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冰淇淋的故事始于3000多年前的中国.中国的皇帝是我们所知的最先吃上冰淇淋的幸运儿。当时.皇宫里的厨师们将水果、葡萄酒、蜂蜜和山上的雪和冰混合起来制成美味的食品让统治者享受。  相似文献   

2.
稳定剂在冰淇淋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冰淇淋是夏季解暑降温不可缺少的食品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我国冰淇淋消费已由原来简单的解暑降温向纯真化、休闲化、情趣化、个性化转变。这就要求冰淇淋生产厂家生产出不同口味、口感、不同形式的产品 ,因此在冷饮新产品开发时 ,在考虑运用新工艺、新技术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正夏日炎炎,酷暑难当,在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是怎样度过夏天的呢?饮食篇民以食为天,避暑也是如此。古代,人们冬天把在河面凿取的大块冰块藏在地窖里,再用土厚掩贮藏,夏天就成了驱散暑气的不二法宝。不过这种消暑方式并不是谁家都用得起的,因为夏天的冰块在古代简直是奢侈品。"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古代的富贵人家能够享受冷饮,以此解暑。春秋末期,宴席上达官贵人有机会品尝到冰镇米酒。到了唐代,人们已经学会利用冰  相似文献   

4.
君懿 《百科知识》2012,(19):17-19
正自古人们传说,古代帝王的宫殿里,地上铺满金砖。古代皇帝的奢侈生活是早有耳闻的,可是连皇宫中的地砖都是用黄金做的,这似乎太不可思议了。皇宫里铺的地砖真的是用黄金做的吗?在北京故宫金銮殿,地面上铺着4718块油润如玉、光亮似镜的地砖,它质地密  相似文献   

5.
冰仓库     
中国土产公司松江省公司新近在佳木斯、鹤岗两市盖好了两座“冰仓库”。冰仓库的好处是能久藏食品。鲜鱼、肉类、牛乳、蛋类,都是容易腐烂的食品,储藏在冰仓库里面不但不会腐烂,而且连滋味也不改变。水果蔬菜放在里面也能保持原来的鲜嫩。冰仓库的四周、上下,都是用冰造的,上盖是用二尺厚的煤渣、稻殼和粘土等经过浸湿冻成的。四周是用锯末砖砌的。库底是铺上天然冰并用加水浸湿的锯末冷冻。库内有冰鹽袋,可以吸收人和东西带进去的热量。盖的方法,是在房架上一步一步浇水结成冰,所以必须在冬天盖,但是到了炎热的夏天,因为有上盖这么厚的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就能挡住太阳的热,所以冰仓库不会溶化,里面仍能保持零下二到六度的温度。  相似文献   

6.
君懿 《百科知识》2023,(20):51-54
<正>炎炎夏日,降温避暑是人们的刚需。就拿喝冷饮来说,这一夏季常见的解暑方法最早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代。当时,王公贵族就已开始在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酷暑难耐,消夏有冰,我们来看看古代人的冷饮大比拼。  相似文献   

7.
每年夏天,各式各样的冰棍是我们小孩子的最爱。今年夏天,有一天天气特别炎热,放学回家时,口渴难忍,我就买了一根冰棍。拿着冰棍后我发现,冰棍周围冒着“热气”,而且冰棒纸上不一会就有很多小水珠。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二天,带着这个问题,我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请教我们的顾老师。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冻在室外的肉,时间一长表面会干;晾在绳子上的衣服,虽然冻得铁甲一样硬,但慢慢也会干……这种由固态的冰不经溶化成液态的水而直接变为气态的水蒸气的现象,物理学中称为升华。这一现象被用于食品工业,就出现了食品冻干技术。所不同的是,食品用制冷技术快速冷冻后,不是放在自然环境里慢慢干燥,而是放在真空环境中快速脱水干燥,从而制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创新》2011,(12):13-13
冰激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冷饮食品之一。在炎热的夏季,吃上一根冰激凌,的确很享受。 最早的冰制冷饮起源于中国,那时帝王为了消暑,让奴隶们把冬天的冰取来,贮存在地窖里,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享用。  相似文献   

10.
食品风味添加剂是食品添加剂中一个大的类别,主要包含能够改善食品风味口感等特性的一类添加剂,主要包括甜味剂、酸度调节剂、食用香精、香料、增味剂等。冷冻饮品是夏季解暑降温的最佳选择,也是一类使用食品添加剂最为广泛的的食品,尤其是对食品风味添加剂的使用最为突出,本文介绍了食品风味添加剂在冷冻饮品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对于冰棍、雪糕、冰淇淋的美好口感,人们都习以为常,从无质疑。但是,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一项规定,要求所有食品中的添加剂成分,都必须毫无保留地在外包装上详细标明,不能用“甜味剂”、“增稠剂”、“增味剂”之类的字样来标示。  相似文献   

