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一、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一)力量素质力量是在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肌肉力量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方面:(1)肌肉横断面的大小。肌肉横断面愈大,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也愈大。体育锻炼可使肌肉横断面增大,这是由于肌纤维增粗造成的。肌纤维增粗是由于肌凝蛋白质含量增加、肌毛细血管网增多、肌结缔组织增厚、肌糖元和酶的含量增加所致。(2)神经系统的调  相似文献   

2.
1、放松能力影响短跑成绩的生理因素1.1肌肉放松能增大肌肉收缩力量从运动生理学分析,跑的动力来源是肌肉工作时所产生的合力,而肌肉工作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肌肉收缩的初长度、单个肌纤维的收缩力、肌肉中的血液供应情况、肌肉对骨骼发生作用时的力学条件、协同肌对抗肌配合工作的协调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收缩时表现的力量越大,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随着体育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时间、高度上的争夺越趋激烈,因此要求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已成为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爆发性力量(简称爆发力)。它虽属于力量素质的范畴,但它更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充分发挥肌肉的最大功率。影响单块肌肉力量的因素主要有肌肉生理横断面的大小和神经调节的改善。肌肉横断面增大主要由于肌纤维增粗造成的,包括肌球蛋白质含量增加,肌毛细血管网增多,肌结缔组织增厚,磷酸肌酸和肌糖元增加等,并往往伴随肌脂肪减少。它是肌肉收缩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  相似文献   

4.
人体在劳动、工作中所表现的各种力量,尤其是体育运动中所产生的力量均来源于肌肉。因此,力量与肌肉的关系甚为密切。一、影响力量的解剖学因素力量的大小,主要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初长度、肌肉起止位置和肌拉角有关。(一)生理横断面肌肉生理横断面,是指横切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横断面的总和。肌肉是人体发力器官,一般讲,肌肉力量的大小,与每块肌肉所包含的纤维数量和纤维粗细成正比关系。即纤维数量越多、越粗,生理横断面越大,肌力则越大。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选材中,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采用肌电方法间接测定肌纤维类型,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工作。不同肌纤维类型代谢,收缩特征导致肌电参数各有差异。实验证明,快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进行持续性收缩时积分肌电图(IEMG)增加,平均功率频率向低频转移。而慢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积分肌电图振幅小于快肌振幅,功率谱变化小而稳定。机制主要是由于快肌运动单位较易疲劳,为维持力量输出,大量慢肌运动单位募集造成低频成分增加。此外快肌强大的收缩力量使肌内压增高,肌肉内供血不足和乳酸堆积是功率谱变化的另一个原因。这些机制已成为采用肌电方法测定肌纤维类型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概说早在1895年Morpurgo就发现激烈运动能使奔跑训练的狗缝匠肌横截面加大,但肌纤维总数没有改变,肌细胞中肌浆增多较肌原纤维明显。肌肉力量首先决定于肌肉收缩蛋白的数量和性能。肌肉收缩蛋白有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及原蛋白(或称原蛋白复合体)等,50年代苏联研究证明,力量增加时肌肉收缩蛋自质增加,而供给肌肉收缩能量的肌糖元,并不随力量增加而平行增加;具有酶活性的  相似文献   

7.
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交替进行的,即一块肌肉收缩之后紧接着便是放松,作用于同一关节机能相反的两种肌肉,若主动肌收缩,则对抗肌放松。当对抗肌转化为主动肌收缩时,则主动肌转化为对抗肌放松,肌肉就是这样交替配合完成一定运动的。实践证明,放松训练是通向冠军的必经之路,而且对任何运动员都有显著的成效。一、肌肉放松对短跑的作用(一)肌肉放松能够增大肌肉的收缩力量研究表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与肌肉放松  相似文献   

