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主要由教育系统内的校园足球赛事体系和体育系统内的俱乐部足球赛事体系构成。依据《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的青少年足球赛事"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结合日本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构建的经验,针对校园足球和俱乐部足球赛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提出优化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的构想:构建融校园足球赛事体系、俱乐部足球赛事体系和融合赛事体系为一体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强化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赛事资源的整合,疏通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通道,为振兴中国足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体育事业改革的任务。按照"政策分析呈现现实景况、国际镜鉴提供参考经验、中国方案谋划未来蓝图"的逻辑,研究认为实现青少年健康发展是实施《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政策目标,要从学校体育、各级各类体校、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和社会体育组织四类主体,以消解政策壁垒、实现目标融合来承担时代使命。作为我国体教融合镜鉴,英国与我国体育和教育职能部门划分较为相似,且以政府、社会和市场协同实施的《体育、学校体育和俱乐部联合战略》,启示我国体教融合政策执行。从体教融合组织治理、活动开展、赛事运行、人力资源和保障举措五个方面,提出以共促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多元化组织,激发青少年广泛参与的多样化活动,兼顾普及与提高目标的多层级赛事,培育高素质服务能力的复合型师资,整合政府、社会、市场多领域资源为一体化体系,形成体教融合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体教融合是转变理念的战略性决策,也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体教融合是将学校体育与文化教育有机融合,旨在解决中国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培养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小学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是体育后备人才的发掘地。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体育教师对青少年体育教育乃至整个学校的体育教育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及从体教融合的八个方面出发,结合中小学办学目标、方式及特点,促进体育和教育在价值、功能和目的上充分融合,共同作用于青少年的发展。在体教融合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借助体教融合政策的全方位实施,能够获得发展的契机。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4.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体育强国的重大命题,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由于青少年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中最基础、最具有战略性的工作,国家提出体教融合新理念来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则成为必然。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体教融合的重大意义、概念、目标价值、发展方向来剖析体教融合这一新时代议题。研究认为: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大诉求,是解决青少年体育短板的重要举措。体教融合的概念突破了二元对立,不是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简单融合,而是从青少年成长的视角来回应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不同诉求。新时代体教融合价值在于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体教融合需形成中国特色,需借鉴国外的经验,需通过顶层设计使政策落地。我国体育学界需对体教融合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吸纳世界体育强国对体教融合的相关研究,在形成中国特色体教融合理论的同时,推动体教融合在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中落地。  相似文献   

5.
苗炜 《当代体育科技》2020,(7):50-50,52
体育的本质是教育,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纵观世界体育强国人才培养体系,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实现了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培育出真正学习与竞技俱佳的智体型人才。伴随这种"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发展,在青少年国际式摔跤人才培育中逐步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学训矛盾"。鉴于此,本文以体教结合为背景,对青少年国际摔跤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帮助国际摔跤项目得到快速发展,为我国全新体育人才培育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我国体教融合的不断深化,规划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全新布局,构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发展体系,实现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以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辈出的发展目标,以协同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协同理论与体教融合之间的契合性;解读了协同理论视域下体教融合的内涵,以此为依据对体教融合的基础框架进行设计。并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具体实际以及发展特征提出发展对策:夯实学校体育发展基础,践行“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核心,构建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强化体教融合背景下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运用PMC-AE复合政策评价方法,构建包含9个一级变量、31个二级变量的体教融合政策量化PMC-AE指数模型,对"十三五"时期体教融合政策成效实施量化评估。结果表明:(1)体教融合政策分为3个等级,等级跨度取值0.5,Ⅰ级政策样本1项,Ⅱ级政策样本5项,Ⅲ级政策样本2项。(2)体教融合政策兼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重属性,不同级别体教融合政策差距甚微,国家级、省级、市级"上下结合、首尾呼应"。(3)体教融合政策得分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受政策性质、受领对象、政策激励以及政策评价4项指标影响。(4)体教融合政策内涵,不拘泥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延伸至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不止步于竞技体育发展,转向学校体育发展。研究认为,在此基础上"十四五"时期体教融合政策制定要增加预测性内容,趋向多元化受领对象,具体化激励措施,以及推进动态性评估。  相似文献   