12.
当寒潮席卷全国,你是否见过北方朋友在玩"泼水成冰"的游戏?冰天雪地里,有人用热水泼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留下了精彩瞬间. 热水瞬间结冰,这其中蕴含了什么科学原理? 大家看到的大多数"泼水成冰"的效果,实际上并不是热水瞬间结成了冰,而是热水迅速蒸发后形成的细小液滴,就像我们冬天哈气产生的白雾一样.  相似文献   

13.
冰灯于一百多年前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据有关记载,清朝末年,在松花江一带,马夫在马厩内饲料槽旁用灯伞状铁筒冻水三层,加热取出冰罩在中间燃上油灯,用来蔽风喂马.有渔民在江上凿冰、捕鱼时用这种简易冰灯照明.据<黑龙江外记>记载:"上元城中张灯五夜,车声彻夜不绝.有缕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可以想象一百多年前的元宵节之夜,在齐齐哈尔城已非常热闹.  相似文献   

14.
王泽斌 《百科知识》2009,(20):32-32
西瓜美味可口,水分充足,并且价格实惠,是人们夏季解暑最常吃的水果之一。但是在国外,很多超市里的西瓜在上架之前要经过较为严格的挑选,大小和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通常就只能由它们烂在地里了。据统计,美国农场里大约有20%的西瓜就这么被浪费掉了,对于农民而言这是不小的经济损失。在中国,如果当年西瓜的产量好,再加上成本低,浪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近日美国农业部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想出了办法可以使这部分西瓜废物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有了一个习惯:将一些文件和物品包裹起来,然后将其深埋地下或放入坚固的建筑物内,为的只是让许多年后的人们了解当时的情况.据说,最早这样做的是古埃及人.起初的目的是为法老在阴间的生活提供一切必需品.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传统来自古代苏美尔人.他们把信件收存在神殿和皇宫的基座里,供以后的统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6.
北魏华阴人杨椿在孝文帝太和初年.和哥哥杨播、弟弟杨津一起.都被选调到皇宫中任职.其中哥哥杨播成了孝文帝的近臣.杨椿和弟弟则跟在冯太后身边..一家兄弟三人同时成了皇宫里的红人.别人羡慕得眼睛都红了.但身处高墙大院里的哥仨个高兴劲儿还没过.就陷入到了深深的麻烦之中.对他们来说.这事处理不好.不要说什么荣华富贵.脑袋还能不能在脖子上长着都是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学院的专业课程里,对于有关食品工程的课程分类越来越详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食品发酵工艺学是有关于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食品发酵工艺学通过使学生学习各种发酵食品工程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方法等相关知识,掌握食品发酵的基本工艺技巧,为学生就业以后在食品发酵的各种领域中的发展打好基础。在21世纪这个创新的时代,食品发酵工艺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专业型人才来促进其发展。但是在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灌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食品发酵工艺学的课程创新和教育模式改革已经势在必行。现本文就通过对食品发酵工艺学的教育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课程创新和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飞翔的老人     
年少时,十分渴望滑冰。只因家境贫寒,买不起冰鞋,就自己制做冰板。用一块平整的木板截成与脚长度相等,再用一条8号铁线从木板底面正中穿过,两头弯曲到木板上边捆绑固定住,就成了一个冰滑子。8号铁线相当于冰刀的刃,靠它在冰上滑行。滑行的方法是一只脚踩稳在冰板上,另一只脚在蹬  相似文献   

19.
下雨打伞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打着伞走路还可以,可干活却不方便。我国古代早就有了用棕丝编织的蓑衣,这可能是最早的雨衣。至于用橡胶制作雨衣,这还是近代的事,它得益于橡胶的发明。自从哥伦布在南美发现橡胶,并把它带回欧洲后,100多年来人们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只能让它在博物馆里睡大觉。1770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发现它能擦去铅笔字迹,就给它起名为“擦”(Rubber),这是如今英文中橡胶还叫Rub--ber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冰箱也会"说话"?没错,早在3年前,就出现了具备"智能语音"、"超时语音提示"和"使用常识播报"功能的冰箱。不过,要想知道出门在外这段时间,家里有没有断电或者断了几次电,聪明的冰箱可不会直接告诉你哦,而是利用它"肚子"里的东西巧妙地记录停电次数。一次断电,看冰棍如何检测家里只断了一次电?检测的方法不仅很多,而且简单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