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修炼过程中一种获取内功的方法和手段。太极拳推手,是从内在检验、印证、规范拳架,正确理解、明了,掌握拳理的必修之课。太极拳推手.是深入研习太极断手、散手功夫的必由之路。太极拳推手.是调心、调息、调身、祛病、强身的必要举措。太极拳推手,是加强交流、增强团结、缔结友谊的纽带与桥梁。太极拳修炼,离开推手,则为操舞.非但功不上身,祛病强  相似文献   

2.
鹰爪翻子拳又称"鹰爪拳、鹰手拳法",是中华武术优秀名拳"八闪翻"繁衍出的新拳种,此拳经过两三代人悉心研究、充实、试验发展而成。它是以翻子拳的技法为基础,吸收少林拳术、岳氏散手的擒拿技法,鹰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融合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鹰手"手法特点的翻子新拳种。  相似文献   

3.
和有禄 《中华武术》2002,(12):30-30
和式太极拳为拳架、推手、散手三者合一,拳架与技击相一致,拳架为体,推手为用。走架行功中的要求推手中必须做到,如不贪不欠、守中用中、上下相随、明三节六合、轻灵圆活等,准手是技击的实践,推手的要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双龙出海综述双龙出海是本门访春拳散手动作之一,由摊手、大膀手组成。传统的双龙出海训练只有"双推手"和"双龙出海左右留送"对拆,熟练后再进行"双龙出海之自由跟手对拆法"。"双龙出海里手双操手"则是赵赴继老师加入的,是一种远距离入近战术,目的是适应现代自由搏击。双龙出海双推手如太极拳推手,主练身法、反应与力量,增强控制与击放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意拳,大家就会不由想起了站桩,意拳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功法组成,它在健身、技击、寻理趣三个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它没有套路及固定的招式,只讲求随机随势应感而发,这是意拳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王选杰 《武当》2003,(12):28-30
推手,又称揉手、搭手、打手。是中国武术所独有的一种训练方法,八卦掌、太极拳、大成拳、鹤拳等诸多拳法均有推手练习。大成拳推手是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一,可以这么说,“力由站桩而得,由试而知,由推手而懂”。这里所说的力不是简单的力的概念,而是特指大成拳之劲力。换句话说,不经过推手训练,在实作中就不  相似文献   

7.
武术推手的训练与竞赛是中国武术独有的徒手对抗训练方法和竞赛方式,中华武术体系中,许多拳种流派都非常重视推手训练,有的拳种虽然不叫推手,如叫演手、粘手、搭手、揉手、拆手、随手等等,虽然具体形式、方式、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是大同小异、相类似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武术推手的训练与竞赛是中国武术独有的徒手对抗训练方法和竞赛方式。中华武术体系中,许多拳种流派都非常重视推手训练,有的拳种虽然不叫推手,如叫演手、粘手、搭手、揉手、拆手、随手等等,虽然具体形式、方式、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部是大同小异、相类似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合一通背拳为静海县独流镇著名武术技击家刘玉春(清末民初人)所传,因其散手技击攻击性强、杀伤力大和传授之秘而在武林独树一帜。合一通背拳由功法、24式单操手、打手、通背长拳和鞭杆、长短棍、左把枪、苗刀等独门器械组成,缺一不可。据嫡系传人讲,功法突出练人的力量和抗击能力,是合一通背筑基的内容,包括静功和动功。24式单操手主要训练散手技击的手法和步  相似文献   

10.
虎扑推手     
在中国拳术里,特别是在内家拳术中,推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练功方法。推手,显著区别于盘拳架、散手。《孙禄堂武学录》云:"以练架子,为知己功夫,以二人推手,为知人功夫。"相对于散手训练,推手训练概为基础。通常说的推手,指太极推手。它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的综合运用,具有修身性、健身性、技击性。推手的形式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笔者根据练拳实践,介绍一种两人对练方法,姑且以"虎扑推手"为称呼。  相似文献   

11.
林泉宝 《武当》2003,(7):15-15
推手技法,是武当赵堡太极之中层功夫。推手古代叫“擖手”,或者叫“打手”或“搭手”,它是太极拳独有的一种训练方法。太极拳的拳架不但具有养生的作用,又是技击实践运用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在技法上运用太极拳八门劲(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基本方法,以沾连粘随为太极拳之技巧,并以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之原则,来探索对方的动向、虚实,  相似文献   

