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当前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体育健康教育基本思想、方法及相关原则着手,建立相应的假设,再运用探索性(EFA)及验证性(CFA)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出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长效机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路径表明: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应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基本工作思路;进一步分析显示,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应以"运动督导"为重心,家庭体育健康教育应突出"家长榜样"的作用,而社区体育健康教育要把抓"组织管理"放在首位;回归模型的路径图及路径系数提示:学校、家庭、社区健康干预的直接效果集中体现在青少年"知觉利益"的改变,并据此引起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儿童和青少年良好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的形成,都是家庭、学校和社区综合教育影响的结果,中国体育的发展需要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的内涵与意义出发,分析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发展对策。结果表明: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结构变化;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促使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功能的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体育模式的构建,得出以下结论:要转变学校、家长、社区的传统观念,加强对健康的认识,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交流,促进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结合,共享体育资源,建立有效的体育管理机制和体育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4.
论婴幼儿体育、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婴幼儿体育、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与终身体育关系进行分析,阐明婴幼儿体育、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的特点和实现途径及组织保障,为终身体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调查汕头、广州、武汉、长沙、桂林五地9512名大中小学生及家长,了解部分社区的体育情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倡导"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放学后回到家庭、进入社区仍可接受体育教育、从事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体育资源共享,使学校设施向社区开放,社区设施向学校开放,使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能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使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三者能有机地结合,达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6.
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学校体育所能全部给予的,这是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结果,本文首先通过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解读了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在构建一体化发展模式时所面临的问题,研究发现,在体育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着体育课程一体化缺乏衔接性、基层社区没有权利、家长面临的教育压力都是阻碍体育一体化发展的难题;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横纵衔接的体育课程、下放体育权利到社区、改变教育观念等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曾伟刚 《体育风尚》2023,(2):152-154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正式建议综合改善“学校、家庭、社区青少年体育网络”的概念。其建设和开发的重要性,从中央政策层面强调。学校作为青少年提高体质体能的重要基石,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和大课间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认真开展,家庭里落实学校布置的锻炼计划,学校为社区提供体育设施作为保障,促进青少年在家庭和社区中的体育活动,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建立起一种联合力量,并建立一种改善青少年健康的制度,把制度和相关政策落到实处,从而推动青少年体质体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的体育格局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一体的体育活动正在逐步形成。从“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构建思路,为全民健身铺路,为体育决策者提供可操作性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的基本含义、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社会化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社会化及其对终身教育与健身体育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阐述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必要补充.同时也是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11.
探析“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背景、价值和路径,旨在为“双减”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的联动发展有利于延伸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功能;有利于实现三位一体的全视域体育教育。为了最大限度挖掘体育联动发展的核心价值,提出了提升生命健康认知,树立正确的家校社共育意识观念;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体育资源优化配置;依托“双减”大背景,搭建家校社体育联动平台;构建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小太阳体育系统工程”指以儿童为中心,学校体育为主体,家长参与并向社区辐射延伸,实现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有机结合的体育系统工程。阐述了“小太阳体育系统工程”的指导思想、意义、可行性及其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襄阳市的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相互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根据现状提出建议,从而推动襄阳市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岳进 《体育科技》2011,32(1):77-78,90
搜集资料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关系的研究进行分析,就七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以学校为依托,社区体育发展的相关研究;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关系的探讨;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如何资源共享的研究;高校建立社区俱乐部和学区体育模式的相关研究;个别省市有关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探讨;国外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共同发展现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的目标、原则与网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的目标、原则与网络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是新时代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转型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国家政策的宏观引导,人们体育消费水平的日渐提升,以及体育健身意识的逐步增强,要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突破以学校为主体的狭隘视域,逐步形成学校主导、社会供给、家庭参与和个人自主的多元整合模式,打造融健身、休闲、娱乐与社会交往于一体的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系。构建学校主导与社会供给相协调的组织机制,家庭参与和个人自主相促进的动力机制,参与途径与内容多样性的引导机制,政府干预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制度保障与主体自觉的相融合的保障机制,是助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在政府政策推进、学校体育促进、社会体育供给、家庭体育参与和学生自主行为协同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娟  牛静 《体育学刊》2005,12(3):95-97
在对大连市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社区体育在回应社会需求方面的不足,提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发挥学校体育人力、物力上的优势,弥补社区体育的不足;以社区体育的发展促进学校体育的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8.
李晓燕 《体育教学》2023,(S1):63-64+66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处于下降趋势,尤其是肥胖与视力不良问题,已经出现低龄化倾向,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令人担忧,亟需加强体育锻炼。而一直以来,大众普遍认为这项工作只是学校的责任,忽视了家庭以及社区作用的发挥,导致体育锻炼活动效果始终不尽人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本文将重点研究如何通过打造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体育联动的运行机制,提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依托学校体育构建社区体育体系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体育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仅是面向在校学生,而且要将学校体育的功能扩大化,去影响社会。立足这一观念,文章分别从当前社会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学校体育在服务社区体育建设上的优势以及依托共建的双赢局面等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依托学校体育构建新型社区体育体系的原因,希望能够对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有所贡献,使二者在相互依存、相互扶助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创新青少年体育治理模式成为必然。采用文献综述法与逻辑分析法展开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庭、学校、社区整体性治理研究。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庭、学校、社区治理面临着身体活动时空分割化与政府垂直型管理体系之间的错位,身体活动社会组织多元化与管理机制不完善之间的矛盾,身体活动需求多样化与运行机制滞后化并存的困境。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阐述青少年身体活动整体性治理内涵,厘清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和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共治的关系,并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运行机制、治理手段等方面探讨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庭、学校、社区整体性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