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悲剧的诞生》对尼采哲学有着深远意义,标志着尼采哲学的“诞生”.在这本处女作中,尼采从古希腊神祗日神和酒神出发,借助二者的概念及希腊神话取向,不仅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也对美学和世界进行了艺术性解释,进而扩展到人的生存、民族的发展.尼采从音乐、古希腊悲剧艺术出发,透过日神神秘美丽的面纱进入到酒神精神的境界中,探寻何谓艺术,何谓美,何谓生存.虽然他的著作思想在前后存在一定变化,也遭受了不同的声音,但不可置否他的思想不论是对现代学术还是社会生活都仍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体现在艺术、哲学中的那种酒神精神、“意志”观.本文通过一定的细读法解读尼采在《源于音乐精神的悲剧的诞生》中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作品充满勇敢和冒险精神,寻求对个人被奴役而进行斗争的道路,呈现了主人公在艰难困境中要活下去的坚强意志。杰克·伦敦短篇小说《热爱生命》(Love of Life)以惊心动魄的描写,表现他笔下人物所特有的勇敢精神、坚强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列宁曾给它以高度评价,但该作品由于深受尼采超人哲学和斯宾塞进化论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从《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的不同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克·伦敦的信仰多种多样并相互矛盾冲突。本文着重分析了对杰克·伦敦人生观影响最为深远的斯宾塞主义、尼采超人哲学和马克思社会主义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一生深受尼采哲学的影响。在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或明或暗地发现尼采哲学的痕迹。而在鲁迅后期的创作中,由于生活经历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他对尼采的思想进行了扬弃,从而具有他自己的色彩,但我们仍然在文本中可以看到,尼采对他的影响仍然存在。文章以《铸剑》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分别指出"超人"、"怀疑主义"和"权力意志"这些尼采的哲学意象在鲁迅小说中的显现与嬗变,体现尼采对鲁迅后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 《教师》2011,(24):61-61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作品充满勇敢和冒险精神,寻求对个人被奴役而进行斗争的道路,呈现了主人公在艰难困境中"要活下去"的坚强意志。杰克·伦敦短篇小说《热爱生命》(Love of Life)以惊心动魄的描写,表现他笔下人物所特有的勇敢精神、坚强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列宁曾给它以高度评价,但该作品由于深受尼采"超人"哲学和斯宾塞进化论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悲剧的诞生》一书,是尼采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本文介绍了尼采的生平和本性,分析了尼采《悲剧的诞生》之创作原因,阐述了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基本思想。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尼采深遂的反叛思想和他对哲学、艺术的永恒追求。如果不了解尼采,就不可能了解我们这个世纪的西方哲学思潮、文艺思潮和社会思潮。所以,阐述尼采的《悲剧的诞生》的主要思想,对于人们理解尼采悲剧的一生和21世纪西方哲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茅盾,青年时代多次发表文章介绍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根据“五四”时期的实际需要,特别强调尼采彻底破坏旧传统的反抗精神。他还十分重视尼采的超人哲学与权力意志说。他对于尼采的理解别有天地,常常是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代表了当时中国研究尼采的最高水平。茅盾以开阔的视野,以“为我所用”的精神借鉴尼采哲学,充分体现了他对于外国文化“穷本溯源”、“取精用宏”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8.
《拉美莫尔的露琪亚》这部歌剧充分展现了多尼采蒂卓越的歌剧智慧,该剧不仅仅是他浪漫主义悲剧的顶峰之作,同时也是他在世界歌剧史上极为著名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多尼采蒂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女主人公露琪亚的声音形象和人物形象,从正面凸显了她面对爱情时不顾一切的忠贞,以及在艰难爱情下与命运勇敢抗衡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尼采与上帝     
尼采疯疯癫癫的。尼采名气极大,可是他的思想在哲学上并不太重要,基本上属于“奇谈怪论”,但却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文学、艺术和一般文化。据说疯癫是天才的表现,这或许是真的,但不能证实,而是一种在民间流传的迷信。尼采属于那个浪漫主义时代。从社会主流来说,19世纪后期是科学、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一切都日新月异,今天社会的很大部分日常生活形式都是那时候发明的,昨天还坐马车,转眼便坐火车。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不少国内外学人倾向于将尼采与孔子儒学思想进行对照研究,探寻尼采与中国儒学精神在美学一政治哲学思想上的会通。运用比较文化的手段,将《论语·泰伯》中一则语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关于“精神的三种变形”的“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变成狮子,其后狮子如何变成孩童”予以细读与诠释,阐发二者在人生旨归和艺术哲学向度上的共向性。  相似文献   

11.
