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问世已经七十多年了。这部作品以其高度概括的人物典型 ,广阔形象的生活画面 ,严峻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 ,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赞誉。从《阿Q正传》的发表时至今日 ,在对《阿Q正传》的评论和研究方面出现了大量论著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可喜的进展。然而 ,正如鲁迅先生生前就指出的那样 ,各种评论和研究 ,对于“《阿Q正传》的本意” ,“能了解者不多”。究其原因 ,小说本身博大精深 ,人物典型奇特复杂 ,作者思想深遂独到 ,固然是难以理解 ,难以把握的重要因素。加之“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 ,看作品又因读…  相似文献   

3.
韩愈的臣道观主要来源于荀子和董仲舒的思想。通过“颂圣”和“罪己”,韩愈在思想主张和政治生活中积极践行“君尊臣卑”的臣道观,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士大夫政治文化传统。韩愈臣道观中的积极因素被宋代理学家所挖掘和弘扬,成为激发他们历史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的重要思想资源;但韩愈所承袭的荀、董一派的臣道观明显背离了孔孟正统,是导致其被一些宋代理学家所诟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诗经>的比兴手法是我国诗歌及其他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方法之一."比兴”之法被视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五千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极大地影响着后世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比兴”是意境美的载体,没有"比兴”就形成不了诗歌的意境美.意境美的体现,滥觞于<诗经>.<诗经>中"比兴”之法的运用使其以有限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创造了诗歌"意”与"境”的完美统一.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意境美已成为衡量文学作品高下的美学标准之一.学习研究和继承发展<诗经>中那些亘古常新的创作方法,更好地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服务,同时从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诗经>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的文章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那就是比喻和幽默。表面来看,比喻和幽默是文学作品中的常客,并不是什么新东西,但钱钟书的比喻幽默却和别人不同。有论者曾经这样评论钱钟书的幽默:“钱先生的拿手好戏就是歪喻连篇。他的歪喻是非抒情的精致的比喻,而且是在联想上不相契合,互相忤格,不伦  相似文献   

6.
《管子》轻重篇所阐述的主要是一种君主专制主义理论 ,这可以从轻重治国说 ,万物君有论 ,操纵市场取利术 ,握贫富之权治民策 ,利出一孔定君术 ,行商战王天下之道几个方面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王士Zhen的《秋柳四章》作为核心文本,辨析了王士Zhen 的“盛衰之感”和清初遗民故老的“故国之思”的不同内涵。在此基础上,把王士诗歌 的心路历程归纳为从“盛衰之感”到“盛世之章”认为王士Zhen诗的变迁轨迹是当时诗 审美风尚嬗变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安政同志研究<红楼梦>大约有十余年.当我初知他有这个计划时,我有些怀疑;当我在<红楼梦学刊>读到他的第一篇论文时,我不免惊喜;当我在<红楼梦学刊>和一些高校学报连续读到他的一些论文时,我兴奋了,深感他已经踏上了红学家的道路,急切地盼望他在这条道路上扎扎实实地走下去,不要回头.现在,他研究<红楼梦>的第一部专著面世了,我读过书稿后不仅兴奋,还要由衷地表示祝贺.我之所以要表示祝贺,是因为安政同志这部著作,在<红楼梦>研究中取得了新成果,它的出版,无疑是当今红学研究的一个新收获.这部著作不仅证明安政同志在红学家的道路上走过来了,而且走得很扎实,很有成绩.这部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角色登场”是出现在清中叶蒋士铨《临川梦》剧中一种独特新颖的艺术手法,它是指角色以生命形式出入于剧本内外,反映了中国传统戏剧观念面临继承创新的历史时刻,内部所发生的一种新蜕变。“从角色登场”这一角度出发,将《临川梦》与皮兰德娄的“六个寻找剧中人的角色”进行比较,《临川梦》的“角色登场”不具备成熟的形态,由此可见传统戏剧观念蜕变的艰难和滞重。  相似文献   

