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调查不同注意焦点的追加反馈对初学者脚内侧传球准确性的影响。56名大学生被随机分成4个组:外部注意焦点*描述性反馈(组1)、 外部注意焦点*处方性反馈(组2)、内部注意焦点*描述性反馈(组3)和内部注意焦点*处方性反馈(组4)。技能掌握阶段包含5个组块的任务练习,1 周后进行保持和迁移测试。在技能掌握阶段,按33%反馈频率向参与者提供反馈,而保持和迁移测试中无反馈。结果:(1)在技能掌握、保持和迁移 测试阶段,注意焦点类型或追加反馈方式对初学者传球准确性的表现都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即与内部注意焦点相比,外部注意焦点更利于传球的准 确性,与描述性反馈相比,处方性反馈提高传球准确性的优势更大;(2)注意焦点类型和追加反馈方式的交互作用在技能掌握阶段对初学者传球准 确性的影响差异显著,且组2的表现最好。结论:(1)在技能掌握、保持和迁移测试阶段,外部注意焦点或处方性反馈更能促进初学者运动技能的学 习和表现;(2)在技能掌握阶段,不同注意焦点的追加反馈对初学者运动技能学习的表现产生了不同影响,且外部注意焦点和处方性反馈组合的效 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2.
任务复杂程度对反馈频率适宜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维简单和两维复杂电脑追踪任务,探讨任务复杂程度对反馈频率适宜值的影响.96名右利手的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组(每组男、女各24名).两组受试者分别在25%相对频率(提供反馈的练习次数占总练习次数的25%,简称反馈频率,下同)、50%反馈频率、75%反馈频率、100%反馈频率条件下,连续两天练习简单或复杂任务,每天练习36次.第2天练习结束后休息10min,2组受试者进行无反馈保持测试.一天后,再进行无反馈的保持测试.结果显示:(1)练习阶段,两组受试者的操作绩效随反馈频率增加呈提高趋势;(2)50%反馈频率利于简单任务的技能学习,75%反馈频率利于复杂任务的技能学习;(3)任务复杂程度与反馈频率适宜值存在交互作用,与简单任务相比,操作复杂任务时,应增加反馈的频率.以上结果提示:当信息加工负荷较小(如操作任务较简单)时,减少反馈频率利于技能学习;而当信息加工负荷较大(操作任务较复杂)时,频繁反馈利于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3.
延迟结果反馈对复杂追踪任务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金亚虹  章建成  任杰  孙耀华 《体育科学》2002,22(3):128-130,134
采用两维轨迹追踪任务探讨KR延迟对复杂追踪任务技能学习的影响,以及KR延迟间隔长度的合理值。50名右利手的在校大学生(男30名,女20名)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即刻反馈、2s反馈、4s反馈、7s反馈、9s反馈条件下,练习7天。第7天练习后,休息10min进行无KR保持测试。第8天进行无KR的保持测试和迁移测试。研究显示:延迟KR不利于两维复杂追踪任务技能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任务性质、结果反馈时机与运动技能的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键盘敲击任务探讨任务性质、结果反馈时机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将100名右优势手大学生随机分为开放性和封闭性任务组(男女各25名),两组分别在5种KR条件下,练习开放或封闭任务3天,每天练习108次.第3天练习结束后休息10min,进行不提供KR的保持测试10次.24 h后,进行无KR保持测试10次.结果显示:(1)在封闭性运动技能学习中延迟KR更有利,而即刻KR促进开放性运动技能的学习;(2)提供KR的适宜时机受任务性质影响.与开放性技能相比,操作封闭性技能时,提供KR的适宜时机应延迟.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维电脑追踪任务,探讨个体技能熟练程度对反馈频率适宜值的影响作用.96名右利手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低练组和高练组(每组男、女各24名).首先,高练组受试者在100%反馈频率条件下练习2天,每天练习36次;同期,低练组受试者不进行练习,2天练习结束后,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练习量的练习,高练组受试者和低练组受试者之间形成了动作技能熟练程度的差异.此后,两组受试者分别在25%反馈频率、50%反馈频率、75%反馈频率、100%反馈频率条件下,连续2天练习两维复杂电脑追踪任务,每天练习36次.第2天练习结束后休息10 min,两组受试者进行无反馈保持测试.24 h后,再进行无反馈的保持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获得阶段,两组受试者的操作绩效随反馈频率增加呈提高趋势;50%反馈频率有利于高练组受试的动作技能学习,75%反馈频率有利于低练组受试的动作技能学习;个体技能熟练程度与反馈频率适宜值存在交互作用,与低练组受试者相比,高练组学习动作技能时应适当减少反馈频率.提示,个体技能熟练程度影响反馈频率适宜值;技能熟练程度较高的个体学习动作技能时,应适当减少反馈频率.  相似文献   

6.
