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培养中职硕士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提出中职硕士的内涵和科学定位,分析了国际社会对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做法,从中职硕士生源、培养内容和培养模式三方面分析了我国中职硕士培养的现状,基于中职硕士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技能专业化、理论系统化、学术实践化的中职硕士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起步于2000年的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总体而言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对此,探讨和建立中职硕士的培养质量体系,对于培养具有职教特色的、硕士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解决培养过程中的种种矛盾,进一步完善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研究谱、教育谱和职业谱三个维度对中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界定,并与其他硕士的定位进行了比较和区分,认为中职硕士学位应该是一种专业学位,面向特定职业应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宜根据中职教师发展需求进行设计,而不能照搬科学硕士、工程硕士等的培养模式;同时还揭示了该类研究生的教育内涵以及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4.
起步于2000年的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总体而言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对此,探讨和建立中职硕士的培养质量体系,对于培养具有职教特色的、硕士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解决培养过程中的种种矛盾,进一步完善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职硕士”:现状、构想与实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职硕士”是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而设置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型学位,旨在培养中等职业学校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属于目前专业学位教育范畴。我国目前的中职硕士培养尚存在生源差异较大等问题,应借鉴国内外经验,设立一种新的专业学位,即“职业技术教育硕士”。  相似文献   

6.
对区域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有关环节的调查显示,有关报名条件、考试科目、录取标准等内容需要进一步改进。建议:建立独立的培养体系与招生制度,放宽报考条件、改革考试内容,利用推荐、保送、择优降分、本科应届毕业生保送不直读、同等学力申请等形式,多渠道选拔优秀人才,弥补现行招生制度的不足。同时国家应建立“中职硕士”奖学金,并在考试时间、专业设置等方面考虑中职学校教师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7.
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几年来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就目前"中职硕士"培养工作面临的若干问题作了探讨与剖析;针对"中职硕士"培养目标与现状的矛盾、生源不足、生源差异、培养特色的体现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培养目标的明确、学位性质及名称的确定、培养模式的改进、招生制度的改革、质量监控与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工作面临生源不足、培养目标与培养现状间存在矛盾、培养特色不鲜明、学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应建立独立、配套的中职硕士招生制度;调整、优化中职硕士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把培养高层次的中职学校"双师型"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作为培养目标;采用多元化培养模式,实现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建立高质量的导师队伍;严格学位论文要求;加强质量监控与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职硕士培养项目自启动以来,培养模式及管理方法一直在探索中发展。为了提高中职硕士的培养质量,许多单位及部门对中职硕士的培养模式及管理方法,做了许多分析与研究,取得可观成效。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及本单位多年来对中职硕士培养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有效的特色培养方式。即遵循课程弹性化、课题实用化、管理人性化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对提高中职硕士的培养质量有显著提高,在此加以探讨,希望对中职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职硕士"是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史上的一种新形态和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但"中职硕士"在培养过程中暴露出"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中职学校和学员的要求"等问题.如果不能恰当地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中职硕士"培养质量和招生吸引力.提出采用B-learning的理念,构建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中职硕士培养及教学新模式,推进"中职硕士"培养的教学实践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