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要提高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成材率水平,就必须认识和了解影响中长跑训练的人为因素,并结合少年训练的特点寻求达到训练最佳化途径。为此,在分析中长跑训练的本质特征和人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对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的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范军 《精武》2012,(9):29-29,31
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快速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中长跑项目也在跨越式发展。中长跑项目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等和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长跑项目训练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在梳理中长跑项目训练的历史的基础上,论述了现阶段中长跑项目的训练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中长跑教学训练过程中,科学的训练方法与训练规划,对于提升中长跑教学训练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需要重视对中长跑教学训练体系进行持续的完善与创新。本文在对中长跑教学训练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中长跑教学优化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优化中长跑教学活动,从而提升中长跑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长跑运动力量训练分析,论述了一般性力量和速度力量等方面在中长跑训练中的动用及特点,为高校中长跑教练员在训练思想和训练方法上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速度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和世界中长跑训练的一些新方法,新问题,新理念,新观念进行分析。并对现代中长跑科学训练的方法进行分析及研究,我认为速度素质是影响中长跑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重视中长跑绝对速度的训练已成为世界中长跑训练的发展趋势,也是中长跑运动成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陈志荣 《中华武术》2018,(12):35-36
中长跑训练是一项体能性耐久力运动项目,具有负荷量大、训练内容单调枯燥等特点,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易产生恐惧和倦怠感,且严重影响着中长跑运动训练的效果。为此,我们把心理训练融入到中长跑各个训练时期,全面把握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规律,不断提升运动员心理素质,从而高效完成中长跑各项运动训练目标任务。本文结合运动训练的实际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心理素质训练"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中长跑训练发展趋势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训练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长跑训练技术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现代中长跑训练由传统的训练量、负荷量、负荷强度、训练时间及次数组数,都会对训练结构产生影响,故中长跑训练出现新的动向。1.趋势一:强调无氧能力和加强速度的提高80年代初教练员都认识到了发展速度的重要性,在训练中突出了速度训练,由于对中长跑的特征认识不够,曾有不少教练员对中长跑运动员按短跑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运动员100米成绩虽然有所提高,但对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的作用不大。我国著名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提出中长跑项目是高速度的耐力项目,中长跑运动员既要…  相似文献   

8.
中长跑起源于英国,发展至今,中长跑的技、战术日趋完善,但对比中外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一些训练方法,我们有的教练员在训练时过分重视耐力训练,而对速度训练重视不够,甚至极少进行速度训练,而随着世界中长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比赛竞争的激烈,对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自己在中长跑带队训练实践中的感受,来对速度素质在中长跑训练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为提高中长跑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秦雷 《精武》2013,(36):21-21,23
在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中长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又容易引起运动疲劳的田径运动项目,因此,在中长跑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训练非常重要,是中长跑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中长跑运动性疲劳的机理,总结出了一系列针对中长跑运动训练的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初中生进行中长跑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能够提高初中生面对事物的坚持和耐力,因此,中长跑训练对于初中生来说十分重要。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中考模式的改革,中长跑运动成为中考的一项考试,因此,体育老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初中生中长跑的训练强度,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使初中生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主要从初中生中长跑训练的角度入手,分析体育老师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来提升初中生中长跑的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11.
张杰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1):110-111
长期以来,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对耐力跑项目尤其是一年一度的达标1000m跑,普遍存在害怕心理。在教学实验中,运用测心率、按规定时间匀速跑、逐渐加长跑的距离等简单、实用、易学的科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中跑的认识和兴趣,逐步树立中跑健身锻炼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速度素质对提高中长跑运动水平已越来越重要.通过对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训练具体途径与方法的分析和探讨,提出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提高我国中长跑运动成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心率监控在中长跑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少兵  严海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184-185,188
心率作为生理指标反映运动强度和生理负荷量,同时也是反映体内代谢情况的灵敏指标。它以实用性,易测性等特点在运动实践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文章讨论了中长跑训练中心率和强度的关系,通过心率的变化来监控中长跑训练,使其训练更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进一步探讨组合训练在中跑项目中的训练效果,在实验和长期跟踪观察的基础上,对上海中跑运动队应用组合训练的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对运动员实验前后的VO2max(最大摄氧量)、基础心率、体质量等指标变化的观察以及运动员完成相同负荷后的BLA(血乳酸)、HR(即刻心率)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合训练在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中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竞技能力,是值得我们积极去探索的一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高等学校的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对高校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各种有效方法,指出良好的心理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发挥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浙江省11、12届省运会田径中长跑项目比赛成绩及奖牌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了浙江省引进队员政策给基层业余训练带来的影响.认为我省中长跑后备人才现状是好的,浙江省田径队有必要成立中长跑组,使业余体校训练所培养出来的体育后备人才能更好地成长、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省运会的比赛规程,特别是引进运动员制度是我省中长跑项目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在确定体能训练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现代中长跑体能训练以速度和强度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中长跑运 动员体能训练的多因素量化分析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理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综述了中长跑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分别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说明了中长跑运动员运动素质的特点及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中长跑训练是中学体育教学基础训练的开始阶段,对他们今后的运动水平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体育游戏在中学中长跑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旨在为中学中长跑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cribed training and seasonal-best swimming performance, we surveyed 24 swim coaches and 185 of their age-group and open-class swimmers specializing in sprint (50 and 100 m) and middle-distance (200 and 400 m) events in a summer and winter season. We expressed effects on training as either multiples of swimmers' standard deviations (effect size, ES) or as correlations (r). Coaches prescribed higher mileage and longer repetitions of lower intensity to middle-distance swimmers than to sprinters (ES = 0.4-1.5); as competitions approached, repetition intensity and duration of rest intervals increased (ES = 0.5-0.9), whereas session and repetition distances decreased (ES = 0.4-1.3). The 95% likely ranges of the true values for these effects were about +/- 0.3. Weekly mileage swum at an easy or moderate pace remained at almost 60% of the total throughout both seasons. Interval training reduced gradually from 40% of total distance in the build-up to 30% at the end of tapering. Older swimmers had shorter rests and swam more miles (r = 0.5-0.8). After partialling out the effects of age on performance (r = 0.7-0.8), better performanc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only with greater weekly mileage (r = 0.5-0.8) and shorter duration of rest intervals (r = 0.6-0.7) in middle-distance swimmers. We conclude that periodization of training and differences in training between sprint and middle-distance events were broadly in accord with principles of specificity. Strong effects of specificity on performance were not apparent, but weak effects might have been detected with a larger sa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