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开文 《中华武术》2005,(10):45-46
螳螂拳源于陕西之说最早见于1982年到1985年,青岛张炳斗(署名云鹤涧客)先生连载于《知识与生活》杂志上刊登的长篇小说《螳螂拳史演义》(又名《王郎传奇》),1986年又以单行本上下两册公开发行。文中称,陕西淳化县西安府邪州王家塬人氏王文成(人称王郎)。自幼习练少林功夫,后与习通背功的张琦比武失败,返回途中偶见螳螂战鸟,顿悟螳螂手法,又集“十八家拳法”精华,  相似文献   

2.
莱阳裔人 《精武》2007,(11):40-42
螳螂拳在清初由王郎创立,此说现已成定论。武术界人士在所能见到的清以前武术方面及其相关的书籍中,都没见螳螂拳的蛛丝马迹。乾隆时出现了关于记载螳螂拳的《罗汉行功全谱》,咸丰五年被篡改后,称谓《少林衣钵真传》(又称《短打秘钥》),谱中载有十八拳家,末家即是"王郎的螳螂总敌(揽)",今考此为王郎创螳螂拳说法最早的来源依据。所谓《少林衣钵真传》,原名《罗汉行功全谱》,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升霄道人著。螳螂拳的创编及流传,多赖此书著者,了解此书谱才能阐明螳螂拳史源。下面逐一考述。  相似文献   

3.
凌召 《中华武术》2001,(1):20-22
螳螂,本是昆虫。它矫健、敏捷、机警异常,四腿撑开,头仰脖竖,瞻前顾后,伺机不慌,出奇不意,身手不凡。螳螂拳模仿螳螂的形和意,吸取螳螂的“刀斧”搏击之功,意想出拳像螳螂前足那样上下翻飞,迅猛不断,干净利索,似如闪电.此拳为明末清初山东王郎所创,结合了当时较有名的十八家拳法,故有“螳螂十八凑”的说法经过数代拳师的发展形成了梅花、七星、六合、八步、太极、  相似文献   

4.
浅说六合棍     
在我国传统武术器械中,以棍术的历史最为悠久,棍法的传播最为普遍,也最有实用价值。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说:“若能知棍法,则其他诸器械之法,从此得矣。”近代六合棍大多流行于山东烟台、莱阳、青岛及辽宁大连一带的螳螂拳家手中,受螳螂拳法“攻势凌厉,迅疾多变”风格的影响,经过螳螂拳家们的不断研习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少林衣体真传》书名、内容与作者《少林衣钵真传》为手抄本,卷首有“咸丰五年岁在乙卯崂西斋”字样,由之看来应是咸丰时人抄录。该书有的抄本又名为《短打秘钥》,但由卷四有“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序”看来,该书可能最早应名为《罗汉行功短打》。《少林衣钵真传》共分四卷,卷一亦名为《少林衣钵真传》,为总论;卷二为《绘象罗汉短打变式》,均讲拳法;卷三为《绘象罗汉兵刃全式》,讲各式器械;卷四为《绘象罗汉行功全谱》,讲内功导引之“十八罗汉势”。《少林衣钵真传》中有类似于序的文章一篇,又有一“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  相似文献   

6.
周广卿  臧海鹏 《精武》2004,(9):1-1,4,5
在青岛贮水山南坡的一个习武场上,常年活跃着一个矫健的身影,他就是太极螳螂拳嫡系传人王勇。 王勇先生是螳螂拳一代宗师王玉山大师的嫡孙,他自幼随父(螳螂拳名家王元乾老师)研习太极螳螂拳法,在幼年时期就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无论是拳理、拳法还是精要内涵,都深得父辈真传。  相似文献   

7.
柳国顺 《精武》2009,(8):18-19
锁口捶是太极梅花螳螂拳的重要拳法之一,属八刚中“迎面直捅”的范畴,是直线短途突击敌人喉部的直拳击法。喉是呼吸通道和发声器官,遭受击打可致人失去语言等功能,故名“锁口”。喉是由几块软骨搭起成为支架以维持气道的通畅,是人体不经打的要害部位,正面受创极易破坏软骨支架,致人窒息而亡,所以历来被列为禁打部位。如“八打八不打”中即有“二不打对正锁口”的明示。有此危险,所以太极梅花螳螂拳在锁口捶的实做练习中,  相似文献   

8.
陈世钦先生《螳螂拳的由来及其发展的探讨》(下称《探讨》)一文在刊物上发表后,引起了关心螳螂拳这一拳种渊源的读者的关注。对陈文中关于“于七即王郎”一说,则见仁见智不同。笔者对螳螂拳起源问题知之虽少却素有兴趣,对《探讨》文中涉及的个别问题略有思考,不妨提将出来,与陈先生及同好者商榷。  相似文献   