8.
协调放松能力是指运动员在高速奔跑中,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协调配合,使肌肉收缩与放松能按照短跑技术动作的工作性质协调进行,从而增加跑的步频与步长。它能增加肌肉收缩前的肌纤维长度,特别是放松对抗肌群,有助于提高肌肉收缩速度,增加肌涨力,增大步长。  相似文献   

9.
速滑运动员的力量骨骼肌是由许多肌纤维(即肌细胞)所组成。每条肌纤维都有具有收缩功能的肌原纤维。在肌原纤维缩短时肌肉收缩。多数情况下,伴随肌肉收缩出现肌肉紧张状态。肌肉紧张程度是随负荷加大而增大,在肌肉达到最紧张的程度时可以判断肌肉活力的大小。有规律的训练可使肌肉力量得到提高。腿部肌肉力量的增长使运动员获得了更大的蹬冰力量和速度。因此、在滑跑中合理分配力量并使力量得到不断提高,是改善功能水平、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肌肉力量的大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有:肌肉横断面的大小、神经支配能力的强弱和肌肉用力的条件。因此,教练员在给自己的运动员下达提高力量性  相似文献   

10.
一、力量素质的可训练因素 力量素质可训练因素主要有肌纤维的横截面积、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肌纤维的类型。其原因概述如下:(1)科学的训练可使肌原纤维收缩蛋白含量显著增多,肌原纤维增粗,肌细胞内的肌糖原等能量物质得到大量储备,有关代谢酶的活性增加,从而使肌肉的力量得到提高。(2)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运动中枢的同步兴奋能力和改善中枢机能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般人为认,肌肉愈粗愈有力量。对有些田径项目,如铅球、铁饼运动员来说,这个观点是对的。因为在一定限度内肌肉的收缩力量是随肌肉横断面的增大而增加的。然而对大多数田径项目,特别是要求速度力量的项目。如短跑跳跃项目的运动员,肌肉不宜粗大。因为肌肉横断面的粗大,会造成肌肉的营养和氧气供给的相对不足,由此引起代谢障碍,以至延缓肌肉疲劳的恢复过程,降低了肌肉的工作能力。同时肌肉粗大还易造成结缔组织(韧带、肌腱)负荷过重,引起拉伤。从肌肉的物理特性看,由于肌纤维变粗(而肌纤维的数量不改变),使得纤维间的接触  相似文献   

12.
一、短跑运动员臀大肌的功能在现代短跑运动训练中,由于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在不断增加,运动员运动基础的不同,肌肉能力的不同,各肌肉群力量发展的不均衡等,往往容易忽视运动员薄弱肌群力量的发展。从生理学角度看,不同个体臀大肌纤维长度、生理横断面都存在着差异。生理横断面越大说明肌肉越发达,收缩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优秀运动员股外侧肌肌纤维传导速度与肌纤维类型的关系。这些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分布有明显差异。其中短跑运动员(男子,12名)快肌纤维平均为69.2%而长跑运动员(男子,7名)则为39.7%。在肌肉做瞬时和持续性等长收缩时,直接测定肌纤维传导速渡。当力量从最大随意收缩2%增大到100%时,短跑运动员肌纤维的传导速度从4.40m/sec增高到4.84m/sec;长跑运动员从3.91m/sec,增高到4.31m/sec。传导速度与快肌纤维百分比的相关系数在各收缩状态下(20%,50%,75%和100%最大随意收缩,分别为0.59,  相似文献   

