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摘要:目的: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冰雪运动热潮正在掀起。但冰雪项目总体发展受到地域性限制。为了实现“北冰南展西扩”的战略目标,加强速滑项目人才的梯队建设,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速滑部借鉴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经验,提出了“轮转冰”项目。本文结合理论依据与实践成绩探讨“轮转冰”项目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CNKI、pubmed等数据库,登录国际滑联官方网站以及国内速滑官方网站,收集整理在册速滑运动员过往经历和成绩。并通过专家访谈收集国内外知名的速滑教练及运动员的经验与建议。结果:1)研究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项目共性的文献一共7篇。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在起跑姿势、滑跑姿势、直道滑跑技术和弯道滑跑技术以及能量代谢方面都具有相通之处;2)既往国际上“冰陆双栖”的运动员,男子运动员有21名,其中有16名获得过世锦赛或奥运会奖牌;女子运动员有14名,其中有10名获得过世锦赛或奥运会奖牌;3)国内“轮转冰”运动员以郭丹为带头人物,她是目前中国仅有的1名轮滑世界冠军,2015年4月正式转项速度滑冰。在2016年1月的全国第13届冬运会速滑赛场上位列女子5000米比赛前8名,因此获得入选速度滑冰国家队的资格。结论:1)速度轮滑和速度滑冰项目具有极大的共性,轮滑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的储备具有转项速滑的能力,保证了该项目的可行性;2)国际上轮滑冰运动员的训练经历和出成绩的时间规律,为中国“轮转冰”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
摘要:举办国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是奥运会举办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探讨各冰雪强国成功经验,探索我国冬奥会冰雪布局,探寻冰雪项目制胜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与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冬奥会、冬运会冰雪项目布局和特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研究得出:我国冰雪项目布局应坚持“南展”、“西扩”冰雪发展格局,提出“北冰南展”、“北雪西扩”的布局,战略实施路径是:“走出东北、落地西北、扎根华北”,利用好2022冬奥会,冰雪运动项目发展重心转移到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总体布局符合“雪重冰轻”的冬奥会项目布局特征,和冰雪项目布局中优势项目的传统性及两极性。力争发挥冬季冰雪项目布局中潜、优势项目的后发突破性,选择更适合中国选手体能技巧型的冰雪项目、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以及雪车、雪橇。在我国“冰强雪弱”的基础上,保持短道速滑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集体滑冰等项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短道速滑、速度滑冰项目选材测试中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力求为短道速滑、速度滑冰项目教练员在选材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参加冬奥会以来第13~23届冬奥会的国际竞争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冬奥会奖牌和金牌分布中,强国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区域竞争实力表现为欧洲强势依旧、北美洲保持平稳、亚洲逐渐上升、大洋洲和非洲起色不佳;项目设置形成冰上项目与雪上项目“三七分布”态势,且不同项目有相对稳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奖牌竞争;冬奥会有明显的“东道主”效应存在,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主办国竞技实力会显著提高。建议全面把握冬奥会致胜规律和变化趋势,为确保中国2022冬奥会排名,须“使强项更强、恶补短板”,在此基础上,借助2022冬奥会的历史机遇,实现全面参赛;利用“东道主”效应,发挥主场优势,确保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奖牌胜券在握;尽早谋划新增项目,力争赢得更多奖牌。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理统计、巴雷托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冬奥会奖牌分布、竞技强国的优势潜优势项目、优势项目消长率、项目贡献率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着重分析了我国近阶段的冬奥实力,建立了我国冬奥发展基本框架。得出结论:冬奥奖牌分布呈现出地域差异性和两极分化性;冬奥竞技强国优势明显;我国“冰强雪弱”,短道速滑是优势项目。在我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大背景下,深入了解冬奥会世界竞技格局,为更有针对性的备战冬奥、发展冰雪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8~22届冬奥会各参赛国所取得的成绩及各国的优势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德国、美国、挪威、加拿大、俄罗斯为冬奥会第1集团,表现出优势项目群覆盖范围广,且在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大项上具有整体优势,稳定性强等特点;奥地利等8个国家为第2集团,呈现出优势项目群覆盖范围相对狭窄,竞技实力相对较弱,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中国在第18~22届冬奥会上表现出夺金、奖牌点少的特点,获奖点主要集中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项目上。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我国速度滑冰研究现状,以中国知网(CNKI)1997~2016年间收录的关于速度滑冰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 III统计软件绘制速度滑冰研究领域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并加以分析.结果发现:速度滑冰研究领域文献发文量整体上呈现递减趋势;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和机构较少,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省市过于局限;速度滑冰体能训练、技术训练、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以及速度滑冰教学三个方面的内容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围绕"竞技体育"和"冬奥会"两个关键词来展开的有关速度滑冰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前沿;"大学生-初学者-优秀运动员-训练方法-力量训练-青少年-速度节奏-肌肉用力特征-表面肌电-供能方式"这一主线则是速度滑冰研究领域近20年的研究演进脉络;另外,今后围绕"轮转冰"速滑运动等内容来展开的相关研究将会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速度滑冰冰场管理技术要素与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速度滑冰运动经历了百年变革,将速度滑冰运动技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其中室内速度滑冰馆的建设与管理技术的与时俱进功当首位.讨论分析了现代冰场管理技术所需要素如水质控制工艺、冷冻控制工艺、浇冰控制工艺、环境控制、场地训练引导、比赛裁判设备技术影响运动成绩的机理.揭示运动成绩飞跃与冰场技术革命的关系,目的是进一步探索我国现代化冰场管理及技术创新理念,推进国际高水平速滑场馆的创建,承担更多的世界大赛,促进速滑运动水平与成绩的突破.在中国诞生新的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9.
