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国十分注重制定与学校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才战略,通过吸引一流人才,提升其国际竞争力。英国高校人才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创建完善的平台,注重人才引进;制定更加完善合理的制度,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借鉴英国经验,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学校人才工作的统筹力度,推动学校内部教学和科研机构的整合,加大人才引进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2.
关于省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省属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和必要。省属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提高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用度;要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要推进体制及机制创新,提高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效益;要营造和谐环境,积极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对L省16所高校调查发现,样本高校间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差异悬殊,这与对人才的认定差异相关,更与学校的科研平台、待遇以及引进程序等相关.不断推进引进人才工作,要做好打造学科平台的根本性工作,创新引进人才的经费保障和管理机制,加强信息服务和交流工作,简化人才引进手续,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人才流动是人力资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和不竭动力。人才引进既可以稳定和补充人才,又可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群体素质。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相对落后,高校吸纳人才困难,高层次人才相当匮乏。为此,大力引进所需人才,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西部高校人力资源面临的困境,分析了西部高校人才引进的必要性,并就西部高校如何引进人才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人才流动是人力资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和不竭动力。人才引进既可以稳定和补充人才,又可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相对落后,高校吸纳人才较困难,高层次人才比较匮乏。为此,大力引进所需的人才,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西部高校人力资源方面的现状,分析了西部高校人才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西部高校如何引进人才提出了几点意见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实现"双一流"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通过回顾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新时代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缺乏与学校学科发展定位相结合的长远规划、人才引进机制不够完善、考核激励制度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外来人才引进而轻既有人才培养、对人才培养发展不够重视导致人才流失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出高校要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学校、学科发展定位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制度,正确处理好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实施人才的稳定、培养与发展有机结合的策略等五个对策建议,为我国新时代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地方高校人才引进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人才引进是地方高校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工具。基于地方高校弱资源与国家社会对学校发展硬要求的矛盾,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剖析人才引进过程中地方高校与各组织间的资源依赖关系。研究发现,地方高校与政府间的非对称依赖关系导致引才目的功利化;地方高校与其他高校的竞争性依赖关系诱使引才方式无序竞价;地方高校与市场环境的共生性依赖关系导致人才择校认同异化。致力于构建政府、高校、市场三方联动系统,通过政府统筹,革新引才理念;地方高校自省,形成优势资源;通过市场监督、规范引才环境等方式探索地方高校人才引进的强化路径,实现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引进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院系人才引进谈高校师资引进机制的逐步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其师资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各个院系作为工作在学校大环境下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一线单位,人才引进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及院内微环境的优化是建立和完善高校师资引进机制的有效途径。以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了近年来机械学院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了科学的人才引进战略规划对学院人力资源建设乃至在整个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和师资引进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其师资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各个院系作为工作在学校大环境下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一线单位,人才引进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及院内微环境的优化是建立和完善高校师资引进机制的有效途径。以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了近年来机械学院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了科学的人才引进战略规划对学院人力资源建设乃至在整个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和师资引进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各高校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以期通过充分挖掘高层次人才的潜能,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笔者主要对目前高校对高层次人才激励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改进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校人才引进工作若干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内高校人才引进工作普遍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结合学校人才工作实践,从人才观念、引进机制、制度保障、环境氛围和服务创新等方面,对改进人才引进工作提出几点对策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水平大学建设重中之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转变思想,建立适应学校自身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我校引进优秀人才“百人计划”的实旌情况的论述,阐述了我校在引进人才工作中的新思路,重点突出了“百人计划”实施几年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是地方高校实现跨越武发展的根本保证.地方高校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中存在人才引进具有盲目性,重学术而轻道德,人才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等问题.只有扎实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完善和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营造好人才发展的软环境,才能把优秀的专业人才吸引到学校并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地方高校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背景下,人才引进已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条重要措施,成为关系学校长远发展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高校要解放思想,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和模式,营造良好的舆论、政策、工作、生活和服务环境,才能凝聚海内外人才,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才引进工作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工科教学系通过人才引进,才能满足教学需要和促进系的发展、学科建设。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整体实力。当然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但只要加以改进,人才引进工作对高校及其系部的发展必然起着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才引进工作对高等院校提高办学水平,推进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目前,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人才引进与学科建设发展不相适应,重文凭轻能力,后续跟进措施不够,用活现有人才工作不到位以及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学校发展。为此,高校必须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的计划性与针对性,加强对引进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培养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吸引留住人才,处理好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的关系,形成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7.
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引进已成为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校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风险。本文通过对高校人才引进的风险进行分析,对各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以期完善高校的人才引进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8.
认识与行动:西部地区高校人才引进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常的人才流动是人才资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和不竭动力。人才引进既可以稳定和补充人才,又可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群体素质。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对落后,高校聚敛人才困难,高层次人才相当匮乏。为此,大力引进所需人才,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高校人才引进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谢崇高 《高教论坛》2005,(1):129-13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高层次人才是高校发展的根本,人才引进是高校得以发展的重要环节,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捷径。当前,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存在误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必须与时俱进,讲求实效,注重管理和使用,确保高层次人才能引进、留住、用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面临着人才竞争的挑战.西部地区高校要发展,迫切需要引进优秀学科人才,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逐步缩小与东部高校的差距.但是,在人才竞争的浪潮中,西部地区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形势严峻.一方面,由于综合实力明显不足,无法与东部高校抗衡;另一方面学校的优秀学科人才流失严重.这种恶性循环如不加以克服,将关系到西部地区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