在《尼采哲学的价值转向和人学转向》(《宜宾师专学报》99年2期)一文中,笔者重点讨论了尼采在形而上学和人生价值问题上的变革,指出尼采哲学实现了西方哲学的价值转向和人学转向。本文将进一步讨论尼采哲学变革中的后两个转向,即对人类理性和精神的追问导致的语言转向和非理性转向。一、语言转向:人类理性的迷与返尼采哲学的语言转向是同他在形而上学上所实现的价值转向和人学转向紧密相联的。在前两个转向中,尼采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得以成立的基本概念,诸如‘县实世界”、“绝对”、“目的”、“主体”、‘“客体”等,但…  相似文献   

12.
张典 《培训与研究》2008,25(11):33-36
尼采哲学有一个从德国浪漫派向德国古典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尼采的哲学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854—1876年;第二个时期为1876—1881年8月;第三个时期为1881—1889年。尼采哲学的第一个时期为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在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影响下,尼采着力于德意志精神与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结合;第二阶段是尼采的实证主义时期;1881年8月,尼采相同者永恒复返思想的产生是尼采思想成熟的根本标志,也标志着尼采第三阶段哲学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今天,法律不被遵守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通病,失业、懒惰、种族冲突、宗教问题、犯罪、毒品、腐败、国家冲突、战争等等冲击着人们的既有价值观。尼采说,上帝死了。伯尔曼却试图在法律与宗教的影响中寻找答案,建立起新的世俗的信仰——法律信仰似乎是人们在新时代的出路。然而究竟法律能否被信仰?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尼采的虚无主义与上帝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中西哲学界对尼采认识与评价的回顾中肯定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重要地位,继而对尼采的虚无主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论述。文章着重讨论尼采“上帝死了”这一命题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文章指出:尼采由“上帝死了”而提出“一切皆允许”,不仅动摇了基督教的基础,也否定了柏拉图以来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哲学观,但“上帝死了”与“一切皆虚妄”的思想又取消了人们在精神上的寄托,从而导致了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严重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5.
尼采哲学有一个从德国浪漫派向德国古典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尼采的哲学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854—1876年;第二个时期为1876—1881年8月;第三个时期为1881—1889年。尼采哲学的第一个时期为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在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影响下,尼采着力于德意志精神与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结合;第二阶段是尼采的实证主义时期;1881年8月,尼采相同者永恒复返思想的产生是尼采思想成熟的根本标志,也标志着尼采第三阶段哲学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通读整部《圣经·旧约》,我们会看到古希伯来人对上帝耶和华至高无上地位的绝对信仰,这是古希伯来人“语言”即“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在《圣经·旧约》的智慧书《约伯记》中,我们看到了义人约伯却因好人无故罹难而对上帝产生了怀疑。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通过分析“理解之后的信仰”和“信仰之后的理解”两个不同概念,我们对于古希伯来人的信仰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中处处折射出叔本华、达尔文以及尼采等思想家的生存哲学。《热爱生命》、《一块牛排》和《海狼》是杰克.伦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存哲学。解读这些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对于读者理解人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读整部《圣经·旧约》,我们会看到古希伯来人对上帝耶和华至高无上地位的绝对信仰,这是古希伯来人"语言"即"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在《圣经·旧约》的智慧书《约伯记》中,我们看到了义人约伯却因好人无故罹难而对上帝产生了怀疑。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通过分析"理解之后的信仰"和"信仰之后的理解"两个不同概念,我们对于古希伯来人的信仰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的核心。郭沫若及其诗集《女神》体现了个性解放及“五四”时代精神,其中所表现的对生命强力意志的张扬,重估一切价值破坏与创造及其诗作中表现的迷狂与醉境都体现了尼采的这种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20.
尼采把虚无主义的诞生归结到其所否定的柏拉图主义虚设的瓦解,也即:上帝死了之后。海德格尔对尼采的研究首先是对于当时对尼采哲学所谓的“虚无主义”问题的批驳与澄清。海氏对于尼采的虚无主义给予了“仍是在传统形而上学遗忘存在之中思考虚无主义”的结论,称尼采只是“颠倒的柏拉图主义”。海氏对尼采之“虚无主义”的深刻误读说明其思想的“形而上学”痕迹及其无视尼采的生命本体论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