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0年 1月 7日 ,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减负”)之后 ,全国积极开展了“减负”工作。在“减负”的落实过程中 ,又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就“减负”的认识和实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期对解决“减负”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正确认识“减负”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前提条件。“减负”要实现其目的 ,真正起到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首先必须有全面而正确的思想认识。(一 )学生负担的构成学生的负担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心理负担 ,主要来自家长和教师两个方面 ,这种负担是由于家长和教师对学…  相似文献   

2.
秦吟 《陕西教育》2000,(7):15-15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绕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顽症,已经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如何“减负”?“减负”以后怎么办?如何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目前,这些问题已受到学校、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减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综合治理。为了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  相似文献   

3.
家长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减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本研究探讨了学生家长在“减负”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学生家长的思想状况,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教育观念,发挥家长在“减负”中的重要作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减负”,一个沉重的话题。 中国中学生的负担的确太重了,这种负担包括学习的、经济的和心理的负担。这种负担来自于学校、来自于社会、也来自于家庭。这种负担体现了“六多一长两少”:作业多、补习多、课程多、书本多、考试多、竞赛多;在学校时间长;睡眠时间少,运动时间少。沉重的负担,使小学生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童年,使中学生失去青春活力和快乐,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建国以来,教育部门已发出了48个文件或通知,要求“减负”。新千年,教育部又以“紧急通知”的形式要求“减负”,江总书记近期也对教育工作发表了重要…  相似文献   

5.
“减负”不是一个新话题 ,早在 1993年国家教委就发布了《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七年来“减负”工作始终举步维艰 ,学生负担有增无减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长望子成龙、成凤的迫切愿望 ,考试的指挥棒 ,劳动就业的竞争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等 ,由此而产生的过重负担都强加在了才几岁、十几岁的青少年身上。为什么“减负”工作这么艰难呢 ?归结起来仍然是思想问题。长期以来 ,人们所形成的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从家长的角度讲 ,虽然学校给学生“减负”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少了 ,作业少了 ,但…  相似文献   

6.
综合辩证论“减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学业负担包括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负担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其核心是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目前,在“减负”问题上,存在着“减负”就是没有学习负担;“减负”就是教师轻松,甚至意味着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减负”就是不要考试;“减负”与家长无关等误区。科学“减负”,应坚持“标本要兼治,软硬一起上、减加一齐做、内外共同抓”的原则,使“减负”工作真正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7.
误区一 :“减负”就是无负学习作为一种脑力劳动 ,必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和负担 ,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志和毅力 ,付出一定的心血和汗水。因此 ,“减负”是指减去那些不必要的过重的负担 ,并非把学生必要的学习负担通通减去。误区二 :“减负”和家长无关要看到小学生的过重负担有相当部分是家长施加的。很多家长把追求孩子获得高分摆在家庭教育的首位。教师不布置作业 ,家长布置 ;不发辅导资料 ,家长大量购买 ;学校不补习 ,家长请家教……于是出现在校搞“素质教育” ,回家却搞“应试教育”的局面。还有很多家长则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全国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在许多学校里,学生课业负担的确有所减少,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因此,减负不仅要减“有形的”不合理的学业负担,而且还要减掉“无形的”过重的心理负担。 一、当前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 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育者对减负的认识不一致,影响减负的实效性。由于受传统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对减负问题认识不统一,造成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不统一,出现了多重矛盾。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相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校明“减”暗不“减”。本文试从教师视角探讨如何辨证科学地看“减负”,应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减负”目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计德华 《上海教育》2000,(11):25-25
学校领导作为教育管理者在实施“减负”中的主要职责是引导教师、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减负”的现实意义,并探索“增效”的具体途径。“减负”的真正含义和目的是什么?是否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一些,课后少布置作业就是“减负”?学校领导对此首先应有正确的认识。为此,我校行政班子在开学前就“减负”工作进行了三次专题研讨,达成共识,并确立了工作目标和措施,我们始终坚持:“减负”所要减的应是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即减去那些与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没有关系的怪题、偏  相似文献   

11.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社会和教育界乃至家长的共同呼声,世纪之交在教育界的“减负”措施.声势大、范围广、力度强,已在中小学普遍开展,而且一段时间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教师和家长片面理解“负担”,许多学校在“减负”中走向极端。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深入地理解以下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纳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23):81-83
说到“中小学生减负”,人们经常把中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学生负担的情况进行比较。相比之下,外国学生课量少、假期长、负担轻。由此,我们的减负也有了某种依据。其实,这后面往往隐藏着误解。前不久读到一篇关于减负的报道,说是“现在学校没有功课也没有了考试,孩子回到家就是看电视。频频在电视机前逗留让孩子的眼睛也出现了问题。这样的减负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实在忧心忡忡……”究竟有多少学校真的减负减到“没有功课也没有了考试”的程度?还不得而知。不过,这则报道反映了减负过程中的一种倾向,就是将“学生减负”简单地等同于一刀切的…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  相似文献   

14.
学生负担减轻 =学习时间减少 =教学质量下降 ?  这个等式,说它不对,可许多家长对“减负”不无担忧;说它对,哪岂不成了“减负”不对 ?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了“山东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宁阳二十四中。看了摆在面前的两份资料,心头的疑虑顿消:   一份是“学生负担调查表”,来自家庭、学生的反馈表明,学生的课业、经济负担完全控制在国家的标准之内;另一份是“学校获奖情况统计表”,除了“山东省基础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几年来,学校先后有 21名学生获国家级奖励, 144人获省市级奖,各学科成绩在全县名列前…  相似文献   

15.
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减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学生家长产生诸多担忧,社会各界人士也产生了不少疑团。要消除目前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在对待“减负”工作认识上的误解,必须正确处理好“减负”这一系统工程内部的十个关系。 1、要正确认识处理好“减负”与负担之间的关系。所谓“减负”,就是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而不是减掉中小学生所有的  相似文献   

16.
学生“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学校和教师正确认识学生“减负”,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减负”不是放松质量。“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减负”也是提高质量的需要,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轻负担,高效益。有少数教师认为,现在强调学生“减负”,质量可以放松了。这是对“减负”的片面认识,是一种通过加重学生负担来提高质量的不健康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注意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眼点在“过重”二字上。学生负担要有,但不能过重,现…  相似文献   

17.
“减负”,简言之,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当前,随着各种“减负”措施的出台,“减负”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是,我们也发现,有少数学校、教师和家长,错误地理解“减负”,认为“减负”就是少上课和少布置作业,这是有失偏颇的。“减负”不仅仅是“少”,而且还要“精”。“少”而不精,低质量的“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因此,我们要谨防出现借“减负”之名而降低要求,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要在“减负”的同时,牢牢把住质量关。尤其要通过教师自加压力,自增负担来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  相似文献   

18.
赵淑娟 《教书育人》2000,(19):17-18
在全国上下一致强烈呼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之际,大多数的学生家长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甚至出现了学校“减负”,家长却“加负”的对抗现象。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广大家长的反对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他们最担心的是“减负”可能会降低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孩子的前途。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使“减负”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从而使“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呢?本人谈一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学生“减负…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的负担日益加重,其负担主要来自学校、家长与课程设置三个方面,针对三方面的压力,提出为了中小学生减负的关键:从程序上规制中小学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小学落实“减负”工作难度很大。来自学校的消极应付 ,家长的变相“加压” ,“减负”必然难以落实。解决的对策必须是突出教改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营造“减负”的社会环境 ,强化“减负”的督导和检查 ,这是“减负”落实的必要措施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