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测定了参加"2009年上海巅峰暑期减肥运动营"23名重度肥胖女性儿童青少年运动减肥前后身体形态指标,经过4周运动减肥后,体脂百分比、体重指数(BMI)、脂肪体重、腰围、臀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体脂百分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BMI,腰围/身高比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臀围/身高比。与BMI比较,体脂百分比是评价肥胖程度和运动减肥效果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4周小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胰岛素抵抗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CRP和体脂率、血脂和胰岛素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肥胖青少年进行运动干预,测试干预前后身体形态、空腹血糖、血脂和血胰岛素、血清hs-CRP等指标。结果:运动干预前,hs-CRP与BMI、体脂百分比、腰围等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运动干预后,体重、BMI、体脂百分比、腰围、臀围等均显著下降,血脂(TC、TG、LDL-C)、hs-CRP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结论:肥胖青少年血清hs-CRP水平升高,腰围、血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与hs-CRP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可能是肥胖患者发生心血管等病理变化的综合危险因素;4周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肥胖青少年的腰围值、体脂率和hs-CRP水平,改善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对预防和延缓肥胖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7名肥胖男性青少年进行为期21天的封闭式综合干预(运动、营养、生活方式、心理教育等)减肥。通过比较综合干预前后研究对象身体形态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探讨综合干预对肥胖青少年健康的改善和促进作用。方法:以2011年参加沈阳体育学院运动智能控重中心减肥夏令营的7名体脂率>29%的男性肥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综合干预开始时测试身高、体重、体脂百分比(PBF)、身体质量指数(BMI)、脂肪体重、瘦体重、腰围、臀围等身体形态指标和血脂四项、血清葡萄糖(Glu)和血清胰岛素(FIN)等血液生化指标。经运动负荷试验和体格检查,排除心血管机能障碍等危险因素后确定个体减肥方案。采取运动干预、营养干预、心理干预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综合干预方案,21天后测定相同指标并与刚入营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1天的综合干预,肥胖青少年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PBF)、脂肪体重、腰围、臀围等身体形态指标和空腹血脂、血清胰岛素(FIN)指标明显改善,空腹血糖(Glu)没有变化。结论:21天的综合干预对肥胖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血液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低氧、低氧结合运动对肥胖大鼠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与常氧运动干预结果进行比较,检测这两种方式的减肥效果:结果表明:4周实验后,低氧结合运动能极显著且快速的减少体重、Lee指数、体脂和体脂百分比(P<0.01);低氧也能减少体重(P>0.05),显著的降低Lee指数、体脂和体脂百分比(P<0.05);低氧结合运动组大鼠的体重、Lee指数、体脂低于常氧运动组(P>0.05),低氧结合运动组大鼠的体脂百分比显著低于常氧运动组(P<0.05);综合来看,低氧、低氧结合运动都具有减肥降脂作用,与常氧运动干预结果比较,低氧结合运动的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八段锦锻炼结合丙酮酸钙补充对肥胖女大学生血清瘦素、脂联素的影响。方法:选取40名肥胖女大学生,随机分为A、B、C、D 4组为期14周的实验:A组进行八段锦锻炼,B组单纯服用丙酮酸钙,C组进行八段锦锻炼并服用丙酮酸钙,D组为对照组只服用安慰剂。结果:A、B、C三组血清瘦素下降幅度及血清脂联素上升幅度显著性大于D组,其中A、B两组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血清瘦素与体重、BMI、体脂百分比、FFA、TG呈显著正相关,血清脂联素与体重、BMI、体脂百分比、TC、TG、FFA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八段锦锻炼结合丙酮酸钙补充能够有效改善肥胖女大学生的血脂水平和体成分;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提示八段锦锻炼结合丙酮酸钙补充在减肥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4周有氧运动对肥胖儿童少年运动减肥后体脂率、胰岛素、血脂、血管慢性炎症因子等动脉粥样硬化致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11年上海巅峰运动减肥夏令营的30名肥胖儿童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4周中小强度有氧运动为主结合适当饮食控制的减肥运动训练。分别于运动减肥的前一天和最后一天测试受试对象身高、体重、体脂率等身体形态指标及血液指标。结果:运动后肥胖儿童少年体脂率显著下降,空腹血清胰岛素、血脂水平与运动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血清脂蛋白酯酶水平明显升高,脂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2、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显著降低。结论:4周有氧运动可以明显降低肥胖儿童少年的肥胖程度、胰岛素水平,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代谢,一定程度上抑制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炎性病变,对预防肥胖青少年成年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冯磊  庄洁 《体育科研》2014,(2):48-51-55
