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目的: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大力实施,为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稳步推进,为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运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从民族民间体育人力、内容、设施资源等方面,对湘西州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湘西州农村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学校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湘西州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欠佳;认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开发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为农村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葫芦岛市四所高中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调查研究,从中随机抽取600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从葫芦岛市大课间体育开展现状进行着手分析,通过对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动机、项目以及大课间的组织管理等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高中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合理化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胜楠 《搏击·武术科学》2012,9(12):119-121,12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许昌市中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兴趣、动机、时间、项目以及影响学生参加活动的因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结合现状对许昌市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提出简单建议,以期为在阳光体育运动指导下适合中学学校特色的、积极向上、行之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健康有效的发展和实施提供参考,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4.
学校大课间操活动的目的是调节学生情绪,消除大脑疲劳,让学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后续课的学习。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大多数是流于形式,组织管理松散,实际效果不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现场调查法等方法,以湖南省长沙市11所中学为调查对象,对这些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出措施,为进一步更好的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邱伯聪 《少年体育训练》2013,(3):131-132,96
本研究对增城市派潭中学通过长期坚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进行研究,探索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为中学更好地开展大课间活动提供参考。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与新《课标》视角下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方案等进行积极研讨。结果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但目前的现状还存在种种问题,改革势在必行。结论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各方需高度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参与性,加大时间和经费的投入,切实提升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苏州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多数学校都能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也开展了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但大部分学校仍无法达到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苏州市中学大课间活动主要采用统一做操和统一跑步形式,活动形式单一,致使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受制于场地器材的短缺和师资力量的不足等。苏州市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主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活动内容较大课间活动丰富,但缺乏较规范的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采用调查法对常州市初级中学就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校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宣传工作,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大课间活动主要采取做操和跑步,形式单一,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较为丰富;影响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场地和体育设施,学生的学习负担重严重影响到学生的锻炼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9.
张琬琪 《新体育》2023,(22):97-9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邻水职业中学大课间活动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对邻水职业中学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的存在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促进邻水职业中学大课间活动更好开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况明亮  王辉 《精武》2013,(36):164-165
自国家教育部将大课间活动列入小学课程计划后,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乌鲁木齐市的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为乌鲁木齐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小学生对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有着较为积极的态度及正确的认识。小学生对具有玩乐性质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很感兴趣,所以建议学校在大课间多安排游戏类的体育活动。学校基本能保证小学生每天1h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仍然存在忽视体育锻炼、开展形式单调、场地不足等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陈曦  ;徐海环 《精武》2014,(36):55-57
篮球运动素来是被广大中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它同时也是校园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鼓励学生运动、完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调查并且分析了阳曲县中学生对篮球的态度、篮球课教学情况、篮球教师配备情况、课余篮球活动现状、各中学代表队数量、赞助、场地器材及比赛获奖等情况,从中得出了阳曲县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的优势与不利因素,结合阳曲县中学篮球教育的实际情况,提供了一些有利于阳曲县中学篮球运动发展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袁雪峰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71-171,173
本文以即墨区部分中学体育课健美操教学现状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集心理学、教育学等边缘学科为一体,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资源等方面,就目前普遍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提高中学健美操教学水平,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健美操项目发展瓶颈,并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杨晓翠 《精武》2012,(24):43-45,47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统计法,对广州市天河区四所中学的320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实施新课标以来广州天河区初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兴趣情况,了解影响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兴趣的因素,并针对所发现问题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实施新课标以来,初中学生对体育有一定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有较大的兴趣,对平时锻炼和竞赛活动持积极或比较积极的态度。但随着年级的提高,由于课业负担加重,升学压力加大,对体育课兴趣有所下降,对平时锻炼的态度也趋于消极,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内容,教师专业水平,体育场地设施,体育课的次数以及学校重视程度等情况是影响新课标的进一步开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甘肃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甘肃省城乡中、小学基本能正常开设体育课 ;多数学校能实施体育教学大纲 ,具备进度和教案 ,并能按其进行教学 ;多数学校将体育课成绩列为“三好学生”条件之一 ,部分学校列入升学考试科目计入总成绩。“无体育师资”,“无体育经费”和“缺乏体育器材”是农村地区中、小学不能开设体育课的重要原因 ;而城市中、小学则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针对现在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岳阳市4所中学初二学生特编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并实施。结果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帮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建议: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健康情况;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资源,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宣传和了解;组织有权威性、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内比赛甚至校际比赛,用这种荣誉感去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同时需要各学校的管理部门能加以重视,积极的投入与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16.
刘志民  丁燕华 《体育科研》2004,25(1):62-65,75
采用问卷、面访、个案调查以及文献等方法对我国东中西3个不同区域的16个小城镇学校体育的软件、硬件和学校课外活动运动训练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研究发现部分小城镇中小学已经具有相当的体育硬件设施,条件较为完备的体育馆、塑胶田径场以及其他常见体育活动场地在发达地区中小学为数不少,但中西部仍有较大的差距;学校体育硬件设施质量高低和数量多寡基本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硬件设施差距随经济发展逐渐扩大;研究认为目前的教育体制和办学指导思想使小城镇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业有所失衡,体育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人性化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达 《体育科研》2004,25(3):70-72
采用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近几年浙江省鄞州区中小学的场地设施发展情况及快乐体育园地建设实践过程进行调查研究,经实践后认为:通过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人性化的改造,能极大地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少年军操在丽水市城北小学的开展和应用实践,军事教育对学校体育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面对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总体发展走势,面对以民族创新为生命力的素质教育,面对"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因此,改革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势在必行。少年军操不仅仅是大课间活动中的一项活动,更值得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把军事教育引用到学校体育教育中去,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优良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解决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活动强度不够、锻炼效果不佳等问题,对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以达到全面提高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目的。本研究以吉林省某中学20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十周的趣味游戏健身干预方案实验教学。结果表明:趣味游戏组合活动干预对中学生的心肺机能、身体柔韧性、下肢力量、奔跑能力、反应能力和减少腹部脂肪厚度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提高中学生情绪调节、人际交往感知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中学男生的心肺机能、下肢力量、奔跑能力、反应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学男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学女生的心肺功能、身体柔韧性、奔跑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腹部脂肪厚度的减少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学女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