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承磊 《精武》2007,(9):58-58
众所周知,散手训练中简单的动作,实用的招式,还有致命的效用,有时会包含一切,这就是所谓武学的最高境界,即把技巧隐于无形。几乎每一位习武者所追求的境界都是一样的。如何尽快达到上述效果,  相似文献   

2.
阴阳观对中华武学的技、法、理辩证思想都给予更为终极的关怀,是武学运动变化的一种固有规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阐述了阴阳二气结合的万物之理,解释了“道”和变化的辨证思想理论,对于武学拳理思想、技法招式和功法炼养给予了深切的关怀,构建了武学丰富深远的技击原理与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曹英峰 《精武》2006,(2):6-6
世传之易筋经实际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易筋经和洗髓经。易筋者,欲坚其外;洗髓者,欲清其内。所谓“易”就是改变、改善,取生生不已之意。“筋”是人体的经脉。按中医的说法,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血气运行,都以此为联络。“易筋”就是通过导引、吐纳、推揉等方法,使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同时配合器具、药物的辅助,成就外壮神勇,使血肉之躯如同金石那样坚固,不为外邪所侵害,为日后修道提供保障。所谓“洗”,就是洗涤、净尽的意思。“髓”是人体血气生发之地,而脑又为髓之海,主人之思维灵明。“洗髓”的关键,就是通过修炼使肾水充盈,真气旺盛,开关展窍, 将有形之身后天沾染的渣滓洗涤干净,从而智慧大开, 神通显现,返还青壮,甚至可以了悟生死!  相似文献   

4.
曹英峰 《精武》2006,(2):5-5
中华武功,博大精深。传承至今,更见繁复。时有故弄玄虚者渲染夸张,渐失武术本来面目,其中尤以《易筋经》等武学巨著易流于玄虚之弊。本期《精武》以“易筋经”为专题,意在还其真相。今有辽宁曹公历十数载,搜罗《易筋经》坊间版本十余种,择其一二精品献于观者,并洋洋万余言,坦诚己见之心,披肝沥胆之意,惟愿国人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5.
曹英峰 《精武》2006,(2):7-8
炼气,非但易筋赖于此,更是洗髓必由之门径,是易筋经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目前除张义尚先生在《真传易筋经》中披露“九转呼吸法”外,余下各版本均不见记述。这里所说的“炼气”,是有别于世面流传的所谓“气功”方法的。“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这“一口气”, 简而言之,就是锻炼呼吸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易筋经后记     
曹英峰 《精武》2006,(5):33-33
2006年2月,笔者应《精武》之约,对易筋经这部武学圣典进行探索和揭示,结合师传秘要以及多年来的访道见闻、修炼心得而整理成文。掩卷之际,深感自己水平有限。虽洋洋万余言,依然无法全面揭示易筋经中蕴藏的人体生命科学领域的奥秘。笔者在《精武》上刊登这些文章后,接到许多电话和来信,纷纷询问各种问题。笔者有感于此,现撰文如下。易筋经历经上千年的传承和完善,汲取了儒、释、道、武、医之精华于一身,虽然技术体系庞大,但每一部分均独立完整,可分可合。习者可以量身择取,浅尝之则有小验,深研之则有大益。后世许多养生法门、武学技术在易筋经的基础上都有借鉴和发挥,犹如一棵大树,枝、叶、花、果各擅其  相似文献   

7.
三、大包袱皮之“旋” “砍的没有旋的圆”。所谓旋,就是用刀子转着圈地削。而大包袱皮更以无刀之境界,把旋幻化成没有招式的招式。 实战例一(A)图:当前的局面,白虽整体厚实有余,但黑在中腹多点出头,根本看不出任何形成宇宙的迹象。既然直来直去的砍砍不出宇宙,那就只好看圆转自如的旋  相似文献   

8.
清代雍、乾时期,江南武林高人辈出,其中甘凤池名噪一时,在武林中享誉甚高。甘风池精通内外二家拳法奥秘,武艺精湛,与人交手数十次,未曾有败。后来,甘凤池在金陵开门收徒,教习拳法,四方求学之人,趋之若骛。在甘凤池门下,有一小徒,静安人,人称舒四。起初,在甘氏诸徒中,舒四并不知名,但因舒四学艺最为刻苦,凡是武学招式,无不样样习练,而且从早到晚,练武不辍,所以同辈们称他为“武痴”。舒四跟随甘凤池多年,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师傅的技击精华。据说,数年之久,舒四基本上掌握了甘凤池武学的脉络,只因舒四在甘氏诸徒中从不抛头露面,也不逞强斗狠,因此,同辈们竟也不知舒四的武功已经达到何等境界。  相似文献   