8.
高洁 《中华武术》2022,(7):64-66
体教融合的本质就是将竞技人才培养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体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为提高国民健康素质,而第二大目标则是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体教融合需要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形成合力,提高人才认识,转变育人观念,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中等体育运动学校,是为培养运动员后备人才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中等体育专业学校,是我国高水平体育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重要来源。本文以山东省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为例,针对现阶段存在的掣肘问题及如何通过深化体校改革实现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体教融合是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更是新时代体育和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其内容丰富、内涵深邃,是教育、体育融合发展的指导性纲要文件。但是,目前体教融合还面临着教育和体育发展的分离、主体内生动力缺失、体育功能单一功利化、家庭和社会体育缺失、后备人才培养不畅等问题。要通过全面落实体教融合制度设计,推进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体教融合主体责任,切实调动其发展内驱力;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融合体育教育的价值功能;落实“家-校-社”联动机制,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保证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等策略,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制定切实工作举措,有效配置资源,合力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深化体教融合是以贯彻“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立足于新时代体育事业转型发展要求,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推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在分析我国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发展理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发展瓶颈,在树立体教协同育人、多元开放融合的现代化治理理念基础上,研究建议从目标、资源、措施的一体化融合上改革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个案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归纳了美国体育教育制度的演进历程与治理特征,提出了提升我国体育教育制度治理能力的举措。研究认为,美国体育教育制度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治理体系,治理特征体现在:联邦、州和地方教育部门上下联动的分权化治理,地方学校、社区和家庭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化治理,以体质健康促进为导向的法治化治理,国家体育教育标准的保障性治理,学校体育教育计划的引导性治理,青少年体育教育健康法案的靶向性治理,特殊体育教育制度的补偿性治理。研究提出,要健全我国体育教育制度治理体系,完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联动的体制制度,推动体育教育的协同化治理;打造以体教融合为导向的精准扶持制度,强化体育教育的补偿性治理;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强化制度,实施体育教育的靶向性治理;健全监督、评估、激励"一体化"制度体系,实现体育教育的法治化治理。  相似文献   

12.
《体育师友》2021,(5):75-78
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推进体教融合更好发展,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当前我国青少年健康问题,讨论"结合"与"融合"的差异,探索青少年体质健康与体教融合的联系,提出推进体教融合的策略:1.提高政府部门监察力度,保证相关部门有序执行; 2.实现学校有效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活动意识; 3.转变家长传统体育理念,推动体教融合发展进程; 4.消除传统模式遗留问题,加强体校学生健康发展。以期达到推进体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的体教融合"以文化人、以体育人"的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分析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任务及措施。存在问题:教育理念落后,教学体系有待完善;思政引领不足,元素挖掘和融入有待加强;场地设施薄弱,师资建设有待强化。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切实发挥体育增强体质的基本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体育育人的独特价值;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目标,深化体教融合。提出改革措施:贯彻新时代体育教育理念,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发挥体育育人独特价值;聚焦"教、练、赛",深化体教融合;改善场地设施,加强师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共词、多元统计和战略坐标度等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对2000-2021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中有关“体教融合”主题的论文进行研究。发现有关“体教融合”的研究在我国已有一段历史,政策因素是促进“体教融合”研究的主要动力。体教融合、后备人才、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体教结合和竞技体育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但关键词之间的整体密度较低,处于研究的初期阶段。当前,体教融合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运动员学训矛盾、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模式、新时代学生体质健康与国外业余训练模式、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青少年健康发展研究、学校体育改革5大类,且之间具有强联系性。其中,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青少年健康发展研究是关注重点,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是关注热点,具有持续关注的趋势。学者在对“体教融合”相关研究的系统性、实证性和机制性等方面,仍需加大研究,以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健康第一"理念的引领下,体教融合旨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记录会议发言,对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主办的"体教融合:理念·方法·路径"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成果进行了述评。研究认为,体教融合可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协调稳步发展。通过正确认识体教融合的全面性、整体性、协同性、特色性和战略性,可以实现对体教融合理念的深层释析与解读。通过从方法学的层面推动体教融合顶层设计的落地化支持,加快体教融合与健康促进之间的协同进程,保障体教融合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对接条件,提升体教融合与育人效应之间的关联水平,优化体教融合与科学方法之间的支持环境,把握体教融合与政策治理之间的现实机遇,将有助于优化体教融合实践路向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青少年的发展.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导下,学校体育文化教育作为我国社会教育事业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极为独特的作用与功能.体育教育的开展除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外,在重塑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与毅力上也有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体教融合”不仅是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亦是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能的核心要义。“体教融合”有利于充分整合体育和教育两大系统资源,助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同发展,培养一批青少年竞技武术人才。然而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竞技武术人才培养在管理、资源及保障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为此,应构建互融互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体教协同的人才管理体制,调动家、校以及社会各方优势。  相似文献   

18.
体教融合进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以来,强调体育回归教育本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力求释放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并解决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已成为助力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研究认为:体教融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导向体现为推进“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正确贯彻;推进“教会、勤练、常赛”有效落实;推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体育人文内涵流失,育人环境有待改善;课程内容缺乏特色,专业特点有待凸显;竞赛体系不完善,覆盖面有待提升;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合理性有待提高;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缺乏系统培训,教学能力有待增强。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路径选择为构建体育教学人文环境,增强以体育人实效性;打造强特色体育品牌课程,满足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完善竞赛体系,激发资源整合与协同育人活力;构建多维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建立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过渡期培训体系,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20年9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教融合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也为青少年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发展中的体教结合和体教融合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并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以及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来保证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体教结合"的逻辑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珍  胡科 《体育学刊》2008,15(3):52-57
"体"与"教"呈现出交叉、疏离、包含3种逻辑关系,以这3种关系为基础可以演绎出6种"体教结合"模式;影响"体教结合"模式的因素主要有:"体"的内涵与"教'的内涵、"体教结合"所要应对的问题、"体教结合"的目标导向、"体教结合"所依据的教育体育规律等;最后提出"体教结合"的两种现实模式:"基础教育 竞技体育U体育专业教育 竞技体育"与"基础教育 竞技体育U非体育专业教育 竞技体育",前者为"南体模式",后者为"清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