速度滑冰是一项专项技能很强的运动项目,蹬冰力是速滑技术的基础,只有运动员、教练员充分认识到蹬冰力的重要才能达到完善技术、提高成绩的目的。本文创新地提出了速滑运动中“转正”技术,并通过生物力学和实践训练成绩对比进行分析,论证了新技术的可行性,为我国速度滑冰竞技水平的提高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短道速滑国家女队备战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训练过程控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赛前对项目国际格局和我队实力的分析客观,判断准确,信息全面真实,为制定金牌零的突破的参赛目标提供了可靠依据;训练目标的制定明确,完整,具体,切实可行;备战过程中教练组对体能、技战术、心理调节、营养补剂、恢复等各环节的控制措施和手段是正确有效的,是提高队员竞技水平,实现参赛战略目标的有力保证;提前确定主力阵容,根据运动员不同特点制定不同训练方案,突破目标明确,吃透赛制规律,得到了实用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弯道滑行姿势的角度,对我国女子速滑运动员王曼利在第十届全国冬季运动会500m比赛中所表现了的弯道滑跑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王曼利速滑500m的弯道滑跑技术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CNKI)为工具,对1999年以来我国冰雪运动主要研究领域的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滑雪、冰球、冰壶6个方面进行检索,对典型资料进行剖析。结果表明:速度滑冰论文数量最多,涉及面广,研究具有一定深度;短道速度滑冰训练方面研究相对较多,教学和大众方面研究相对薄弱,中外比较研究受到关注;赛事分析是花样滑冰研究的热点,新规则研究受到重视;滑雪领域研究倾向大众滑雪及滑雪产业方面研究,竞技滑雪研究相对较深入;冰球运动研究呈滞后状态,发展缓慢。冰壶运动研究相对薄弱,研究面相对较窄。  相似文献   

13.
中医针灸推拿对促进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体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医针灸推拿对促进吉林省优秀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运动后体能恢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推拿结合针灸对促进优秀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体能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结论:中医针灸推拿,通过良好的物理刺激,可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较快恢复体能。  相似文献   

14.
对新疆2010-2011年度青少年速度滑冰比赛进行研究,并与全国青少年锦标赛进行对比,找出二者的差距,指出制约新疆地区速度滑冰运动发展的因素,并对该地区速度滑冰项目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加强教练员的队伍建设和加强科学化训练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速度滑冰直道滑跑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采用献资料,录像观察,跟踪对比,调查研究,技术分析等方法,对速度滑冰直道滑跑技术的教学特点、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手段等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结果显示:直道滑行的蹬冰是速度滑冰技术的关键,抓住了直道滑行的蹬冰技术,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其它技术的形成,因此,直道滑行蹬冰技术应是速度滑冰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优秀速度滑冰教练员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运动队的速度滑冰教练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希望能为教练员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使我国的速度滑冰运动在今后的国际大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验法先后将12名国内一线速度滑冰运动员分为对照组、匀速跑组,变速跑、递减跑组,在全国2010年速滑联赛哈尔滨站赛后测试恢复过程不同时间点血乳酸变化、即刻与次日主观体力感觉两方面对三个有氧跑恢复手段进行了对比测试,以期找到有效的促进速滑运动员体能恢复的陆地恢复性训练手段。结果显示,速滑运动血乳酸峰值出现在5-10min,且与运动距离密切相关;匀速跑组血乳酸值下降最快,主观体力感觉最好。结论:匀速跑恢复训练是三种陆地恢复手段中效果最佳的方式,能有效促进速滑运动员疲劳的清除,可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根据体育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应用SPSS软件,对速度滑冰直道技术中产生的足底压强峰值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为提高速度滑冰训练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