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女子采用后空翻类动作较多.由日本运动员塚原开创的直体后空翻动作,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女运动员所采用,并在推手第二腾空后,向多轴多周发展更为明显.可以预见:这种第二腾空又翻又转的复合类型动作,将是跳马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对李翠玲跳马塚原直体后空翻推手阶段的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直体后空翻两周接快速后空翻与接后手翻着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单跳是技巧运动发展较快的项目之一。几年来,诸如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080°之类的高难度动作已普遍被各国优秀选手所掌握。随着团(屈)身后空翻三周、团身后空翻三周转体360°、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440°等高难度动作的相继问世后,各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们将难度动作的发展转向到高难度动作之间的连接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完成直体后空翻类跳马动作的质量,我们对它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方法 1978年冬训期间,我们拍摄了亚运会体操集训队10人次的直体后空翻(下简称“后直”)与直体后空翻转体360°(下简称“后直旋”)动作电影。选择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六套进行分析。为了对比,选用了苏联沙波什尼科娃完成这两个动作的电影图片(沙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后直旋”的运动员)。拍摄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4.
一、情况从世界体操技术发展的总的趋势看,近几年来,自由体操中技巧动作的难度发展很快,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先说男子:1.空翻转体的度数再增加,“360°”已为常见动作,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已算不上新鲜难度了,做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的也大有人在。空翻翻转的周数也在增加,空翻两周已被大多数运动员所掌握,同时也出现了“三周”动作,“旋”也不是绝无仅有了,这些动作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2.向前斛斗近两年来发展很快,这是自由体操中不可忽视的趋势,例如出现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目前世界技巧单人项目的跟斗难度发展很快。男子的屈体后空翻三周,1080°旋,女子的720°直体旋、后空翻三周等高难动作均已出现并正式用于比赛。女子单人一直是苏联的强项。我与苏交锋从未胜过。苏女单运动员格罗莫娃,自76年以来连续12次蝉联世界冠军。85年世界杯赛,中国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李敬跳马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动作的上板起跳、第一腾空和推手、第二腾空翻转等主要技术环节的运动学特征及参数,并提供了此类动作的训练方法,对我国运动员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此类动作、提高跳马技术水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体操运动迅速发展,新动作新技术不断出现,沿身体纵、横等轴混合旋转的“旋”空翻等难度大,质量高的动作技术日新月异。如何使我国的体操运动水平向更高的方向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近几年自我训练和对青少年进行体操训练中的点滴体会,我感到不论做简单的滚翻、手翻、较难的后手翻、后空翻和高难的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旋空翻等动作,  相似文献   

8.
后直两周720°旋下(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下)在国际体操规则中属难度E组动作,是邹凯使用频率最高的制胜绝招.通过运动学研究方法,对世界冠军邹凯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单杠决赛的后直两周720°旋下动作进行研究,得出该下法动作的运动学数据,揭示该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动作特点,为教练员及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邹凯很好的完成了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下.  相似文献   

9.
王晓明技术全面,动作规格、稳健,以自由体操、单杠动作优美、技巧水平高著称体坛。十一岁时,他就能完成后空翻两周、直体后空翻720°等难度较大的动作。十六岁时,他参加全国成年比赛,自由体操以折体旋开始,中间串前空翻接后空翻转体  相似文献   

10.
前手翻团身转体180°接后空翻,前手翻团身前空翻转体180°或360°,前手翻屈直体转体180°接直体后空翻,是我国男子优秀体操运动员近年来在前手翻团身前空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难度跳马动作。采用前手翻来加难第二腾空的动作,有极  相似文献   