10.
儒墨对立由来已久。2000年来,人们扬孔抑墨以其 儒学为正统,视墨家如尊我别的禽兽。近50年来由于工农地位的改变,人们又尊墨抑孔,以黑子为劳苦大众的代言认,而也子是腐朽阶段的代表。郭不右以他的师心独见,属于内们对孔墨历来有太多的偏见,他力图打破前人的模式,重建历史真实,但人所逆转的只是结论,在研究方法上,并没有冲出主观性学术的樊篱,当20世纪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有必要从原始文本出发,还孔墨以真实,并  相似文献   

11.
古今<<虬髯客传>>研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料匮乏与研究方法的简单单一、相对落后,制约了对《虬髯客传》的突破性学术研究。在古今研究家所持的三大主要说解中,“文人游戏”说对历史真实与虚构真实辩证关系认识不足,并不成立的“侠义”说起了严重误导作用,“士”之政治人生追求说有待完善。应对古今《虬髯客传》研究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2.
“动机”一词的一般界说是引起、推动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过程。动机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普通心理学中 ,它被归于个性倾向性之中 ;而在应用心理学分支 (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 )之中 ,它又往往作为独立的研究论题出现。动机心理研究既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 ,又有很现实的应用价值 ,因而愈来愈受到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值此由认知革命导致心理科学出现激动人心的迅速发展的岁月 ,心理学家们也密切关注动机心理的深入研究。强调动机与情感作用及其与认知关系的“热认知”思路 ,成为今日心…  相似文献   

13.
《质论》是集中体现徐铉政治思想的一部作品.我们从其中现存的六篇文章中可以发现徐铉政治思想的核心是论述君臣之道及君臣关系。徐铉的臣道观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以儒家“义”思想为准的,要求臣子以天下公义为根本.再以道家无为守道、以损求益思想为护航以求全生保身。对于君臣关系,徐铉要求君子无为而臣子有为。并以师友相尊,最终实现上下交感、用心以一的政和人谐局面。  相似文献   

14.
儒、道、墨、法四家,均对君道、臣道有过较为清晰的论述,并透过"君道"与"臣道",明确了君臣的基本定位,即君、臣应"各守其道、各安本位"。其中,《管子》中既对君道、臣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同时又另辟蹊径,在详细阐述"君臣安位"、"君臣失位"的基础上,对"君臣易位"的产生、特点和影响做了清晰的论述。透过这一论述,我们进一步探究"君臣易位"背后的政治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唐律》中官吏渎职罪的研究揭示了传统中国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治吏不治民”的传统。对官吏渎职罪的规定和惩罚是《唐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唐律》中有一半以上的条款属于官吏渎职罪。《唐律》中的官吏渎职罪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一般性的渎职罪和特定的渎职罪。在《唐律》中,官吏渎职罪的范围十分广泛,对渎职罪的刑罚是十分严厉的。但严刑不是唐朝立法者的目的,对官吏渎职罪的刑和求做到“罚当其罪”。“罪当其罪  相似文献   

16.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从“道”的高度出发,论述了君道、臣道的内涵,提出了君臣共理天下的进步政治观,唤醒了宋代士人的政治主体意识,光大了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其理论是宋代思想界的一面旗帜,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7.
笔者用“从以‘初’字领起到以‘当是时’领起”,“从雅爱趣味到对故事性、戏剧性的追求”,“从单一的叙事体式到多种笔仗并用”三个小标题 ,着重论述《史记》在叙事上对《左传》继承和发展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8.
<华阳国志>是研究西南古代少数民族的重要文献典籍.本文认为,与以前及同时代文献相比,在对少数民族记载的广度上和深度上,<华阳国志>都有较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论宋代<<调笑>>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代《调笑》词有独特的体式,与唐、五代《调笑》迥然不同,它以女性为抒情主体,以男女之间的相爱相悦、相思相别为主要内容。它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是唱赚的早期形式。诗词文三者结合的样式,注重对人物情感心理的刻画,使它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它与通俗曲艺接近,但又追求“雅”的风格。宋代《调笑》词集中于北宋,这既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与苏门文人集团的参与创作相关,也是其自身的发展、变化使然。  相似文献   

20.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