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教学活动中的几种激励方法谭永康/近年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人们日益关注如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知识的传授达到最佳效果。本文将讨论教学活动中的几种激励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一、不断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一个人有无明确...  相似文献   

2.
冉茂玥 《小学生》2010,(2):24-24
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足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丰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得以体现。囚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加强对话与交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要围绕树立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能力开展教学活动。难或不难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教学内容与教师展开对话,他就能感到自豪和快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多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谈话式教学活动中,笔者的授课是以与全体学生谈话的方式展开。谈话的方式很随意.有时是笔者讲上半句学生接下半句.  相似文献   

5.
教学主客体新论──“动力素质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主客体理论研究,主要是为了正确认识和科学确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地位与作用,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从而达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实践观点对教学过程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都是推动教学活动发展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主体指导作用,学生则发挥着主体核心作用。提高和完善学生的身心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是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师生共同奋斗的一致目标。因此,学生的身心素质自然…  相似文献   

6.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动力。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主体,教师应注重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改进教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目标清晰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7.
张群 《上海教育》2007,(5B):52-53
上海市控江中学历来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人。学校领导虽几经变迁,却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把“自主发展教育”的理念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谢定兰 《四川教育》2001,(10):24-25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 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因此,现代教学观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 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 的参与,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 达到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性的 统一,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 只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真正了 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理解 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 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可 以采取哪些教学策略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主动 参与的条件。 数学教…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种活动的教学,包括教师的“敦”和与教相应的学生的“学”,教学必须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如何肯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从而完成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变换着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定位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找准自己的位子,防止在教学活动中的缺位和越位,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而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李康耀 《班主任》2010,(2):14-15
教育常规,是指教育工作者人人明了,且经常运用的基本知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清点学生人数、教师基本用语、定期更换学生座位、不挤占课间十分钟,等等,都属于教育常规范畴,是教师顺利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可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漠视或有意搁置教育常规,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首先,生成是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传统教学中的预设一般先发生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并且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而生成则主要发生在教学活动之中,虽然它也需要教学之  相似文献   

14.
李荣 《陕西教育》2008,(7):80-80
创建良好的教学氖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白己的思考中获取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是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新型的师生关系指明了方向。传统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只能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缺乏自主权。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要甘居导演作用,通过改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使之更多地参与到要教学活动中,才能更深入地挖掘其潜力,培养其能力。  相似文献   

16.
按照现代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过程,既有教师教的动态活动,也有学生学的动态行为。从教学目的来说,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教的动态活动要围绕学生学的动态行为来进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直接反映出教学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在高中语文课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师要特别注重创新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从而能够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不断改革。一、探究性学习的特点1.自主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且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根据教学活动来开展整个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减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前提。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艺术,注重感情投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件复杂的工作,任何完备的规章制度都难以完全控制整个过程,特别是教学活动,教师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新课改理念之下的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注重自己的。教”,还要侧重学生的“学”,帮助学生建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教师创造的学习时空中充分思维、自由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的科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实施、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活动的组织、对学生发展的促进等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发挥其主体作用,针对性的设计、控制、引导,并且能够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变化,积极利用并且发掘各种资源,为教学活动服务。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依靠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和自身素养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观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认识主体的主观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数学教育要着力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