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发明》2009,(10):96-96
2009年9月14日,中国近3亿的网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节日——“中国网民节”。据称此网民节是中国互联网协会发起,由今年年初参与首届中国网民文化节的5万网民投票选出的,但是这第一个网民节却遭遇了网民们一致的冷眼旁观。大部分网民称自己并不知晓这个节日,当天在各大论坛里“过节”的人也寥寥可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基于舆情大数据研究网民关注度转移模型,能够深入解读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事件的竞争效应,可以为网络舆情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定性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事件竞争效应以及网民关注度转移机理,基于微分方程组构建网民关注度转移模型,通过研究模型特性和数值仿真,理解两个舆情事件之间网民关注度转移的定量关系以及未来趋势,并给出估计模型参数的方法。[结论/结果]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本文构建的网民关注度转移模型是可行的,尤其是可以通过舆情数据分析确定多个舆情事件的竞争结果以及网民关注度转移的关键节点,为进一步研究网民关注度转移趋势预测问题提供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网民数量增长迅速,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网民数量国家。网民在网上进行爱国表达时有其独特的方式和特点:情感化、自主性、动员性、即时性和匿名性;网民非理性爱国表达的危害:损害外交关系和国家声誉、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容易诱发地区和国际冲突;引导网民理性爱国表达的途径:多元社会参与主体、多样舆论引导手段、增强政府网上信息主导力、确立网络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4.
《金秋科苑》2012,(18):7-7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0次互联网络调查,截至2012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总规模为3.88亿。其中,手机浏览器用户2.78亿,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达71.7%。手机浏览器已成为手机网民上网的主要方式,也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布局移动端的发力点,不过由于手机浏览器忠诚度较高,小型浏览器厂商竞争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便利,各个阶层的社会人士都能从大数据技术中获得利益,学生拓宽知识渠道能够更方便地进行学习,工作者能够在信息化的影响下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同时,大数据技术并不是万金油,大数据时代下的网民面临着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一旦网民的信息和隐私被泄露或侵犯,可能会造成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甚至是威胁到网民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网民政策评议焦点的形成是网民政策态度的集中呈现。依据网民政策态度呈现特性,结合网络媒体抽样,分析近3年的具有代表性网络公共政策议题分布于12个主要网络媒体的网民评议逾500万条数据,从政策议题的新闻原创跟帖量、级联跟帖量、发博客数量、发微博客数量、新闻转载量、网络媒体分布、评议时间跨度这6个维度构建"网民政策评议焦点识别模型"。进一步通过可获取数据集验证模型,提出网民政策评议议题焦点指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璟浩  陈美合  曾桢 《现代情报》2021,40(10):11-21
[目的/意义] 利用新冠疫情网络舆情数据来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国网民关注度,有助于提升疫情期间政府信息供给效率、满足公众需求和提供社会支持等。[研究设计/方法] 通过新浪舆情大数据平台获取研究数据,包括:疫情流行高峰期间全网舆情数据、每日转发排名前100名热门微博、每日新增病例数据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列联表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民关注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论/发现] 疫情爆发初期,媒体大规模报道造成大量网民对事件关注;随着疫情严重,新增病例与网民关注出现同频共振;媒体报道初期,网民关注度集中趋势高;防疫举措、鼓励加油、捐献赠送、倡议建议、赞誉肯定5大关注主题,贯穿疫情流行高峰;主流媒体发布微博受关注最多,不同账户类型情感倾向有显著差异;网民总体关注度受新增病例和变异系数影响;每日热门舆情关注度,受新增病例、变异系数、舆情总量和戏剧性分值影响;单条微博受关注程度与当日相关话题总量和微博粉丝数有一定关系。[创新/价值] 本文系统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民关注度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白桦 《世界发明》2011,(3):27-28
2010年的“3Q大战”让更多网民认识了一个名字——周鸿祎。“对于小的草根创业企业来讲,做大格局的改变并不现实,所以我认为比较现实的就是微创新,我理解的对于商业模式的改变也是微创新。”  相似文献   

9.
洪巍  王虎 《现代情报》2017,37(6):36-42
本文在传统的SIR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真实信息传播者,构建了SIRT谣言传播模型,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模型考虑了网民对信息的辨识能力、风险认知水平、媒体发布信息透明度、媒体公信力、记忆效应等因素对谣言传播过程的影响,从网民、信息本身和外部作用力3个方面定量的分析谣言传播规律,谣言模型传播演化仿真的结果表明,网民的辨识能力、风险认知水平、媒体发布信息透明度以及媒体公信力等因素都会对谣言传播演化过程产生影响,并提出了谣言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崔永元和方舟子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论争,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通过分析网民对腾讯微博中崔、方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议的评论,剖析网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认知的变化。研究发现网民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逐渐显著,网民对事件的态度流露出多为情绪化、非理性的态度,甚至参与到崔、方的争论中。随着事件的升级和影响的扩大,网民对转基因更多的态度是建立在对转基因食品不了解基础上的反对态度。数据反映出专家学者观点的缺少,编码—解码过程中媒体观点和网民产生的差异,都是面对争议性科学问题传播时值得关注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差不多3个网民共享一个IP地址.到2010年可能面临IP地址枯竭.影响网民的上网速度。到去年年底,中国的网民占全球的16%,但是所分配到的地址还不到全球的6%。到2010年,可能就剩下一点地址没分,也就是说.IP地址将于2014年用完。  相似文献   