目的:观察肥胖青少年在4周有氧运动减肥前后其身体形态、血脂和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的变化.方法:以15~17岁肥胖青少年32人(男女各16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率控制运动强度,进行4周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结合适当饮食控制的运动减肥训练,并分别于入营第一天和出营前一天测定受试者身体形态、血脂和LPL等指标.结果:4周有氧运动后,肥胖青少年体重、BMI和体脂率显著下降;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空腹血清LPL的活性明显提高.结论:4周中低强度有氧运动结合适当饮食控制能够明显改善肥胖青少年身体形态、血脂代谢水平,显著提高LPL酶活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肥胖患者的脂代谢状态,对中小强度有氧运动有效促进脂肪分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FTO(fat-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基因是首个得以广泛验证的肥胖易感基因,FTO rs9939609位点的突变与肥胖和糖尿病等密切相关.以男大学生为例,探讨运动和饮食干预对于FTO不同基因型个体影响的差异.方法:将被试随机分为运动组(E组)、运动饮食控制组(E+D组)、对照组(C组),运动类型主要为有氧运动,饮食干预主要包括营养知识讲座和反馈.检测所有被试FTO rs9939609位点基因型,测试指标主要为体成分和糖尿病相关指标.结果:对于FTO rs9939609位点TT型,E组在干预后BMI和体脂百分比的下降程度显著性高于C组,E+D组BMI、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指数和血糖的下降程度显著性高于C组;而对于FTO rs9939609位点TA型被试,E+D组BMI、腰围和体脂百分比、血糖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C组.运动饮食干预对于风险等位基因携带者腰围的干预效果更明显.结论:运动和饮食干预显著改善被试体成分和血糖等指标.运动饮食干预对于携带FTO风险等位基因的TA型被试腰围干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技术评价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的影响,通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测试观察体成分改变情况下脂代谢的变化,通过血清脂联素(ADP)、瘦素(LEP)等与脂代谢相关激素的测试探讨体成分、脂代谢变化的调节机理。方法:实验对象为BMI 34.35±5.00kg/m2、年龄16.13±3.26岁的青少年16人。受试者每周1至周6按计划进行有氧运动、抗阻力肌肉力量练习和垫上练习,共4周。其间,受试者每日摄入的总能量根据个人标准体重×极轻体力劳动单位体重热能供应量(20~25kal/kg)计算得出。实验前、后测试受试者晨起空腹时体成分,血清TC、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ADP、LEP。结果:受试者经4周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后体重下降8.27%,体脂下降13.35%,体脂%下降5.40%,BMI下降8.53%,去脂体重下降4.28%,HDL提高22.72%,ADP提高10.12%。结论:4周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可以显著降低体重、体脂肪、去脂体重、TC、LDL,提高HDL,其调控机制与ADP水平增加有关;防止去脂体重下降是实施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减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运动减肥中运动强度确定依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实验法,分别测定体脂百分比低、中、高3组受试者在递增运动负荷中的有氧能力指标、呼吸商等气体代谢指标以及无氧运动能力指标,研究体脂百分比与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体脂百分比与有氧、无氧能力各指标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在样本整体运动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的状况下,高体脂百分比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均较差;在递增运动负荷中,高体脂百分比组的呼吸商上升幅度较大,在接近乳酸阈值附近呼吸商值偏高。说明高体脂成分是机体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对于运动水平较低的个体,在较低负荷下结合呼吸商情况,确定运动减肥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提示:肥胖程度高的个体,其乳酸阈值小,相应的乳酸阈强度低,在运动减肥中应采取相对较小的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11.
