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佳 《西藏教育》2023,(5):11-15
针对当前西藏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西藏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内容应涵盖生态现状、可持续发展、生态法治、生态价值观等方面。在课程实施路径方面,一是可从拓宽实践教学渠道、改革理论教学形式两个方面创新生态文明观教育形式;二是从建立健全教育保障制度、提升师资能力、强化物质保障来强化教育保障。通过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学生能够切身体会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使他们在日常行为上发生改变,激发他们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维护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以问卷的方式,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现状、大学生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途径及其所希望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不够完善,开设的生态文明课程较少,而且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大学生掌握的生态环境学知识较少,部分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态度比较冷漠。建议高校完善生态文明的课程设置,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的心理教育与实践教育,同时应通过自身的生态文明行动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3.
当今我国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学校加强生态教育。成人大学生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生态教育却是成人高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对戍人大学生的生态教育是当务之急和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针对非环境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为目标,通过普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建立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的价值观,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教学手段的多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为提高高校环境教育质量、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素养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生态实践教育的意义与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生态实践教育是发展高校生态教育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强大动力,是推进高校生态教育、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高校生态实践教育有利于形成生态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有力影响和大面积辐射;加强高校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高校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加强高校内部的生态实践教育,加强高校生态实践教育与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是现如今在我国实施高校生态实践教育可选择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全球环境与生态的现状出发,结合化学课程与环境保护联系较为密切的特点,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介绍了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课外活动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集中地,它既是生态文明下的一个子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生态系统。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高智力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态意识与生态实践关系到未来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通过构建完整的绿色教育课程体系、良好的高校学术生态系统、可持续的生态校园模式、和谐的高校外部宏观环境等途径,能够建立起符合生态规律的新型教育系统,以推进我国"生态高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关系到未来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文章在对贵州省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生态意识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开设生态教育公共课程,注重生态意识养成教育,开展与生态相关的跨学科教育和研究等培养举措。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同时也担负着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所需人才的重任.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使之有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这对促进生态文明的进步与和谐社会的建立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浅析高职《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高校各个专业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有效途径。针对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开设的环境保护课程,探讨如何进行课程开发,如何根据行业需求设计教学环节,如何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与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全球环境与生态的现状出发,结合化学课程与环境保护联系较为密切的特点,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介绍了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课外活动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生物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保教育材料。通过生物教学进行生态环保教育的必要性、途经、方法应用并结合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非环境专业《环境保护概论》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必要加强教育改革以保证高校环保教育的全面实施。笔者主要从精选教学素材、优化课程安排、考核方式多样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相关建议,为非环境专业《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建设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生态教育”已愈来愈凸显其在高素质建设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地位。树立生态价值观是和谐社会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重视小学生的生态教育是我国提高国民生态意识水平的关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语言材料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睛感。  相似文献   

15.
公民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既是新世纪生态文明社会形态生成的基础,又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就是通过生态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公民生态文明素养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与此相关,课程建设是高校生态教育的平台和重心,教师和学生则是学校生态教育的双主体。一个新的拓展——渗透式、跨学科融合的非专业生态教育的创生,将有利于生态教育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和深化,同时也将促进和丰富大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设置课程以及课堂内容板块的更新,是做好高校生态教育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各高校都相继开设了环境教育类公选课程,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作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了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考试考查形式和实习实践活动的改革等,以期推动我国的公共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意识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更多需要回到生态文明教育层面上寻找出路,需要从机械行动转入思想建构。生态文明教育应拒绝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环境关系的构建与共生,将生态文明建设从社会任务转向关系自觉。审视我国当前生态文明教育发现,我国学校中生态文明教育采用理念灌输式教育、教师讲授式教育和碎片化课程割裂了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和情感,打破了课程的连续性要求。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教育要以实践学习重建学生与自然关系,以经验对话激发学生与自然共情,以系统性课程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但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素养,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公众生态权益,促进行政决策民主化。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公众参与的制约因素,我们应从制度层面、意识层面、组织层面提高公众参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中小学和高校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有利于进行系统化、规范化、专门化的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我国中小学和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还处于零散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的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中小学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设置,需要明确课程的性质和类型,确定课程的目标体系、知识结构体系、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规定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以及做好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观,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选择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大计,教育为本。本阐述了环境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了环境教育怎样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