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85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最简单的图形或实物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发现规律过程,掌握按规律将简单图形或实物进行有序排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抽象概括、数学思考等能力,进一步发展想象意识和空间观念,感受"好玩的圆"。【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整体感知"圆"一个小球绕一点转一周形成什么图形?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46—47页“球的认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猜想、实践、类推等实践活动,初步认识球体并体验感知到球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活动,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3.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践方案及合作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习惯。【设计思路】球体相对于学生前面已经学过的圆柱和圆锥来说,它是由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在图形认识上是一次飞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课堂设计中通过合理猜想、设计方…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例1、例2以及"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6耀61页。【教学目标】一、数理逻辑智能培养目标1.通过观察、欣赏、动手操作、讨论等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其他智能培养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欣赏等活动培养身体运动智能;2.通过合作、交流、讨论、评价等培养语言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3.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例1,例2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1.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习的基础上,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乘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在学习用图形、字母表示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符号感,培养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08页~10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意义和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正确将图形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成为轴对称图形。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应用,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体验温故知新的成功,享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8~29页。【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出轴对称图形。【教学过程】一、指导观察,认识特点(P PT演示先出示: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和小兔钟面的图形。接着出示:树叶、蝴蝶、天安门、小衣服图片)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责任感。2.树立在研究中学习的观念,初步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初步学会确立课题考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等,初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3.初步养成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对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和防治有一定的认识。难点: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教学媒体】运用视频、动画、图像、声音、文本等多媒体软件。【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考察、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目标: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形成课题,组成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让学生知道循环对于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74~7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6页~18页。【教学目标】1.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与"体"的关系,初步发展空间观念。2.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教材简析】"认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教第108页实践活动:测量身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接触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2.初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互合作的精神和分工意识。3.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全过程,通过对自身体长度的测量,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教学准备】米尺、皮尺、直尺、2张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们了解内同学的身高情况吗?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到统计知识,来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量身高,并把测得的数据分…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113页。【教学目标】l.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能采用列举、连线等方法进行组合,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操作、思考,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数感、符号感,感受符号化的思想。2.通过引导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代数思想,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深含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由字母抽象概括成符号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流程】、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知道字母吗?你知道的字母有哪些?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字母?师: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广,它们能表示英语单词,能表示…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使学生通过围、量、拼、算等操作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21~22页例2、例3及"练一练",练习六第1、2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