛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沿海,是东北地区进入关内的重要门户。作为辽宁省最年轻的城市,它既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港口城市,又是一座优秀的旅游城市。葫芦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景区景点55处,文物保护单位127处。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了众多特色鲜明的景观。但葫芦岛市由于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还处于浅表层次的开发的状况,缺乏旅游精品,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调整开发方式进行深度开发,才有助于其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文章在简要分析了葫芦岛市旅游资源情况和开发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就其今后的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南山旅游景区位于龙口市境内景色秀丽的卢山之中,文化积淀浑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独特,是一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优秀旅游胜地。通过调查,探讨如何进一步开发南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建立旅游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南山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12.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而言,抑制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用地无序扩张现象,是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而政策调控的前提条件则是理清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通过对中国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尝试着构建了一个更为细化的城市用地扩张理论框架,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口对城市扩张的作用随城市规模升高而递减。小城市用地受到三产业发展推动,而中等城市、特大城市用地则受到二产业发展的推动,其中特大城市受到二产发展更强的影响。大、特大城市较之中小城市,用地扩张受到政府财政支出更强的推动。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仅对大城市用地扩张有促进作用,对于小、特大城市反而有抑制作用。土地财政的增加也会显著推动城市用地扩张;②相比于地级市,高行政级别城市的政府财政支出对其用地扩张有着更强影响。由于高行政级别城市中政府干预能力较强,土地资源存在错配的问题,二产业仍然是高级别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中用地扩张的强影响力因素,这则有悖于城市发展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在证明了城市间存在异质性之后,本文建议,相应的城市用地调控政策应该意识到城市间的异质性,有针对性地给出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加权秩和比的评价方法,对1993年全国各省(市)高校的科研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为定量评价科研的综合实力和效益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科学评判生态退耕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变化特征,对相关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正宁县为案例区,从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土地产出效益、环境支持力、政策补贴4组准则出发,选取了影响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15个指标,构建了基于199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测算体系,并通过相对接近度法(TOPSIS),来多层次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时序变化特征。最后采用层次聚类法,基于全部指标对研究年份进行聚类,进而区分研究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变化的时间节点。结果表明:①构建的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指数CI)、土地产出效益指数CO)、环境支持力指数CE)和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CT)时序曲线都表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的趋势,CT)最大值为2002年的0.77,最小值为1995年的0.20;②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将正宁县退耕前后16年的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特点划分为:1995-2002年的波动调整阶段、2003-2007年的稳定增长阶段和2008-2010年的巩固预警阶段。  相似文献   

16.
17.
以农科院校学生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达到基本理论适度、够用原则,解决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有机化学教学的最佳效果,突破传统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力争使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管理在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云 《现代情报》2009,29(4):90-92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新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探讨了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及作用。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杨瑞芳 《科教文汇》2013,(24):145-146
现代社会是一个团结合作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向更广阔、更精细方向的发展,仅仅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而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这点。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情感、感知、操作等方面有了亲身经历,从而达到了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