运动技能的外显认知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分心情况下运动技能的表现与发挥容易受到干扰,通过外显认知所获得的运动技能在紧张、压 力情景下成绩表现有较大的波动性。为考察运动技能的内隐认知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特征,运用文献资料法、试验等方法,以序列反应时为试验主任 务,以视觉干扰(记忆7位数字串)为第2任务,将8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外显单任务、外显双任务、内隐单任务与内隐双任务的练习,在 低、高应激状态下分别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内隐双任务组能自动获取复杂技能中所有隐含的潜在规则,内隐认知不受(至少 少受)分心的影响;不同的认知方式和练习策略所获运动技能在不同应激状态下的学习效果也不同,与低应激条件下的学习效果相比,高应激条件 下单任务内隐组和双任务外显组反应时上升不显著,而外显单任务组反应时显著上升,内隐双任务组反应时显著下降。由此可见,内隐认知在分心 条件下同样能获得运动技能,具有抗干扰性特征;内隐认知所获运动技能在紧张、压力条件下成绩发挥稳定,具有抗应激性特征。研究启示人们,在 运动技能训练中增加内隐成分与分心练习不仅不影响运动技能的获得,而且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增强抗压能力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错误结果反馈对追踪任务学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脑追踪任务探讨错误结果反馈(KR)对运动技能学习迁移的影响.抽取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正确KR组、错误KR组、混合KR组(组间性别均衡设计).在第1-3 d,3组受试者练习时分别获得正确的KR、错误的KR,或者获得25次正确KR后,再获得25次错误KR.正确的KR是每次追踪误差的毫秒数,错误的KR则是正确KR数值+10 mm.在第4 d,3组受试者分剐在无KR的条件下,用原任务进行保持测试10次,之后再操作两个迁移任务各10次.显示:KR在一致性时机任务和电脑追踪任务中的作用机理类似,当可以获得KR时,学习者将它作为觉察和纠正操作错误的信息源:错误KR会带来迁移测试绩效的偏差.提示:学习者形成自身觉察错误能力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关键,实践工作者应根据运动情境的特点,合理地提供结果反馈,以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运动技能控制与学习领域中追加反馈的研究始终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追加反馈中的表现反馈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架构于乒乓球正手发下旋球这项运动技能,对参与该项运动技能的学习者施加100%相对频率的视觉方式表现反馈和33%相对频率的视觉方式表现反馈。结果表明:①在运动技能学习阶段采用视觉方式表现反馈指导运动技能,高频率视觉反馈组的绩效好于低频率视觉反馈组;②在运动技能3min保留阶段采用视觉方式表现反馈指导运动技能,视觉高频率反馈组的绩效好于视觉低频率反馈组;③在运动技能48h保留阶段采用视觉方式表现反馈指导运动技能,视觉高频率反馈组的绩效与视觉低频率反馈组的绩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势侧肢体动作技能水平与示范模式对非优势侧肢体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方法:首先,以足球正脚背踢球为载体,8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非优势侧肢体动作与优势侧肢体动作的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提取能够反映双侧动作技能差异的指标;然后,将48名被试分为低水平十学习型示范组、低水平十熟练型示范组、高水平十学习型示范组、高水平十熟练型示范组,共计4组,以学习非优势侧正脚背踢球为任务,对4组被试分别进行了学习后即刻、24 h保持测试以及迁移测试.结果表明:在学习、保持/迁移测试中,具有优势侧学习经验者,无论采用何种示范模式,其非优势侧肢体复杂动作技能的学习绩效均优于无优势侧学习经验者;在保持/迁移测试中,具有优势侧学习经验者,其非优势侧肢体复杂动作技能的学习绩效,采用学习型示范优于熟练型示范;无优势侧学习经验者适宜采用熟练型示范;具有优势侧学习经验者适宜采用学习型示范.  相似文献   

10.
