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听组内年轻老师的一节数学教研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延续第一课“用字母表示数”,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稍复杂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难度并不是很大,前面的新授环节反响还不错,学生普遍学得相对轻松。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在练习环节,教师从提升的角度出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下表中第一行的数代表一个数列中每个数的序号。你能写出相关序号所代表的数吗?  相似文献   

2.
从考查数学史以及评估学习效果两个方面,都可以看出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利用历史上智力突破的路径和学生理解的水平层次,助力学生思维破局:从“一个数”走向“任意数”。分四个环节设计教学活动:突出“代”,凸显“系”,解析“值”,感悟“变”。以此实现“用字母表示数”的教育价值:培养符号意识,启蒙代数思维。  相似文献   

3.
徐文彬  陈蒨 《江苏教育》2023,(35):33-3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小学阶段加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并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但是,一线教师只有厘清“用字母表示数”相关内容所蕴含的“已知与未知”“确定与不确定”“常量与变量”这三对关系,才有可能深度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与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陈杰 《山东教育》2003,(14):30-32
一、不可忽视的“用字母表示数”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重视和加强教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已成为数学教育界的共识。代数是从字母表示数开始的,16世纪末开始的大量使用字母和符号“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极大的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专门的符号和公式,就不可能有代数。“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代数大厦的基石,是学生学习初等数学必须进行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转变的第一关,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对此重视不够,有的教师认为“用字母表示数”过于简单,算不上一种数学思想。要知道,数学…  相似文献   

5.
韩广玲 《山东教育》2004,(34):46-46
“用字母表示数”具有代数的基本特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次飞跃,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基础。教学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意义,从中体会出它的优越性。但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且不习惯于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具体的数量,因此这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字母表示数”是促进学生符号意识发展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基于前测确定教学目标后,围绕“随机‘红包’,感知字母可以表示可变数;比较‘思辨’,体会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内化‘结构’,丰富字母表示数的代数意义;回顾‘过程’,顺应字母表示数的历史发展”展开“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学生的理解逐步从“特殊”走向了“一般”。  相似文献   

7.
真学课堂就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堂。以"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为例,从拓宽数学思维、共创真学课堂的角度,让学生在自主创造中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在观察比较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在"真学课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1.1教学内容整体感知 “用字母表示数”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书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的加减”第一节.用字母表示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代数之名,可以说是由此而来.因此,用字母表示数既是从算术过渡到代数的桥梁,又是整个初中代数知识的一个重要基础,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其意义,还要认识到字母可以与数一起参与运算,用数、字母、运算符号组成的代数式可以表示某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数量关系.可以说,“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之始,是今后学习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学第九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是“简易方程”。其中第一小节“用字母表示数”是由算术知识向代数知识过渡的第一步,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做好由算术到代数的“接轨”工作,为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基础。一、由具体到抽象,教给新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要从确定的数,如……过渡到用字母表示,这是继抽象数概念之后,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由于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特别是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更感困难。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出发,通过实例,…  相似文献   

10.
邓梅 《湖北教育》2007,(5):36-38
《用字母表示数》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至46页的内容,共有3个例题。第一个例题着重由用符号表示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第二个例题主要是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学会字母间的乘号的简写和略写;第三个例题主要是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认识“平方”的书写方法、数与字母相乘的书写习惯,  相似文献   

11.
<正>“用字母表示数”是后继学习方程的重要基础。学生学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性质和规律,需要突破原有思维惯性,因此,“用字母表示数”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从知识教学的整体性、一致性出发,强化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并将“方程”移入第四学段,这对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有幸听了"用字母表示数"一堂课,感触颇深.以前"用字母表示数"的起始课例重点都放在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量和数量关系上.这是学生认知上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部分内容从基础知识上看,体现了数向式的过渡;从学生的思维上看,体现了直观形象思维向初步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深入探讨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对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以及初中代数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做好知识的衔接,抓好知识的深化“用字母表示数”初一学生已在小学初步接触过.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小学里接触到的是确定的、具体的、特殊的数,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从初中开始他们将要大量接触的是不确定的、抽象的含字母的式,其思维方  相似文献   

14.
要学好用字母表示数,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正确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一些定律、公式简明地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15.
王俊 《河北教育》2007,(7):47-4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45页。 课前思考 一、如何定位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首先要认识这件事,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也同样如此。“用字母表示数”有两个关键的概念“字母”和“数”,面对“字母”和“数”,我们究竟把重心放在哪里?是“字母”?还是“数”?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清楚,那么我们一切的教学只是舍本逐末,难以切中问题的要害。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会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或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简单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意义及实用价值。 3.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符号表示生活中常见数量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历史相似性,设计了"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过程:首先,设置3个问题,让学生经历从修辞代数到缩略代数、再到符号代数的过程,体会历史演变过程中字母表示数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文化;随后,引导学生总结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规范写法;接下来,利用3道例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由浅入深地学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和已知数,实现从修辞代数到符号代数的尝试性过渡。练习和问卷的反馈表明:学生认可这一教学方式,但学生在数学理解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并不是一步就能跨越的,教师需要从历史发展过程中吸取古人克服障碍的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预设性地给予引导。  相似文献   

18.
1 不可忽视的“用字母表示数”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重视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已成为共识 .代数是从字母表示数开始的 ,16世纪末开始的大量使用字母和符号“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极大的方便 ,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专门的符号和公式 ,就不可能有代数 .“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是代数大厦的基石 ,是学生学习初等数学必须进行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转变的第一关 ,应引起我们足够地重视 .很多教师对此重视不够 ,有的教师认为“用字母表示数”过于简单 ,算不上一种数学思想 .要知道 ,数学思…  相似文献   

19.
1 不可忽视的"用字母表示数"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重视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已成为共识.代数是从字母表示数开始的,16世纪末开始的大量使用字母和符号"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极大的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专门的符号和公式,就不可能有代数."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代数大厦的基石,是学生学习初等数学必须进行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转变的第一关,应引起我们足够地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简易方程之前先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在以往的教学时我们发现,用字母表示一个数,学生往往不难理解,如:学生对“5×( )=15”很快地会说出括号内应填“3”:有了这个基础.自然地对“5a=15”也能很快地得出“a=3”。但要比较“5a”与“3b”的大小时,一些学生始终认为“5a〉3b”,尽管老师用举例方式让学生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