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掷地有声的《少年中国说》恰如其分地阐述了青少年是国家之未来,但是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中国网球身上却尚未体现出它的准确预见性。  相似文献   

2.
我与蹴鞠     
2001年7月26日,在王府井新华书店的7楼举办的“《蹴鞠———世界最古老的足球》出版座谈会”上,我终于看到了我为之努力数十年的一本书出版了。虽然,书的包装、排版因受“丛书”格式的束缚而不甚理想,但总算是独立的一本书了。本书把中国古代蹴鞠发展演变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说清楚了,而且还得到了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先生的致词,能够向国内国外的读者全面地介绍中国蹴鞠了。蹴鞠走向世界的时间实在是太迟了,她早就该在世界人民的面前露脸,让世界人民了解她。1996年台湾的一位朋友给我寄来一本复印件,是1994年日本体育史学者渡边融著的《蹴鞠…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之『尚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法等,对梁启超尚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内容以及梁启超对中国尚武精神流失原因的分析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甲午惨败成了士人开始新觉醒的一个转机,整军经武、尚武爱国成为时代强音;2.梁氏所言之"尚武",其要旨是在文化精神层面;3."国势之一统"、"儒教之流失"、"霸者之摧荡"、"习俗之濡染"是梁氏对中国尚武精神流失的四大总结.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中国之武士道》一书进行客观的评价阐述,解读梁启超先生倡导中国之武士道的背景、梁启超先生心中的武士道精神以及它的教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本精美的近50万言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体育思想之传播》赫然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是笔者迄今为止看到的个人体育学术专著中分量最重的一本,不仅是字数,更是文字背后的思想厚度。这本书的作者———台北体育学院副教授徐元民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全景图,也使笔者深切地感知到了来自台北体育史学界的生生不息的奋进动力。不容否认,大陆体育史学研究在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不如以往,圈内有识之士的忧虑也与日俱增。此刻,徐元民先生的这部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专著不啻是震醒我们的惊雷,让我们重新看到了中国体育史学再度振…  相似文献   

6.
2020年年底,收到了高伟老师寄来的《中国杂技文丛》1套8本,这套文丛出齐应该有10本书,包括《杂技概论》《杂技美学》《杂技皇后夏菊花》《中国古代杂技史》《现代魔术艺术概论》《当代杂技漫评》《中国杂技创新发展思考与展望》《中国杂技艺术发展报告》《中国魔术史话》《齐鲁杂技简史》,这是一件新鲜的大事,为之高兴,至少以我之孤陋未见过杂技方面的书籍出文丛,而且其中好几本书之前并未读过,也充分说明杂技理论探索虽艰辛,但理论者们一直努力在路上。  相似文献   

7.
徐春平 《收藏》2010,(3):81-82
2008年5月12日的《藏书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我的文章《刊载梁启超清华演说辞的〈清华周刊〉疑为梁任公文献之孤本》,并加编者按:“梁启超先生是学贯中西的演说家,他的演讲辞代表了一代文人为追求民族自觉、自省、自强而发表的让人振聋发聩的真诚感言。梁任公演说辞在各种版本的书籍中收录得都比较全面,但是徐春平先生发现的这篇清华演说辞《君子》,却未见收录。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读了一本好书。这本书是《邮政周报》系列丛书之——《书信文化》。这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选题好。自古以来,人类社会书信不断,但是专门讨论书信的书却鲜有,这部书将书信作为全书的主线,为我  相似文献   

9.
《收藏界》2013,(1):126-129
2012年12月15日下午,由《收藏界》杂志社和《西部时报》联合主办的“梁启超研究成果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著名作家、学者、梁启超研究专家解玺璋,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马勇,中国档案出版社总编宋宁华,梁启超研究专家谢晓冬,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丁'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丁春明.《收藏界》杂志社社长高玉涛,《西部时报》总编辑杨泉福,《文化纵横》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余盛情.《西部时报》文艺副刊编辑冯建龙,铁葫芦图书社科主编冯俊文,新华社、中国新闻出版报传媒主编晋雅芬等人参加了座谈会,共同交流探讨了研究梁启超的一些学术成果、存在的争议及遗漏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内功图说》是清朝末年的一部养生著作。书中收录了“十二段锦”、“易筋经”、“分行外功诀”等导引术势。关于这本书的作者,体育史学界一般认为是清代人王祖源。如《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42页中写道:“……王祖源之  相似文献   