运动技能的内隐学习与分心练习——对应激的抵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抵御应激对运动技能水平发挥的影响 ,研究以轨迹追踪任务为实验范式 ,将 32名被试分 4组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为期 12 d的练习 ,并比较了各组在两种应激条件下的测试结果。结果显示 :对于复杂的操作任务 ,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更有效。分心练习所获得运动技能较少受高应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应用于排球技能教学进行研究,发现: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技术动作的认知,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错误动作及时得到纠正,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12.
观察使用计算机追踪任务探讨任务性质、观察学习和身体练习比例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72名受试划分为开放性任务学习组和封闭性任务学习组,然后再根据观察学习+身体练习比例将受试随机分为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组、50%观察学习+50%身体练习组、以及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组,进行为期3 d的计算机追踪任务学习。第3 d学习结束后,对所有受试进行即刻测试2、4 h后保持测试和迁移测试。结果显示:对于封闭性任务技能学习而言,50%观察学习+50%身体练习的比例所获得的学习效果好于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的比例和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的比例;对于开放性任务技能学习而言,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的比例所获得的学习效果好于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的比例;使用相同比例条件下,封闭性任务技能的学习效果好于开放性任务技能。  相似文献   

13.
运动技能的内隐学习与分心练习—对应激的抵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抵御应激对运动技能水平发挥的影响,研究以轨迹追踪任务为实验范式,将32名被试分4组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为期12d的练习,并比较了各组在两种应激条件下的测试结果。结果显示:对于复杂的操作任务,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更有效。分心练习所获得运动技能较少受应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维电脑追踪任务,探讨反馈频率对追踪任务技能学习的影响作用.48名右利手的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4组(每组男、女各6人),分别按反馈次数占总练习次数比例的25%、50%、75%、100%的频率方式向各组受试者提供当前反馈.结果显示:①获得阶段,频繁反馈有利于提高操作绩效;②保持阶段,减少反馈频率有利于简单追踪任务技能学习.结论:①当前反馈对于练习者学习动作技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并且容易使学习者对反馈产生依赖性;②通过减少反馈频率的方式可以减少学习者对反馈的依赖作用;③追踪任务技能学习过程中存在反馈频率适宜值.  相似文献   

15.
以篮球项目中的基础技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为测试技能,探讨不同相对频率操作反馈(以下简称KP)对该技能学习绩效的影响。将56名体育学院右利手大学一年级男生随机分配到33%KP组、100%KP组、渐减KP组和控制组当中,每组14人。分别在4种不同的KP控制条件下练习投篮技能,每天练习30次。在练习期间教师按照实验控制条件,并依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易犯错误分别为各组被试提供恰当的言语反馈。在第3天全部练习结束后休息3 min,进行无KP学习阶段测试,24 h之后再进行无KP保持阶段测试。实验结果显示:(1)学习阶段100%KP组的绩效明显优于33%KP组和渐减KP组;而在24 h保持阶段这种趋势发生了逆转,即33%KP组和渐减KP组的绩效明显优于100%KP组;(2)渐减KP组与33%KP组绩效未出现显著性差异;(3)不同相对频率KP组绩效优于控制组。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补充谷氨酰胺(Gln)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运动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补充Gln促进机体运动能力的内分泌机制。为运动营养补剂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氨基酸的补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从而使营养补充更为科学和合理。研究对象和方法:雄性SD大鼠,训练组16只、训练+Gln组16只。训练+Gln组按2g/kg体重给予Gln。进行耐力运动训练5周。5周后各组随机取8只,进行跑台力竭运动,并记录达力竭时的运动距离。同时所有大鼠断头处死,测试股四头肌蛋白质含量,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和血清IGF-1水平。