11.
一、1978年全国体操个人比赛男子自由体操技术情况 (一)、难度普遍提高 1978年全国体操个人比赛于6月6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参加男子自由体操比赛的运动员有110人,动作难度普遍提高。从出场来看,采取团身后空翻两周等高难动作的运动员共100人,占90.9%。这些动作包括了当前世界潮流常见的各种高难动作,其中如旋,去年9月在长沙比赛时,只有10人做,这次就发展到23人。在当前世界潮流中,男子用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出场已属落后,用团身后空翻两周出场也显得平淡了。把这两个动作除掉,用旋等难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类跳马动作,揭示这类跳马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方法:对程菲和洪淑贞完成的"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180"(简称"R180"),以及程菲完成的"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540°"("程菲跳")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对三组跳马动作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主要关节的位移、关节角度、身体翻转角速度等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动作踏板时重心水平速度基本相同,踏板及推手阶段关键位置的关节角度相近,但"程菲跳"推离马重心垂直速度和第二腾空时间明显高于"R180",第二腾空转体角速度略大于"R180"的3倍,而翻腾角速度略小.结论: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类跳马动作触马前的技术动作基本相同,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需要更高的推离马垂直速度和更快的第二腾空转体角速度.  相似文献   

13.
一、概况 1988年济南全国城市运动会体操比赛,是预赛中团体前12名、全能前36名、单项前8名的单位和运动员参加的决赛。从男子少年跳马动作比赛的情况来看,多数运动员做的是B组和C组难度动作,少年跳马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完成动作情况较好,技术水平发挥较正常,涌现出一批优秀少年选手,如武汉黄力平、郑州曹永刚、武汉李大双、成都欧阳戈、西安尚敏、广州黄成发。他们的动作是踺子上板后手翻直体后空翻,前手翻屈体或团身前空翻,侧手翻直体或屈体后空翻,前手翻转体360°。动作技术较为规范,第二腾空高、飘、远,落地较  相似文献   

14.
一、选题依据我于1984年9月全国体操锦标赛中成功地完成了自由体操“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度接团身后空翻”,(以下简称“720°旋” )获得了全国男子体操裁判委员会颁发的1984年度男子体操创新一等奖。本文意旨运用生物力学和运动形态学对自己完成该动作的连续图片及完成动作中的肌肉用力感觉和训练体会做一简略分析,以此探寻该动作的关键技术及其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在单杠中采用“直体旋下”的运动员屈指可数。1980年我国运动员彭亚平采用这一下法。彭亚平的直体旋下动作完整、腾空高、姿态美。本文采用应变测力原理,并配合50格/秒电影同步拍摄,对彭亚平直体旋下前的大回环技术进行动力学分析,供大家参考。高质量的直体旋下,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直体两周做基础。在撒手瞬时,必须  相似文献   

16.
用D组难度的空翻连接面向助跑方向的空翻动作,目前并不多见。该动作技术要求直体后空翻转体900°的制动角和起跳角必须合理,才能保证有正确的重心腾空抛物线,从而保证后面连接动作的结构合理。连接前空翻的起跳,身体重心要在支撑点垂直面稍后,制动角为84.5度方能获得好的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代后体操技术水平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单杠向后空翻类的下法出现了许多惊险的高难度新动作。目前我国运动员除能完成后空翻三周外还突破了“旋”的技术,出现了“折体旋”、“旋720°”等新动作,在难度方面我们已进入世界较高水平。在后空翻这种同类结构的体操训练中,基本动作的练习是十分重要的。正如《单杠“旋”》一文中所说:“学‘旋’之前要学会团身后空翻两周,这已经有了一致的看法,并  相似文献   

18.
对自由体操直体后空翻720°“旋”的动作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成动作中人体空翻翻转不够、人体空中转体不够、空翻高度不够,空翻转体人体“松腰”、空中人体收腹过大的情况下,教练员采用正确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80年全国技巧锦标赛中,我们对单人项目的空翻两周动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统计,从表一、二、三统计的情况分析,我国运动员空翻两周的技术,不论是翻转速度、高度(男单第二周高于第一周并且是直体落的有八个,女单有四个)、腾空时间都达到了很高水平,这说明我们已具备了发展后空翻三周动作的条件。为了群策群力攻克后空  相似文献   

20.
“团身后空翻三周同时转体1080°”动作,简称“后三周1080°团旋”(本文中简写成“3—1080°”)。是目前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最多的旋翻,且只在蹦床上完成。法国蹦床运动员世界冠军获得者里奥内尔·皮奥利内1985年5月在杭州,上海表演时成功地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动作。本文在表演现场取得该动作的电影资料,经数据处理得到各项运动学参数,据此对蹦床“3—1080°”动作的起跳、腾空两个阶段分别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找出其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