11.
王志恩 《武当》2012,(4):45-46
《武当》杂志2011年第七期刊发了广东林俊岸先生的《宋谱略考》很有感触,文中详细介绍了两种不同来源之《宋谱》。其一是吴图南先生所得之抄本,标题为《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据吴图南先生介绍:"那是在清朝光绪末年或宣统初年时,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你不是练太极拳吗,我家里有本书说的是太极拳的事。我请他借给我抄抄。不用抄,我没有用处,就送给你吧。"这本书就是《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其后,在民国初年,吴图南先生曾抄送给许禹生、吴鉴泉、杨少侯、刘彩臣、刘恩绶、纪子修每人一本。因而民国时出版之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姜容樵《太极拳讲义》、王新午《太极  相似文献   

12.
五、力的发现与力的风尚在中国,近代史上兴起的尚武思潮和大批知识分子对力的崇尚,均与严复的启蒙运动分不开。严复的功劳很大程度上归于《天演论》及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思想的介绍。中国人几千年绝少有近代史那股尚武精神。在近代,中国人真正意识到了强体之必要,意识到了竞争之重要。在严复的鼓动下,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个个激扬文字,诉诸“武”“力”。梁启超在《论尚武》中说:“中国以文  相似文献   

13.
田娟 《收藏界》2014,(8):104-105
一次偶然机会,朋友推荐我画命题人物梁启超像,我是不加思索,一口应承。因我一贯不善示弱,逞强有余。应承之际脑海闪现N年前的历史书上的梁启超像,N年前语文书中的铿锵美文《少年中国说》,觉得这是一个锻炼命题创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新会,古称冈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川毓秀,人杰地灵。新会人崇文尚武,求真务实,善于创新,孕育出令新会引以为傲的岭南唯一入祀孔庙的明代理学泰斗陈白沙、岭南近代文圣梁启超和中国史学大师陈垣;产生了武林一代豪杰南拳宗师之一李友山、蔡李佛创始人陈享等,令新会有"滨海邹鲁""武林圣地"之誉。  相似文献   

15.
由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出版社编辑的《奥运会与中国》一书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是一本体坛回忆录,作者大多是中国几次参加奥运会的亲历人。如果您想知道一九三二年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的经过;想知道一九三六年中国足球队为参加奥运会而去南洋赛球募捐的情形;想知道一九五六年我国为什么退出第十六届奥运会,以及国际奥委会围绕所谓“两个中国”问题争执的内幕……本书都会以翔实、丰富的史料内容,给您一个满意的回答。通过这本书,关心和爱好体育的读者还能对  相似文献   

16.
自1918年郭希汾(绍虞)先生编撰的第一部《中国体育史》问世以来,中国的体育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了它的逐渐完善与丰富的历程. 在以往的体育史学研究特别是中国古代体育史的研究中,所依据的主要是史书的间接记载和有关的传说.近几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以及考古学知识与方法向各个史学学科的渗透,体育史学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体育史学研究人员开始注重利用文物资料,通过实证性的方法研究古代体育的发展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图录》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例.  相似文献   

17.
自 1918年郭希汾(绍虞)先生编撰的第一部《中国体育史》问世以来,中国的体育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了它的逐渐完善与丰富的历程。   在以往的体育史学研究特别是中国古代体育史的研究中,所依据的主要是史书的间接记载和有关的传说。近几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以及考古学知识与方法向各个史学学科的渗透,体育史学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体育史学研究人员开始注重利用文物资料,通过实证性的方法研究古代体育的发展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图录》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例。   这部大型…  相似文献   

18.
25年,四分之一世纪。《集邮博览》自1982年7月创刊,至今已历经25年的岁月沧桑。这25年,正是中国集邮活动开始大发展,经历大起伏的重要历史时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一岁之末,我们对《集邮博览》问世以来出版发行的220余期进行一次大盘点,既是对她25年多彩历程的回眸,也是以《集邮博览》的视角对这一时期的中国集邮活动做一次必要的梳理。于是便有了本期的专题——"《集邮博览》25年"。  相似文献   

19.
一本精美的近50万言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体育思想之传播》赫然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是笔者迄今为止看到的个人体育学术专著中分量最重的一本,不仅是字数,更是文字背后的思想厚度.这本书的作者--台北体育学院副教授徐元民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全景图,也使笔者深切地感知到了来自台北体育史学界的生生不息的奋进动力.  相似文献   

20.
1928年宋如海编著的《我能比呀·世界运动会丛录》湮没70年后,1998年8月为体育史学者在浙江图书馆发现。此书为中国第一部有关参加奥运会的历史文献,在奥林匹克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重现填补了中国近代体育史的一页空白,将会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促进奥林匹克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