结果显示:1)跑台运动距离:训练+Gln组的大于训练组[(1995.0±29.6)m vs.(1697.5±170.7)m,P〈0.01)];2)股四头肌蛋白质含量:大鼠运动至力竭后,训练+Gln组运动后低于训练组;3)血清GH含量:大鼠运动至力竭后,训练+Gln组运动后低于训练组;4)血清IGF-1浓度:未进行力竭运动的训练+Gln组大鼠与训练组无差异;5)力竭运动后,训练+Gln组的浓度高于训练组[(1223.6±197.1)ng/ml vs.(879.4±197.5)ng/mg,P〈0.01]大鼠跑台运动至力竭时的运动距离与血清IGF-1成正相关(r=0.7336,P〈0.01)。结论:长期补充Gln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耐力运动能力;却没有提高肌肉蛋白质含量和GH含量;而补充Gln为运动大鼠合成IGF-1提供了充分的原料支持和良好的内环境,而提高了血清IGF-1含量。血清IGF-1水平和大鼠力竭运动能力呈正相关,提示补充Gln促进IGF-1合成是增强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内分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维电脑追踪任务,探讨任务性质对反馈频率适宜值的影响。将大学生随机分为开放性任务和封闭性任务组,两组受试者分别在不同的反馈频率条件下,连续两天练习开放性或封闭性任务。结果显示:获得阶段,两组受试者的操作绩效随反馈频率增加呈提高趋势;任务性质与反馈频率适宜值存在交互作用;与封闭性任务相比,操作开放性任务时,应适当增加反馈的频率。提示:动作技能学习中,任务性质影响反馈频率适宜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GENTILE的2阶段学习模型及GUADAGNOLI和LEE提出的挑战点假说的理论观点,探讨在体育教学情境中固定练习、渐进练习 和变化练习3种练习方式对儿童学习相同动作程序动作技能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背景干扰效应。方法:选取45名10~11岁儿童初学者作为试验对 象,以篮球双手胸前传球作为操作任务,选取绝对误差(AE)、绝对常数误差(ACE)和变异误差(VE)作为评价指标,对3组被试分别进行技能习得测 试、48 h保持测试和迁移测试。结论:儿童在动作技能学习初期,采取固定练习有利于儿童提高动作技能表现的一致性,是提高篮球传球动作技能 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最佳练习方式;学习相同动作程序动作技能时(只改变相对速度、力量、时间等参数),在选取固定练习方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练 习的变异性有利于儿童比赛中篮球传球动作技能表现水平的提高和保持,以及对未来操作情境的适应;渐进练习方式在篮球传球动作技能学习过 程中始终能为儿童匹配最佳功能性难度任务,不仅有利于儿童掌握篮球传球技术动作,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对不同篮球传球动作技能的记忆表征和 动作计划的重新构建,是儿童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练习方式;儿童在学习相同动作程序动作技能时没有出现背景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以固定训练程序进行练习的组块练习(低情境干预)和以随机训练程序进行练习的随机练习(高情境干预)对运动技能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运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两种练习方式对不同结局指标、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参与肌肉群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机制和启示,旨在丰富运动技能学习理论,为提高组块练习和随机练习在体育教学训练实践运用的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组块练习和随机练习对不同结局指标、不同练习阶段和不同参与肌肉群的运动技能学习效果不同;(2)从不同结局指标来看,组块练习对动作时间和测量距离类指标的运动技能学习更有效,而随机练习对完成得分和动作速度类效果更佳。(3)从不同学习阶段看,在学习掌握阶段组块练习效果好;在迁移阶段随机练习效果好;而在保持阶段,两种练习方式对不同结局指标运动技能效果各有优势。(4)从不同参与肌肉群的技能看,随机练习对粗大运动技能和精细运动技能学习效果均好于组块练习。  相似文献   

20.
以固定训练程序进行练习的组块练习(低情境干预)和以随机训练程序进行练习的随机练习(高情境干预)对运动技能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运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两种练习方式对不同结局指标、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参与肌肉群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机制和启示,旨在丰富运动技能学习理论,为提高组块练习和随机练习在体育教学训练实践运用的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组块练习和随机练习对不同结局指标、不同练习阶段和不同参与肌肉群的运动技能学习效果不同;(2)从不同结局指标来看,组块练习对动作时间和测量距离类指标的运动技能学习更有效,而随机练习对完成得分和动作速度类效果更佳。(3)从不同学习阶段看,在学习掌握阶段组块练习效果好;在迁移阶段随机练习效果好;而在保持阶段,两种练习方式对不同结局指标运动技能效果各有优势。(4)从不同参与肌肉群的技能看,随机练习对粗大运动技能和精细运动技能学习效果均好于组块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