9.
以原始和权威文献为抓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李小龙表达自我的武学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得出如下启示:一是武由人所创造并由人所运用,离开了人,武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武应以人的存在为前提和中心,实现人的充分完全的发展;二是肢体既是武赖以存在的依据,也是武得以展开的凭借。因此,武应“以无限为有限”,不断开发人的肢体潜能;三是对招式的崇拜与依赖不仅衍生出重技轻人、缺乏实战和技法繁杂不实用的缺陷与弊端,而且还滋生出封闭主义、迷信主义、宗派主义和神秘主义等实践倾向。因此,武应摈弃招式崇拜与依赖,专注于功力的深浅与高低;四是社会分工的深入进行导致技术越来越向精简化与专门化发展。因此,武应以简单、无界、自然和“以无法为有法”为价值参照,推动招式向精简化、归一化、人本化、专门化发展;五是实战是武的归宿和生命力所在。因此,武应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规定禁击禁用的体育规则和减少技击伤害的体育防护之下,突出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优势,进行无论武技形式的体育技击,在国际推广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以永葆自身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达摩被称为少林武术祖师,其根据除了《少林拳术秘诀》所云达摩创罗汉十八手,后发展为少林五拳外,就是《易筋经》前李靖之序云达摩曾传《易筋经》、《洗髓经》。唐豪曾对《易筋经》作了详细的考证。他在《少林武当考》中指出:“此书疑是羽流所作,托名达摩以售其欺者耳”,断定《易筋经》为道教或修道者所作伪书。看《易筋经》内容,几乎无一不是道教养生的传统方法。唐豪先生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此后,达摩传《易筋经》和创少林拳之伪,遂成定论。这是唐豪先生于少林武术研究最重要的贡献。但唐豪先生又说:“不但李序所云达摩适魏年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解剖学的角度分析易筋经的健身功效,掌握其运动规律,让习练者更深刻地认识易筋经,有利于健身气功的推广。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字资源、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搜索“易筋经”、“解剖学”、“生理学”、“健身”、“功效”等关键词,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查阅健身气功、健身理论与实践、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创伤学等相关书籍,从肌肉、骨与关节分析易筋经的健身效果,同时结合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研究其防治疾病的机理。结果:练习易筋经可以拉伸人体各部位的软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疲劳的消除,缓解身体疼痛,提高肌肉、肌腱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弹性和韧性,增强关节的活动功能,具有防治颈椎病、肩周炎、颈肩综合症、腰椎病等常见疾病的功效。在练习过程中,随着呼吸的配合,对脏腑起到天然的按摩作用,可以调理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结论: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健身方法,通过其独特的屈伸、旋转等动作的组合,以及腹式呼吸的配合,通过“抻筋”、“拔骨”、“以形引气”的方式,可以达到外强筋骨、内壮脏腑的目的,对人体有健身、防病、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武学』浅论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一“武学”一词早就被学术界使用着。在武术界,诸如《孙禄堂武学录》、《武术学概论》一类书也屡有所见,说明“武学”概念正被大家所逐渐认同。 “武学”是一个传统词汇,但它最早出现在何时,目前尚难确定,还须在浩瀚的古典文献中去仔细搜寻。按照常见辞书的解释,古代的“武学”,一般专指培养国家武备人材的武备学校而言,其制创始于唐,到北宋庆历三年(1043)形成了完备的体制。宋  相似文献   

13.
杜子宇 《武当》2012,(4):20-22
太极拳显象于外,是以武演道的武功,又是有为造化的命功,故而人称"动气功",又称内功拳。气即命,命即气,有气则有命,无气则无命。功炼精气神,壮气则是太极拳修炼的中心内容。太极拳修炼由浅而深、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由粗而精,是一个很长的功夫过程,渗透着招式、势象、见识、法理、感念和慧通的不断积累。这漫长的渐进过程虽然没有截然不同的明显界限,但确实存在不同的功夫境界。为了切合不同情况,因势利导,太极拳家都有学练层次的不同划分。李瑞东先宗  相似文献   

14.
林国华 《精武》2008,(4):57-57
易筋经,相传是梁朝时期天竺国旅华僧人菩提达摩所创,后传于嵩山少林寺,寺内僧人。易筋经在历代传承中,各家均有所发展,张三丰真人学艺于少林,得易筋经修炼法,后隐修武当悟合太极之理,传有“太极浑圆内功术”,峨嵋白云禅师学易筋经后融佛门密教功法,形成“峨嵋内功十二庄”。清代有吴氏易筋经,近有熊氏易筋经,皆负盛名。  相似文献   

15.
易筋经(一)     
易筋经是常用的练功方法之一。从易筋经的文字来解释,“易”是改变的意思;“筋”为筋腱、肌腱、筋脉;“经”是指方法。易筋经就是通过练功方法来改变筋骨功能,起到强筋健骨的作用。本刊从本期开始,陆续推出易筋经的练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杰  李照山 《武当》2014,(6):40-42
一、功力性格斗法 功力性格斗法全凭功力而致胜。在经过相当的桩功积累与相关的核心功法修炼后,“肌松力拥”的“内劲”感受已臻大成,力量的蓄积形成了完美的“内整”,“金刚体验”的修为已达上乘境界。此时,自身的劲力浑整沉实而又能瞬间爆发,不论躯干的前胸后背,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拳实用技法锻炼,有助于灵便身手,掌握套路中的招式、招法,提高表现套路中的格斗技巧;有助于体会套路攻防意识和动作的攻防含义。本文通过多年来对查拳的学习和研究,详细解读查拳的本质'用'与'打',以便提高习练者的攻防技能,使习练者具有在实际应用中所必备的技能,掌握防身制敌的有效本领,展示习武者的功力和内壮外强的体魄。  相似文献   

18.
武八段锦     
八段锦在宋代已见流传,是一种站式导引功法。此后,衍生成多种流派。大约在明代初年,出现了坐式八段锦。于是将站式八段锦称为“武八段锦”(或称外八段锦),将坐式八段锦称为“文八段锦”(或称内八段锦)。坐式八段棉传入嵩山少林寺后,被转入《卫生易筋经》、《内功图说》,称为“易筋经十二段锦”。文八段锦已在上期介绍,这里介绍武八段锦练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心得体验,遵循套路运动的特有规律,辨证地分析武术套路中功力与招式(走架)、局部与整体、苦与巧、紧与松、内与外、自身与身外六大矛盾及其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武术套路运动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武为心画     
数年前,有一次在北大作国学讲座,有同学问,中国武术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我回答:境界。从技术上可以列出很多条特色与特点,但我认为,中国武术与其它运动,乃至与其它世界各国武术的最重要区别在于,中国武术的"境界"。武术的境界是一个武术家对武学的感悟,对人生感悟的体现,技术上再成熟,没有境界,充其量为"匠"。有无境界是衡量武者是否得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