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了高管私人关系、情感信任、能力信任与供应链中信息共享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广东珠三角地区189家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高管私人关系、情感信任、能力信任和信息共享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私人关系对组织间情感信任和能力信任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组织间信任中,情感信任对信息共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能力信任对信息共享的影响并不显著;高管私人关系会通过情感信任间接影响信息共享.研究还表明,管理者不仅要重视与供应链伙伴间建立情感信任来提升信息共享水平,还要善于同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高管私人关系来增强和提升企业间情感信任与信息共享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对政务微博信息交流效率展开评价,指导政务微博运营管理与内容建设,并丰富社交网络环 境下的信息交流理论研究。【方法/过程】以外宣、司法、团委等十大类型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关系、时间 三个维度,选取提及行为“@”、话题标签“#”、互动数等指标,构建了政务微博信息交流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 DEA-VRS模型对政务微博的信息交流效率展开评价,通过冗余分析为不同类型的政务微博的信息交流效率改进 提供建议。【结果/结论】政务微博信息交流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合理配置相关政务微博的投入规模可有效提高其信 息交流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3.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SNS社交网络结构中节点的结构位置及相互关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以腾讯微博用户数据作为实验样本,运用Ucinet生成网络拓扑结构图,针对邻接矩阵数据进行节点度分析,测度节点度和节点在网络结构中的位置与信息传播的贡献大小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在不同规模网络中适于测度微博用户信息传播贡献的指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控制和引导不同类型的微博用户的信息发布和传播,达到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袁红  赵磊 《现代情报》2012,32(9):48-52,56
论文阐述了微博及其信息交流的相关概念,通过对用户属性和用户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3种信息交流网络结构模型,即圈子模型,嵌套模型和围观模型。同时对微博信息交流模式进行了研究,从微博信息传播机制角度提出了裂变模式和聚合模式,从信息内容分析角度提出了链状模式、环状模式和树状模式。  相似文献   

5.
选择合适的人作为信息源和咨询对象是人类信息行为中的常见现象,虽然这种对人的选择不一定是最省力的,往往花费相当多的精力并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网络信息服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或许可以为这种对人的选择和接近提供便利.本文对新浪微博进行分析,考察它的信息组织和信息获取机制.分析结果认为,在新浪微博中,人与信息是一个共同体,人际之间的联结和互动是一种信息机制,这种机制通过微博平台获得了有效运转.新浪微博的信息组织模式为人际互动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载体,也为社会信息的有效传播提供了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从数据层面探索信息公开与舆情演化之间的关系,为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政务微博为研究平台,选取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典型案例,聚焦病例信息公开及评论数据。使用内容分析法提取信息公开特征,基于SnowNLP模型计算社会情绪,结合焦点诉求分析舆情演化趋势。引入政府危机管理系列理论,探讨信息公开与舆情演化的双向作用机制。[结果/结论]信息公开不足会导致消极的社会情绪。随着信息公开工作的改进,公众诉求的态度和内容从一开始的强硬、笼统变得温和、具体。信息公开与舆情演化在周期上具有同步性,二者相互影响,这对于政府把握舆情规律,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互联网服务的发展,微博等新型社交网络应用相继出现,很多图书馆都已经意识到微博在人们社交网络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开始用微博与读者之间加强信息服务的传递,力图通过架设微博这样一个平台,来加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并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本文分析了微博的定义及概念特征,在对当前图书馆应用微博开展信息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微博在图书馆信息服务方面的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微博政务和政府微博客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无论是从政府视角,还是从公众视角,信息公开都是政府微博客的发展方向,但政府微博客并不是发展目标.作为公共服务的微博政务,试图通过微博客平台实现动态的信息共享,也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诉求,更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政府微博客的发展思路应关注信息公开规范化、微博客网络管理、促进机制三方面,而微博政务的发展路径则侧重于技术功能和政务流程的匹配关系、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技能培训、信息共享效果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刘虹  李煜  孙建军 《现代情报》2018,38(4):3-11
文章对高校微博、微信平台的信息传播特征与效率展开研究。从985高校的微博、微信平台的信息服务入手,基于时间特征、内容特征、行为特征构建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效率指标体系,对比分析其传播特征和效率的异同点,并进一步将微博、微信两个平台的发文主题划分为学校资讯、校园活动、思想宣传、娱乐休闲、互动交流等13个类别,探索分析发文主题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高校在两个平台的发文时间分布存在差异;在传播特征指标方面,高校微博的发文数、粉丝数高于微信,但高校微信的传播效率则优于微博;另外,高校在两个平台的发文主题具有互补性,不同发文主题在两个平台的信息传播效果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了网民对不同网络公共危机信息可信度的评价情况及其差异,研究了网民的网络经验、信任倾向、人口变量与网络公共危机信息可信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网民对政府、媒体信息的可信度评价显著高于普通网民信息;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时期信息之可信度要显著高于地震前的;网络新闻之可信度要显著高于论坛信息和即时通信信息;网民对网络公共危机信息可信度的评价与其网络经验、信任倾向显著相关,而与性别、年龄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信息重组——谈学科信息导航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征清 《情报科学》2001,19(8):844-845,849
信息重组是信息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也是知识创新的一个途径。本文阐述了信息重组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应用信息重组开展学科信息导航。  相似文献   

12.
信息市场呼唤信息经纪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经纪人的信息市场运行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酵素,是信息市场繁荣的樗,本文论述了信息经纪人在信息市场中的作用、信息经纪人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发展我国信息经纪人队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颖 《未来与发展》2002,23(4):11-16
本文综述了西方一些重要学者将社会学研究成果和比较文化理论用于信息系统研究的成果。通过比较存在于社会和经营理论方面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分析了文化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影响的内容包括:信息的制作者和使用者、信息内容、信息的传播途径与媒介。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这项研究有可能为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进行信息交流奠定策略基础。  相似文献   

14.
信息生态链中的信息流转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信息生态链是信息生态系统中不同信息人种之间信息流转的链式依存关系。本文分析了信息生态链中信息流转的方式、模型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刘颖  张海英 《情报科学》2002,20(10):1111-1113
本文介绍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人·斯蒂格利茨在信息经济学研究中的学术贡献 ,他们也因对“非对称信息环境下的市场所做的分析”而获得了 2 0 0 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息集成的信息资源共享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刘玉照  杜言 《情报杂志》2003,22(7):54-55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许多的企业和组织机构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由于建设目的不同和软硬件配置不一致等多种因素,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的形成,信息无法实现共建共享,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通过对“集成”概念的引入和介绍,分析企业中的信息集成与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7.
卫红 《情报杂志》2001,20(10):73-74
从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概念入手,论述了信息产业信息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说明了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等,并对如何继续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息环境与信息传递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什么是信息环境",给出了信息环境的定义,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设计了主体与信息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模型图.从信息环境设计需要考虑的3个主要因素(信息因素、时空因素和用户因素)出发,研究了"信息传递样式",给出了8个传递样式的基本描述表.运用"信息传递样式",从"一个Meme的传播"视角.演示了研究"人与信息互作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组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阐述了用户信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并深入探讨用户信息的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信息商品及信息服务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时刻都与信息的生产和消费紧紧相伴,社会各行各业的重大决策都以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依据,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对信息商品、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其特点,信息的诸多服务方式和发展方向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