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误区一 :“减负”就是无负学习作为一种脑力劳动 ,必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和负担 ,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志和毅力 ,付出一定的心血和汗水。因此 ,“减负”是指减去那些不必要的过重的负担 ,并非把学生必要的学习负担通通减去。误区二 :“减负”和家长无关要看到小学生的过重负担有相当部分是家长施加的。很多家长把追求孩子获得高分摆在家庭教育的首位。教师不布置作业 ,家长布置 ;不发辅导资料 ,家长大量购买 ;学校不补习 ,家长请家教……于是出现在校搞“素质教育” ,回家却搞“应试教育”的局面。还有很多家长则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  相似文献   

2.
综合辩证论“减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学业负担包括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负担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其核心是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目前,在“减负”问题上,存在着“减负”就是没有学习负担;“减负”就是教师轻松,甚至意味着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减负”就是不要考试;“减负”与家长无关等误区。科学“减负”,应坚持“标本要兼治,软硬一起上、减加一齐做、内外共同抓”的原则,使“减负”工作真正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3.
在“减负”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是学校这边减负 ,而家长却在那边加负。二是有些学校、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减负 ,走了另一个极端。本文也拟就如何真正实现减负、推进素质教育问题谈一点自己的浅见。一、真正实现减负 ,需要端正对减负的认识一是对减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有深刻的认识。过重负担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现象触目惊心 ,这里不再去复述。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现在部分家长、教师普遍认为的“压力大一点 ,作业多一点 ,会促进学业”这一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教育学研究证明 ,学习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精神紧张度…  相似文献   

4.
家长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减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本研究探讨了学生家长在“减负”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学生家长的思想状况,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教育观念,发挥家长在“减负”中的重要作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1月 7日 ,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减负”)之后 ,全国积极开展了“减负”工作。在“减负”的落实过程中 ,又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就“减负”的认识和实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期对解决“减负”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正确认识“减负”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前提条件。“减负”要实现其目的 ,真正起到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首先必须有全面而正确的思想认识。(一 )学生负担的构成学生的负担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心理负担 ,主要来自家长和教师两个方面 ,这种负担是由于家长和教师对学…  相似文献   

6.
误区之一,单纯给学生“减负”,忽略了给教师、家长“减负”,从而导致“减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学校老师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更有社会的原因。“减负”要抓住根本,不能简单地“一减了之”。我认为在“减负”问题上,要避免步入以下误区。  误区之一:简单化,一刀切。  我认为,对中小学生“减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减负”要“减”的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而不是不要负担。现在各学校的情况不同,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有很大差异。一般讲,重点学校,迫于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社会压力,学生的负担确实重,因而“减负”势在必行。而在一些非重点学校,特别是一…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相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校明“减”暗不“减”。本文试从教师视角探讨如何辨证科学地看“减负”,应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减负”目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阳泽 《天津教育》2002,(1):8-10
“减负”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心的热门话题。“减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前提。但是,目前“减负”的成效并不显著,笔者认为,造成当前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减负”,致使“减负”步入了误区。由于“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每个环节工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减负”出现的误区1.明“减”暗“增”。即表面上减少了作业量和考试量,暗地里却用其它方式补回来,甚至比原来更多,产生变相负担。一种情况是“休息与娱乐”任务化。如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参观要写参观记、旅游要写游记、读课外书一定要写心得体…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30日,《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召开了编委会。在编委会上,编委们对前一阶段的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对目前整个社会都很关心的“减负”问题以及未来的办刊方向和方法发表了独特的见解。就“减负”问题,对家长提供更多的指导刘永胜:关于“减负”目前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减负”应该有三个方面,一是减去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减掉学生的心理负担,三是减掉家长的经济负担。但是目前大家只提第一个,而忽略了后两个。有的学校“减负”停留在表面上,如让孩子不背书包,我不太同意这样做。学生背书包是提醒他要有一种责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相似文献   

12.
随着学生“减负”工作的深入,“显性”负担(来自学校的课业、教辅等)已渐少,学校“减负”已成共识,而“隐性”负担(来自家庭的压力)却愈演愈烈。在“减负”过程中,家庭教育由于在认识、观念上的滞后性和教育行为的自发性、无组织,使得其“减负”成效收获甚微,甚至与学校“减负”产生一些矛盾,影响着“减负”工作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当前,“减负”遇到的阻力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家长,出现了学校“减负”、家长“加负”,学校“放”  相似文献   

13.
切实减轻过重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化市第十三中学陈陈国兴,黄丛越,夏凤英一、提高认识、取得共识是“减负”的前提我们刚刚提出“减负”这一课题时,引起了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强烈反响。多数教师和社会有识之士及一部分家长,支持我们从事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生负担与减轻学生负担问题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所关注的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一直到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回溯我国半个世纪以来所进行的“减负”历程.今天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学生负担问题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对我国半个世纪“减负”问题的历史回溯与思考,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学生的负担问题,提出和实施有效的“减负”应对策略,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与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秦吟 《陕西教育》2000,(7):15-15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绕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顽症,已经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如何“减负”?“减负”以后怎么办?如何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目前,这些问题已受到学校、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减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综合治理。为了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  相似文献   

16.
“减负”,简言之,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当前,随着各种“减负”措施的出台,“减负”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是,我们也发现,有少数学校、教师和家长,错误地理解“减负”,认为“减负”就是少上课和少布置作业,这是有失偏颇的。“减负”不仅仅是“少”,而且还要“精”。“少”而不精,低质量的“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因此,我们要谨防出现借“减负”之名而降低要求,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要在“减负”的同时,牢牢把住质量关。尤其要通过教师自加压力,自增负担来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  相似文献   

17.
当前 ,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减负”。那么 ,职业学校要不要“减负”?笔者认为 ,职业学校不存在“减负”问题。教育部长陈至立今年1月的电视讲话主要是针对小学的。陈部长确定“减负”工作的重点 ,首先从小学阶段抓起 ,以清理学生用书为突破口。教育部还发出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陈部长指出“中学生过重负担问题更复杂一些 ,解决难度也大一些。我们正组织力量进行调研 ,在调研基础上制定解决思路和办法。各地可参照《紧急通知》精神 ,做好减轻中学生负担过重问题。”这里所说的“中学生过重负担问题更复杂一…  相似文献   

18.
时下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成为了家长和教育界共同关心的大事,但推行“减负”以来,不少家长仍存有许多疑虑,一项有关“减负”的民意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害怕“减负”后,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多了,反而容易产生种种问题,担心孩子因此受到社会  相似文献   

19.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令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学生负担过重就是一大顽症。现在全国各地都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尝试 ,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有些地方因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产生了负面效应 ,学生放任自流 ,进游戏厅、音像厅等现象时有发生 ,引起了家长的担忧 ,加重学生负担现象反弹 ,引起了社会关注。“减负”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决不意味着不要勤奋学习 ,更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教学质量 ,“减负”的目的在于“增效” ,是为了更有效的促进…  相似文献   

20.
赵淑娟 《教书育人》2000,(19):17-18
在全国上下一致强烈呼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之际,大多数的学生家长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甚至出现了学校“减负”,家长却“加负”的对抗现象。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广大家长的反对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他们最担心的是“减负”可能会降低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孩子的前途。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使“减负”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从而使“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呢?本人谈一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学生“减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