9.
李飞林 《精武》2004,(10):18-18
对太极螳螂拳家而言,拳术训练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交手实战。关于太极螳螂拳,先辈们曾经做过总结,并结集成书,就是《太极螳螂拳谱》,其中《对敌交手三要素》就是对实战的解说。书中所载“一胆、二劲、三功夫”可谓是历代先辈们无数次生死搏斗的窍要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相传,明末清初志士王郎,反清兵败后,到崂山华严寺中出家,法号“上善下和”。他后来成为本寺院的第二代方丈,并首创螳螂拳法于华严寺中。 螳螂拳经数传,日趋完善,后来由莱阳县小赤山村人李秉霄承其宗法;此后,螳螂拳便植根于莱阳,八代繵递至今,代不泛其人,即现在之“太极螳螂拳”,亦有称其谓“梅花螳螂拳”的,皆指此而言。  相似文献   

11.
黄百家著《内家拳法》,其中“练手法,练步法,拳术打法,练拳秘诀”颇具参考价值。而“拳家八反”一节,更是道尽世人习拳弊端。纵观当今习练散打、自由搏击者,愈见其真知灼见。 《内家拳法》所载拳家八反为:“一懒散迟缓;二歪斜寒肩。三老步腆胸;四直立软腿;五脱肘截拳;六扭臀曲腰;七开门捉影;八双手齐出。”(第八反当今习武者中均无此弊,故略去不谈)  相似文献   

12.
《少林衣钵真传》五卷本,是七星螳螂拳拳谱,今录出部分内容,供螳螂拳爱好者学习研究。短打十戒一、强横无义者不传强横则为乱无义则负恩逢蒙之事可鉴也二、求教不诚者不传三、不传则已传则或多或少必用真实手法勿执外道以欺人  相似文献   

13.
刘连洋 《精武》2004,(6):1-1,4
在烟台武术界,有两位先生堪称“武林双杰”,即李飞林、周振东先生,他们是烟台太极螳螂拳法的优秀传人。其中李飞林先生不仅武功高深、气度不凡,更是(莱阳三山)王玉山系统太极螳螂拳的嫡系继承人。  相似文献   

14.
刘连洋 《精武》2005,(7):38-40
《少林衣钵真传》是一本与《纪效新书》、《苌氏武技书》一样,对我国传统武术有着深远影响的古谱著作。只是由于近代形意、太极等流派的兴盛,而该谱义仅流传于螳螂门中,所以研究者极少:因笔者喜欢对螳螂拳史、拳理、拳功的研究,所以对该谱多有涉猎,以下为笔者一愚之见,希望能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钟光辉  刘连洋 《精武》2007,(5):48-48
郝家所传的螳螂拳法属于梅花螳螂拳系,全称为太极梅花螳螂拳或梅花太极螳螂拳,是山东螳螂拳派中主要的一支,主要流传于我国山东、华北、东北、广东、香港等地及日本、南韩、俄罗斯、东欧各国。  相似文献   

16.
七星螳螂拳械功法是根据一代宗师林景山所传,以古传十八罗汉功、三回九转排气内功为本,以套路、器械为体,以散手为用,以达到内外相辅、相助,浑然一体的效果。在修炼方法上形成了“功法、拳法、用法三法合一”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7.
靳爱祥 《精武》2008,(5):52-53
我在精武杂志2008年第2期中,发表了一篇《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一)》的文章,第3期应该续写《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二)》,但由于许多读者来信、来函询问“萧氏原传八卦掌”里为何还有拳法?拳法的特点是什么?为此,在给《精武》写第3期稿时,临时改写了一篇《原传萧氏八卦掌揭秘》的文章,在这里还请其他的读者谅解!  相似文献   

18.
在烟台武术界,有两位先生堪称“武林双杰”,即李飞林、周振东先生,他们是烟台太极螳螂拳法的优秀传人。其中李飞林先生不仅武功高深、气度不凡,更是(莱阳三山)王玉山系统太极螳螂拳的嫡系继承人。  相似文献   

19.
小拳是清末民初著名技击家张长祯先生(即“醉鬼张三”)所传的一套优秀传统拳法。该拳法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注重功力训练,有较强实用性和观赏性,是“醉鬼张三”门最重要的入门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番子拳名的“番”与“翻”张克俭(武汉体育学院)番子拳,是我国北方武术中的一枝奇葩,原名“八闪番”又名“番拳”,有绝技快招之称。番子拳是武术中短打类的拳术,拳法密聚多变,技法迅速连环。故曰:番拳法连环,爆竹一挂鞭,双拳密如雨,出招似闪电。史料记载,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