陈磊  施曼莉 《体育学刊》2012,(4):134-139
分析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与单纯性肥胖(超重)的关系,探索PSBPR延迟作为肥胖(超重)患者新的调控标志物的可行性。将169名志愿者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组(BMI≥24 kg/m2,n=91名)和正常体重组(18 kg/m2≤BMI<24 kg/m2,n=78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收缩压,以运动后第3分钟的收缩压与运动后第1分钟收缩压的比值(第3分钟收缩压恢复比,rSBPR)超过1.0作为PSBPR延迟的指标。比较两组rSBPR和PSBPR延迟发生率的差别并分析肥胖指数(体脂百分比、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SR))与rSBPR的相关性。结果:肥胖(超重)组rSBPR(男:0.97±0.03;女:0.95±0.05)高于正常体重组(男:0.79±0.02;女:0.80±0.04)(均为P<0.01);肥胖(超重)组PSBPR延迟发生率(男:16.0%;女:23.4%)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男:2.7%;女:4.3%)(均为P<0.01);肥胖(超重)的男性和女性发生PSBPR延迟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8.0倍和4.6倍。相关分析显示,肥胖(超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381(P<0.01)和0.316(P<0.01),肥胖(超重)组女性WSR与rSBPR相关系数为0.402(P<0.01),正常体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436(P<0.01)和0.310(P<0.01)。结果表明:PSBPR延迟可能是肥胖(超重)患者可调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毽球运动对中青年妇女的体重、血脂、体重指数及身体形态等指标的影响,探讨毽球运动对中青年妇女的健身作用。实验对象:13名健康中青年妇女。运动方案:毽球运动3个月,每周5次,每次1.5-2h。结果: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体重、BMI、体脂百分数降低,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HDL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TC、TG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腰围、腰臀比下降,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小腿围显著性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个月毽球运动可改善中青年妇女的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有助于改善中青年妇女的体形和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体脂率(BF%)、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等形态指标人群分布特征,探讨BF%、BMI、WC的异同点。方法:基于2020年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数据库,纳入26 826名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成年人BF%、BMI、WC特征以及相关人群分布。结论:上海市成年男性WC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成年女性BF%和WC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以BF%、BMI、WC 3个指标评判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超重与肥胖情况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海市成年男性以WC为标准检出肥胖率最高,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最高;上海市成年女性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及肥胖率最高。BMI与BF%相结合,或与WC相结合,可以反映身体脂肪含量及比例,以及脂肪分布。  相似文献   

14.
以男女共3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18周的珍珠球锻炼,测量并比较锻炼第1周、第10周、第18周体重、BMI、肌肉重、脂肪重、上臂围、腰围、臀围、大腿围等8项体型指标。结果表明,通过18周的珍珠球锻炼,男女大学生各项体型指标都出现积极变化,说明珍珠球运动能够改善大学生的体型,使脂肪减少,肌肉增多,呈现健康体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不同程度肥胖青少年形态、机能、糖脂代谢及身体素质的影响,探索非医疗运动手段治疗青少年肥胖的可行性方法。方法:招募50名13~19岁肥胖青少年,依据BMI值分别纳入中度或重度肥胖组,每组25人。两组受试者进行6周有氧运动(5days/week,50min/day),在运动前、运动3周和6周后分别测试受试者的身体形态、基础生理机能、糖脂代谢和身体素质等指标,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周和6周运动均显著降低两肥胖组的体重、BMI、腰围、臀围、脂肪量、体脂率、血脂、甘油三酷、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或P<0.01),下调重度肥胖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 0.01),提高两组肺活量、肺活量指数和50 m跑、俯卧撑、坐位体前屈成绩(P< 0.05);6周运动还能进一步提高两组的1 000 m跑、平衡能力以及重度肥胖组的瘦体重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P<0.05或P<0.01),下调两组的基础代谢率(P<0.05)。结论:3周有氧运动就能有效改善肥胖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运动改善体质健康的效应呈时间依赖性增加的模式,并且重度肥胖者相比中度肥胖者对有氧运动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辟谷是包含热量限制、导引运动等元素的中国传统养生方法,本研究借鉴辟谷将热量限制与导引运动结合应用于中心性肥胖患者,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招募23名中心性肥胖受试者进行为期7天的综合干预,观测受试者干预前后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身体成分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综合干预后受试者的体重、BMI、腰围、体脂量均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但是骨骼肌、无脂体重显著减少(P<0.05)。血糖显著降低(P<0.01),心率、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异常,主观反馈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量限制结合导引运动有效帮助中心性肥胖患者缓解肥胖、控制体重,但同时存在无脂体重流失的风险。这为进一步完善干预方案和深入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太极拳长期练习对肥胖大学生脂代谢及关联激素的影响,为武术健身和减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肥胖标准(体重/身高指数BMI≥30为肥胖),将肥胖大学生40人随机分为2组,一组又分为男、女各10人的2个实验小组( MEG、WEG)进行为期20周、每天30min的太极拳练习,强度适中;另一组也分为男、女各10人的2个控制小组( MCG、WCG)作为对照组.实验前后按相同方法和工具测量2组对象的身体成分、血脂、胰岛素和瘦素.结果:通过20周的太极拳练习后的实验组肥胖大学生体重、体脂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或P<0.01);胆固醇总量(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显著下降(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胰岛素和瘦素浓度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改善体脂及血脂的组成成分,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调节内分泌,有利于健康、健身和减肥.  相似文献   

18.
健美操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能有效地塑造形体,使人形体接近理想的标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晋城职业技术学院20名女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臀围、腰围、大腿、小腿、骨盆、肩宽进行系统的、详细的统计与分析,认为健美操对女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围度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体塑身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