12.
明晰网民的知识需求是政府科学回应网络舆情的前提。网民自身的特点使得网民的知识需求具有较大的隐晦性,在网络舆情主体知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网民网络舆情知识需求分析方法,将网民在网络上发布的文本分为质疑和回答两类,分别进行聚类、相似度计算等分析提炼出网民的知识需求,以时间变化为动态因素,对知识库进行动态扩充。根据提炼和表达网民的动态知识需求,为舆情的应对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据此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壮大,网络上免费的"午餐"越来越少,在给广大网民提供大量免费服务的同时,根据公司盈利需要和用户个性化需求,各大网站纷纷推出了收费服务项目。一些网络公司为方便网民支付服务费用,陆续推出了各种专门用在网上的"钱"——虚拟货币。  相似文献   

14.
分析网民在舆情形成、传播、接受和评判环节选择性发布、协同过滤、被动性接纳、个人发挥等行为,可较好解释网民如何促成了网络舆情片面化呈现.为避免网络舆情片面化呈现,需引导和影响网民行为,而多维度呈现信息、设置舆情专题平台、鼓励舆情多元化、权威力量介入网络等是改变网民行为进而避免网络舆情片面化呈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不断提升网民诉求的政府回应度是增强网络空间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运用信息沟通、网络参与和政府问责理论,从主体特征和信息内容两个维度构建影响网民诉求政府回应度的研究模型;以2016年成都市政府网站"政府信箱"公开的6 608封网民来信为数据源,检验提出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利益相关方、回应部门层级、参与部门数量、回应经历时长,满足网民诉求的处置周期、所需代价、涉及范围以及诉求问题是否反复显著影响网民诉求的政府回应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分析突发事件中网民信息异化模仿行为类型及发生机理,为网络舆情回归健康状态提供支持。[研究方法]整合现有理论分析视域,从政府公权力和网民行为取向两维度构建突发事件中网民信息异化模仿行为的解释框架,提炼概括网民模仿行为类型,继而应用案例研究法对网民模仿行为进行分析,探寻突发事件中网民信息异化模仿行为的发生机理。[研究结论]突发事件中网民信息异化模仿行为可以分为集群式、散点式、观览式、终止式四种。突发事件或突发事件情景的同源性、同质性和可比性、信息异化模仿行为低成本与高收益、突发事件中信息传导行为内卷化均是模仿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解决该问题,需遏制信息异化生产、分型处置模仿行为以及营造良好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和电视是特点最为相近的媒体形式,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将对电视形成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调查数据发现:(1)网民中上网和看电视的时长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2)不同上网频率的网民看电视时长无明显差异;(3)不同网龄的网民看电视时长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互联网与电视使用上并非简单地相互替代关系,人们的媒体消费行为主要受到个人背景特征的影响并存在一定的惯性.  相似文献   

18.
网民在认知政府形象时存在将消极负面的特性赋予政府的倾向,即网民政府形象认知定势现象.通过统计和研究案例数据进行概念界定和说明,在此基础上指出网络在该现象的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具体原因在于网络拟态环境促使信息碎片化、负面化,网民对政府的刻板印象被激活,以及网络事件沉淀的作用.分析网民政府形象认知定势现象的影响机理,指出其可能造成网民对政府形象的歪曲评价,或极端表现为网民评价懈怠的状态;随着网络事件的不断积淀,负面影响可能呈现上升和扩大的螺旋式动态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2次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互联网发送信息、查找资料等,但同时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中国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如何对多类型的数据进行处理?如何通过有效的算法更迅速地“提纯”数据价值?如何提高人类对数据的驾驭能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大数据处理专家——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胡军.  相似文献   

20.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了网民对不同网络公共危机信息可信度的评价情况及其差异,研究了网民的网络经验、信任倾向、人口变量与网络公共危机信息可信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网民对政府、媒体信息的可信度评价显著高于普通网民信息;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时期信息之可信度要显著高于地震前的;网络新闻之可信度要显著高于论坛信息和即时通信信息;网民对网络公共危机信息可信度的评价与其网络经验、信任倾向显著相关,而与性别、年龄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