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论我国刑事诉讼控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辩关系是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问题,构建合理的刑事诉讼控辩关系对确保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意义重大。分析和探讨我国刑事诉讼控辩关系的现状及对现状进行反思,有助于探索构建我国刑事诉讼控辩关系的理想模式及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宾凌 《湘南学院学报》2015,(1):27-29,48
控辩平等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原则之一。依据该原则,行使控诉权的控方与行使辩护权的辩方之间,应当在诉讼地位平等诉讼权利对等的基础上展开对抗活动;但在我国,目前由于侦查权力过大,犯罪嫌疑人权利受限过多,在控辩关系上呈现不平等状态。要实现公平正义,必须要求侦查阶段的控辩双方地位平等,对控方的权力进行合理规制,赋予辩方更多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3.
控辩平等具有实现实体公正和体现程序正义的诉讼价值,是人类刑事诉讼民主和文明的表征;中国司法主体性理念的缺乏,成为控辩平等实现的最大观念障碍,因此转变诉讼观念,强化权利保障意识是实现控辩平等的基础;实行无罪推定是前提;合理分配证明责任是有效保障;强化公诉职能是关键;切实加强辩护权是重点。  相似文献   

4.
控辩平衡是刑事诉讼模式进化与发展的产物,是刑事诉讼机制的本质要求,控辩双方的差距影响着诉讼结局。控辩平衡含有平等保护和平等合作两方面,我国刑事诉讼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控辩平衡:应基于控辩平衡理念,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的诉讼制度与程序,保障被追诉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控辩平等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原则之一,其目的在于正确定位控辩双方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该项原则,行使控诉权的控方与行使辩护权的辩方之间应当在诉讼地位平等、诉讼权利对等的基础上展开对抗活动。但我国目前由于侦查权力过大,犯罪嫌疑人权利受限过多,在控辩关系上呈现"一边倒"。因此,应当对控方的权力进行合理规制,赋予辩方更多的诉讼权利,从而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实现侦查阶段的控辩平等。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处于当事人的地位,享有广泛的权利,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程度如何,反映着国家法治建设的水平。怎样保障被害人的合法诉讼权利,始终是刑事诉讼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针对刑事诉讼法关于被害人权利保障规定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被害人相应权利的建议,以使在刑事诉讼中做到控辩平等、权利制衡。  相似文献   

7.
刑事被追诉人知情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理念的要求,在诉讼构造的设计方面,追求由控辩审三方组成的三角结构,努力追求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体现着程序正义的要求.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关于被追诉人知情权的规定距国际标准和通行做法尚存不足,需要强化和改进,并在作为基本法的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防御权利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在法律上确保该项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的再次修改恰逢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和推进,在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刑事诉讼法在修改时应在宏观和理论层面上处理好与宪法、刑法、民法等其他法律的关系,实现刑事诉讼与外部法律之间的和谐;协调刑事诉讼内部程序之间的关系,实现刑事诉讼程序的内部和谐;平衡刑事诉讼中不同诉讼主体权利保障的关系,实现权利和谐;准确定位国家追诉权,实现权利与权力的和谐,以便更好地发挥刑事诉讼的纠纷化解功能,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国外证据展示制度的成功运作,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该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我国建立证据展示制度,是贯彻辩护制度,保护被告人诉讼权利的需要,是实现控辩平等,维护司法公正的需要,是节省司法资源,提高拆讼效率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从证据展示的原则,范围,程序三个方面来构建该制度,使之与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相配套。  相似文献   

10.
程序参与原则是程序正义的最底标准,它要求参与诉讼的双方地位平等,但平等的前提是权利(力)对等,不允许诉讼的任何一方有凌驾于另一方的权利。在该原则指导下,刑事诉讼控辩双方应实现平等武装,辩方有足够的权利与控方对抗。而我国目前立法的规定却表现出辩方权利尤其是辩护权严重不足,以致控辩双方权利失衡的局面,不仅悖离了程序参与原则的要求,也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刑事侦查阶段律师诉讼地位和职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律师参与刑事诉讼,介入侦查阶段,是控辩平衡的诉讼结构要求,是实现人权保障的诉讼价值目标要求。从法律上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地位及相应的诉讼权利,不仅有其现实的意义,更有其理论基础,同时符合国际刑事辩护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对推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审视刑事诉讼证据展示制度在我国的现状,积极建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展示制度是控辩双方对抗式诉讼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应完善现行立法,维护刑事审判程序的公正高效进行,通过程序正义最终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3.
沉默权是一种在刑事诉讼中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重要诉讼权利.这种诉讼权利从十七世纪产生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刑事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和刑事诉讼文明进步的程度,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制度中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实施依法治国伟大方略的今天,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确立沉默权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具有可行性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此发表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沉默权是现代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披告人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是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内容。关于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应否设置与能否设置沉默权制度问题,诉讼法学界及司法实务界存在很大分歧。章从三个方面阐明了设置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一、有利于顺应世界诉讼民主化发展趋势,实现刑事司法的国际接轨;二、有利于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实现司法程序结构上的控辩平等;三、有利于防止刑讯逼供、实现刑事诉讼的民主与公正。并通过对各种有关能否设置沉默权制度问题的质疑、反对意见的驳斥,论证了其设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审视刑事诉讼证据展示制度在我国的现状,积极建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展示制度是控辩双方对抗式诉讼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应完善现行立法,维护刑事审判程序的公正高效进行,通过程序正义最终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6.
刑事辩护制度理想化状态的实现受制于整个刑事诉讼结构以及在该结构中其他制度的完善与否.从刑事诉讼的目的看,理想化的刑事辩护制度要求在刑事诉讼结构中辩方与控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享有对等的诉讼权利,相当的诉讼机会,充分陈述自己的辩护意见,并能够为举证支持自己的辩护意见作准备,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不受非法侵犯.但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存在着公、检、法三者关系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影响了刑事辩护制度理想化状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两大法系国家,虽然存在具体制度设计上的差异,但都设立相应的制度来保障控辩双方的证据知情权。在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中采用证据开示制度来实现控辩双方的证据知悉权,而在职权主义诉讼中则存在广泛的阅卷制度。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吸收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合理因素,强化了控辩双方庭审过程中的对抗性,然而在我国未完全建立起当事人主义的情况下,不能建立证据开示制度,而是应借鉴当事人主义证据开示制度的合理成分,建立并完善阅卷制度来保障控辩双方的证据知悉权。  相似文献   

18.
人权保护已普遍为世界各国法律所重视,也是实现国家法治化、民主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刑事诉讼法是保证准确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的重要法律之一,通过规定诉讼原则、程序,特别是各种诉讼法律关系,实现保障人权的根本目的.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下,虽然明确将被害人定位为当事人并赋予其一系列诉讼权利,但仍存在众多权利保障的缺失需要立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沉默权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是宪法赋予公民天生的一项基本权利。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没有宪法保障的权利是虚假的权利。本文试图对沉默权制度作出深入的研究,进行缜密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袁二方 《华章》2007,(2):97-98
现行立法对辩护权规定过粗,限制过严,是一种"虚化"的权利;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律师不愿参与刑事辩护,重构刑事辩护权显得尤为必要.具体对策是:在实践层面上,更新思想,确保控辩双方诉讼资源共享;在制度层面上,立足现实,充分保障律师辩护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