12.
李随威 《武当》2005,(6):31-31
推手运动在我中华武林源远流长,古代称推手为"搭手",也称"擖手",亦称"比手",19世纪20年代以后称为推手。冷兵器时代,战胜对手是习武练拳的主要目的。竞技水平的高低、社会知名度的大小,是拳师特别是职业拳师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比赛、切磋交流是拳手提高竞技水平最有效的手段。拳谚有"投师不如访友"之说,所以各拳种流派的高手云游江湖,寻找武林高手进行交流学习,以期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和社会知名度。古时拳手之间的较技,远踢近打,贴身摔拿,各展其技,各显其  相似文献   

13.
孙建国 《武当》2013,(8):22-22
武李家传太极拳徒手套路有三套,而现在世面上流传的只有一套,内涵也大不相同。三套内容皆由武禹襄祖师(广府东街)与(广府西街)二甥李亦畲、李启轩共同研创。分别定型于1857年一路中捋架、1859年二路炮捶、1862年三路小架。打手习练有三种,分别为定步推手、活步三步半推手与散手。秘传功法有三层,分别为"拥、撞、飘"。三套拳架、三种打手、三层功法,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和功夫逐步递增的层次。其套路和功法就好似学生上学一样,先上小学,次上初中,再上高中三大阶段。初级阶段先习练基础内桩功和一路中捋架套路,就相当于上小学打基础。主要目的是为了习练内外三  相似文献   

14.
意拳散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竞技散手,它属于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意拳散手和推手是紧密结合的,推手是散手的基础,可以弥补散手技术上的不足,在意拳的实战技法中,往往把这种搏击形式称为推断结合。推断结合是意拳高级实战技法,是真正意义上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贴身肉搏战。关于  相似文献   

15.
梁焕枝 《精武》2007,(9):19-19
一、双龙出海综述双龙出海是本门泳春拳散手动作之一,由摊手、大膀手组成。传统的双龙出海训练只有“双推手”和“双龙出海左右留送”对拆,熟练后再进行“双龙出海之自由跟手对拆法”。“双龙出海里手双操手”则是赵赴继老师加入的,是一种远距离入近战术,目的是适应现代自由搏击。双龙出海双推手如太极拳推手,主练身法、反应与力量,增强控制与击放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咏春拳     
学习咏春拳可分七个阶段.下面将其简述如下,一、学习咏春气功(肾气旧元力),练寸劲,扯日字拳,单郭手,二、练习汉人压腰,练连环三垂,日字拳,扁身拳,留手,内搭手,内,k耕手,单形手。三、练习汉人推手(练桥、腰、5),初级弟手,通过推手练习理解F法、脚法、步法、顾法、克法、截法、g法四、学习三套基本拳法--"小)头","寻桥"和"标指"。特别是"小念头"要掌握正确的时部位置,中线防御要领和简而精的攻防动作。五、练习影手,要先练知觉,后练打手,理解八法(耕拦摊膀,新摸荡持)和时法,中线的出击,加深理解"明动静,知归…  相似文献   

17.
合一通背拳为静海县独流镇著名武术技击家刘玉春(清末民初人)所传,因其散手技击攻击性强、杀伤力大和传授之秘而在武林独树一帜。合一通背拳由功法、24式单操手、打手、通背长拳和鞭杆、长短棍、左把枪、苗刀等独门器械组成.缺一不可。据嫡系传人讲,功法突出练人的力量和抗击能力,是合一通背筑基的内容,包括静功和动功。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保健养生体系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太极拳内功、套路、外功、推手、散手等五个环节的功用以及环节之间互为联系的特点,各个阶段对人体机能的影响都有所侧重,要提高太极拳的养生健身效果,必须全面系统地修炼。太极拳是以技击为检验手段,达强身健体、身心健康目的的拳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和式太极拳推手又名打手,比手或擖手,是练习对抗性的功力与技法的重要方式。它分单搭手、双搭手、定步、活步、大(扌履)、乱踩花等。初学者,多宜师徒对练,使徒弟在推手中熟练掌握搠、(扌履)、挤、按、采、捌、肘、靠等劲法。搭手后,要相互  相似文献   

20.
武术推手是徒手技击技法具体运用到交手实战的训练方式或方法,包括程式化推手和非程式化推手。程式化推手从步上看不仅有定步推手还有活步推手;定步推手有合步推手、顺步推手。从手上看不仅有单推手还有双推手;有上手而且有下手,有里搭手又有外搭手;从手的运动轨迹、方向上看,不仅有顺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