14.
<正> 力量的产生不在于肌纤维数的多少,而是取决于肌纤维的粗细和用力时有多少肌纤维同时收缩。肌肉横截面积愈大,参与收缩的肌纤维数愈多,产生的力量就愈大。锻炼能使肌纤维增粗,同时能使更多的肌纤维参与收缩,故锻炼有素的人力量大。肌肉的收缩由神经传导电脉冲引起,一次脉冲可引起肌肉收缩一次。若在肌纤维还没有完全松驰时,新的脉冲信号又传来,就会出现肌肉的重叠收缩,能产生更大的力量。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正> 力量、速度、耐久力是田径运动员重要的身体素质,发展这些素质则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它们的生理学基础,有助于提高教学、训练工作中的自觉性。力量表示肌肉紧张用以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其表现形式又可分为最大力量,爆发力量和力量耐力。肌肉力量的大小受到下述一些因素的制约,而运动训练又或多或少地能给这些因素以积极的影响。 1、肌肉纤维的类型和它们在肌肉中的比例。研究发现,骨骼肌由机能不同的两种类型的肌纤维组成,即白肌纤维和红肌纤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肌肉横断面积对最大等长收缩力量的影响,以及肌纤维类型对下肢伸肌横断面积与最大等长收缩力量的比值(比肌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 超负荷原则 :超负荷就是用最大负荷进行训练 ,采用超负荷能迫使肌肉进行最大收缩 ,因而刺激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适应性变化 ,导致肌肉力量增长 ,较小的负荷只能使肌肉保持原有力量水平。2 渐增阻力原则 :在力量训练过程中 ,肌肉由于超负荷训练导致力量增长 ,原来的超负荷变成了低负荷。因此 ,力量训练必须循序渐进 ,经常不断地增加阻力和重复次数 ,使肌肉经常在超负荷的条件下训练 ,不断产生新的生理适应。3 力量练习安排原则 :力量训练中 ,要使大肌群先于小肌群受到训练 ,其原因是小肌群比大肌群易出现疲劳 ,为了保证大肌群的超负荷 ,…  相似文献   

18.
肌肉力量取决于二组因素:1)运动单位功能的神经调节质和量的特征;2)肌肉的因素(肌肉的肥厚,收缩蛋白的数量,酶的活性结构和能量特点)。为了单独地评定这几组因素的作用,提出了一个用电刺激诱导肌肉收缩的手段来测定“体力不足”的方法。在体育实践中,为达到这个目的,相对力量的测定得到较为广泛的采用(按体重来划分最大的力量)。体重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脂肪的数量,因此,评定神经调节的性能和肌肉组织的质量将是间接的。上一世纪的生理学家用这种概念表明肌肉力量对肌肉生理横断面面积的关系。研究在人身上直接测定肌肉生理横断面的面积是不可能的。肌肉的力量对肌肉的体积和作为有效体重的关  相似文献   

19.
赵骞 《冰雪运动》2014,(4):80-83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是决定运动员发展潜能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白肌纤维在肌肉中比例、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肌肉的牵拉角度、肌肉收缩的形式、神经过程的频率和强度、神经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解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是影响爆发力表现的主要因素,力量训练的方式对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起到关键性作用,将肌力转换成专项能力是力量训练质量的难点。教练员必须把握住这些力量训练的疑难问题,训练中时刻注意影响力量表现的因素,注重核心区域的力量训练,力量素质训练要系统、科学、不间断、循序渐进地安排,正确的技术动作与专项结合,把握提高训练质量这几个关键结点,才能提高力量训练效果,达到力量训练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王刚 《冰雪运动》2017,(6):50-52
在力量速度体能类竞技体育项目中,力量素质的训练水平决定了运动员在比赛中成绩的获得,力量素质特别是专项力量素质的训练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瓶颈因素之一.高水平运动员力量训练要符合项目比赛的特点,肌肉收缩表现出向心、离心和等长收缩等不同形式,主要体现为全面性、多元性、相持状态下体现爆发力以及无氧代谢功能状态下发挥最大力量等特点;最大力量训练普遍采用高强度短期刺激法,避免运动员肌纤维横断面明显增粗,对提高运动员肌肉内的协调性和肌肉间的协调性有很好的效果,从而可以在肌肉体积没有明显增大的情况下提高肌肉力量,有效控制体重的增长;快速力量的训练一般采用本人最大负重40%~60%负荷进行力量训练,既能发展力量,又能兼顾速度训练,肌肉收缩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