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共同设立媒体支持:《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生活教育》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与应用。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及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人格精神,号召广大教师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争做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2011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  相似文献   

2.
<正>在学习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十年历程中,笔者对陶行知先生的人格产生了无比的崇敬。于是,在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前夕,撰写一文《试论陶行知精神》,发表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二期上。文章从四个方  相似文献   

3.
《生活教育》2011,(15):16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共同设立媒体支持:《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生活教育》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与应用。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及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人格精神,号召广大教师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争做献身教  相似文献   

4.
《生活教育》2011,(8):16-16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中国教育学会 共同设立 媒体支持:《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生活教育》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与应用。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及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人格精神,号召广大教师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争做献身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5.
《生活教育》2011,(18):20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共同设立媒体支持:《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生活教育》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与应用。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及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人格精神,号召广大教师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争做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媒体支持: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与应用。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及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人格精神,号召广大教师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争做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2011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为配合《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示,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新时期教育事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发起,与中国教育学会共同设立陶行知教育奖。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的人民教育家,他终生都在为改革旧教育,创立新教育而斗争。陶行知先生深知只有改革传统的旧教育,才能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新教育,才能达到“唤起人们自己解放自己”的教育目的。陶行知先生这种改革旧教育的主张贯穿在他的全部教育理论之中。本文仅对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所包含的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加以分析借鉴,以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 一   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一贯重视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的…  相似文献   

8.
陶研界泰斗胡晓风先生生前在为本《长编》写的“序”中写道:“《陶行知年谱长编》将为人们展示陶行知三十年来精心绘制的一幅生活教育的生动画卷。”“阅读《陶行知年谱长编》,仔细品味这幅生活教育画卷的内涵,才能从纷繁的事件中,领会陶行知的思想、人格、精神追求,对于生活教育理论以及生活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定会有所裨益。”这是对本《长编》价值的适切评价。  相似文献   

9.
《生活教育》2011,(7):17-17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与应用。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及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人格精神,号召广大教师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争做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2011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面实施的第一年。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爱满天下"体现了其崇高的人格。本文从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出发,就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养,进行创造性教育以及如何发扬"爱满天下"的精神,转化"问题学生"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师范教育百年史中,师范教育家屈指可数,陶行知是其中的一位.陶行知是教育学家,也是第一流的师范教育家.陶行知同其所创建的晓庄学校在我国师范教育史上均享有特殊的地位.对晓庄办学实践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还可以为实现"川流不息的师范教育现代化"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2.
金林祥 《教育学报》2007,3(3):86-90
从1922年起,陶行知一贯推崇武训,主张学习武训精神。在1940年至1945年间,他以重庆育才学校为阵地,几乎每年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武训纪念、宣传活动,成为当时我国主张学习武训,光大武训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他曾建议政府根据武训诞辰设立兴学节、兴学周、兴学月,以推动全国普及教育发展。他反对把武训当作异人、苦行者、圣人和“陶派的人”,也反对复活历史上的武训,而主张要学习“三无四有”的“武训的真精神”。陶行知对武训及武训精神的倡扬,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而且对于今天正确评价武训,推进教育普及,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建校暨生活教育运动80周年,2007年3月14日,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和南京晓庄学院联合主办了"陶行知与当代教育"高层论坛,来自国内14个省市以及新加坡的陶研学者共80余人,就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教育创新思想、教育管理思想以及陶行知的信仰诸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探讨,学者们一致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与陶行知是一生的同志与挚友。他随同陶行知创建了晓庄师范,并以晓庄师范作为自己办学的榜样和砥砺,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出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标,晚年多次来到晓庄,鼓励晓庄的师生铭记陶行知,继承陶行知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创者。他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通过“六大解放”、“三个需要”和“一个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强调发展学生的智育和能力,同时采用启发、自动、手脑并用等方法实施创造教育。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师从杜威,但决不照搬杜威的思想。他否定了实用主义教育观,创造了“生活即教育”理论,为旧中国的教育探索了一条新路,对现实的教育教学改革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研究中的“晓庄学派”是以陶行知创立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老师和学生为主体的学术共同体,在地缘上,源于晓庄师范学校;在学缘上,由陶行知亲授;在业缘上,共同推进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对“晓庄学派”的研究,是陶行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上海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没有因为学校的关闭而停止.相反,陶行知曾一度以上海为基地继续针砭时弊,反思"生活教育",倡行"科学下嫁",创办"山海工学团",建立小先生制,投身国难教育.这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生活教育",而且在实践上推动了这一新教育理论在上海乃至全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1985年中陶会成立以来,二十余年间,方明同志以他的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工作,为陶研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中国陶研事业的一面旗帜,千千万万陶友的楷模。他对陶研事业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推动各地成立陶研组织、领导和组织重大陶研活动、以典型经验引路推进陶研事业、培养陶研新生力量、恢复《生活教育》杂志、促进国际陶研事业等六个方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方明未竞的陶研事业深入开展下去,这是对他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作为一个具有改造近代中国远大抱负的教育家,他对近代中国的关注并不局限于教育领域,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改造问题也极为重视。经济的变革在陶行知整个社会改造主张中占相当的比重。创造富的社会,不造富的个人,是他为改造中国社会设定的经济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提出要消除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阻力,并提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革的途径就是“在农业上安根、工商业上出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