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对学校精神文化的理解 学校文化涵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外显和内隐两种形式存在.外显的学校文化包括校园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等,而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精神的最高层次,是一种内隐的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以教师文化为核心。教师文化内隐于教师心灵,外显为学校的校风、教风。良好的教师文化建设,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综合,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和激发教师的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而且能使学校得以持续、稳定、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大多数人认为学校管理就是控制。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推进,管理文化发生了变化,逐渐由控制向信任转变。当前,一种基于信任的学校文化已走上舞台。学校管理可以从四个层面来建设以信任为核心的内隐文化,构建师生向往和留恋的幸福家园:一是精神榜样,即校级领导层面要形成精神文化;二是服务文化,即中层行政层面要形成服务文化;三是幸福文化,即教师层面要形成幸福文化;四是成长文化,即学生层面要形成成长文化。  相似文献   

4.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外显层面之一,其目的是将精神文化价值渗透到物质环境氛围之中,打造出承载学校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如何突出农村学校物质文化的特色,将精神文化内隐价值更好地体现在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上,  相似文献   

5.
加强学习,凝聚全校师生共识当前很多农村学校,不仅一般教职工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知识知之不多,就是管理层也欠缺理性认识。为全面了解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构建内隐体系和开展外显体系建设的策略和方法,首先应在教职工中开展有关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学习的方式主要是两种:一是参观学习,提高感性认识。可选派部分教师,包括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有误解的教  相似文献   

6.
学校内隐文化是学校中人们共同遵守或信奉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价值观、信念等内隐假设、规则和概念,它是学校文化的内核.中小学校长在对学校内隐文化施加影响时,可根据学校实际,利用"历史-变革"、"事件-文化"、"亲密-复杂"、"历程-嬗变"、"结构-手段"等优选模型来选择自己的文化影响行为.  相似文献   

7.
理解当代学校文化生成的多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当代中小学校转型性变革的实践探索,提出理解学校新文化生成的多重视角:一是学校文化变革的"软""硬"转化,组织、制度等"硬要素"与文化、素质等"软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软要素"生成于"硬件"的变革过程之中,而"硬要素"需要"软要素"的滋养;二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时""空"交叠,作为"时"的历史文化传统及其当代阐述与当下发展的物理与精神空间融为一体,使学校成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力量;三是学校文化提升的"显""隐"相生,显性因素是内含价值理念的表征和载体,隐性因素是文化建设着意改变或形成的因素,"校训"重述、整体渗透、反思重建和多维交融,是实现显隐因素互动相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普遍落后于当地城市学校,要通过加强学习来凝聚共识,理清精神文化建设的思路,搞好农村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农村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和路径是立足校情,因地制宜,在确立好内隐价值体系的基础上,量力而行打造物质外显体系,并全力推动行为外显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学校精神是赋予学校以生命活力并反映学校历史传统、学校意志和师生员工的审美标准、价值观念的一种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 ,它属于学校文化的范畴。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网络文化正日益介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传统的学校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网络文化对学校精神的挑战1.“科技至上”的工具理性削弱了学校精神赖以发育的人文环境学校文化的研究学者们将学校文化分为四个层次 ,即物质文化 ,主要包括学校教学、科研、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等 ;制度文化 ,主要包括各种规范化、正常化了的规章制度等 ;行为文化 ,由…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自我诊断与改造的核心内容:一是组织的一致性程度和自主驾驭程度的诊断与改造,二是组织的内隐规范、内隐概念的诊断与改造。  相似文献   

11.
组织行为学家罗宾斯认为"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学校文化是学校表现的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的"内隐规则"和"内隐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学校文化不同于校园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校园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的无形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为此,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文化管理,必须提炼、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自我诊断与改造的核心内容:一是组织的一致性程度和自主驾驭程度的诊断与改造,二是组织的内隐规范、内隐概念的诊断与改造。  相似文献   

14.
学校文化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文化的外显层——对象化了的物质形态;学校文化的中间层——制度形态;学校文化的内隐层——价值观念形态。当前在学校文化建设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的时候,还存在种种认识误区。所以学校文化建设要从认识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着手,在学校文化的认识、制度建设、理念建设等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教育导刊》2010,(9):97-97
学校文化是办学理念的载体,它以"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建设是特色办学的活力之根。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文化内隐于教师心灵,外显为学校的校风和教风。教师文化的打造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始终关注教师的成长,努力营造适合教师发展和成长的氛围.使学校成为教师共同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文化哲学的视阈中,文化是指人的生存方式或样法、活法;学校文化是在学校场域中生成的师生存在方式、样法与活法。自在的学校文化精神对人的影响和形塑是一种负向的影响,对师生的影响是自在自发的;自觉的学校文化精神则彰显着一种理性自觉、批判反思、师生主体间"共在共游"等特质,是师生存在方式的本真性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文化.可以从两个层面体现,首先指外化的物质.如走廊书画、专题板报、温馨提示、醒目标语等;其次是指内隐的精神,包括学校内部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和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其活动成果。真正的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优秀的文化是一种氛围,能引领师生意气风发的前进;是一种引力场,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促使师生和谐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形象,一种气质,一种个性,一种特色,最终将形成学校的品牌。  相似文献   

19.
柳杨 《林区教学》2011,(5):23-25
学校文化是师生创造的一种与时代密切联系,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校本教研应该以学校制度文化为保证,以学校物质文化为依托,凸现人文精神,培养群体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一所学校要有生气、有活力,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作为校长就必须要有思想、有眼光、有创见。须知,有思路才有出路,有实力才有魅力,有眼界才有境界,有作为才有地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学校精神的熔铸。学校文化既有形也无形,它既内隐于教育理念、价值取向这些抽象的观念形态之中,又外显为校容校貌、规章制度、设施标志等具体、形象的物质形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