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着peedo"鲨鱼皮"泳衣的魔力,"飞鱼"菲尔普斯在去年的奥运会上勇获八枚金牌,缔造了游泳史上的一个难以复刻的传奇。而一款专业游戏鼠标对于竞技玩家来说,就好比是高科技的"鲨鱼皮",能够助其在竞技场上的大杀四方。  相似文献   

2.
高科技时代的"兴奋剂"新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竞技体坛被一种罪恶的阴影———兴奋剂所扰动和笼罩,兴奋剂问题一直困扰着体育道德和奥运精神的神圣。面临知识爆炸的21世纪,高科技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然也包括竞技体育,高科技与兴奋剂冲突凸现引发奥林匹克危机,兴奋剂是否也应该有新的界定来维系“公平”为主旋律的奥林匹克精神呢?本文对使用兴奋剂的定义进行了理性思考,探讨更具公平意义的使用兴奋剂定义,并率先提出统一规范竞技体育装备,排除世界范围内因科技因素所引起的比赛“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精神对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武术成为奥运会项目是中国武术发展的最高目标。武术必须积极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五项基本原则。参与原则是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前提条件,竞争原则要求武术形成自身的竞技形式,公平原则要求武术运动具有规范、科学的竞技行为和竞赛规则.友谊原则是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基本目的,奋斗原则要求升华武术的精神思想,改变传统武术观念使之适应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4.
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归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提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以直观的身体运动,散发着竞技体育的无穷魅力。人的健全发展是它不懈的追求,其深刻隽永的思想内涵,带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北京申奥的成功,激发了国人对奥运空前的热情。在国家大力倡导奥运精神、宣扬“人文奥运”理念的今天,高校体育应当看到奥林匹克运动对于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5.
人文价值是体育的根本价值,在大学生竞技体育中弘扬体育的人文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竞技体育是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的交叉点和结合部,在竞技体育面临种种异化的今天,大学生竞技体育理应成为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力主回归教育和文化本源的先锋,成为保持竞技体育纯洁性,抵制和克服竞技异化的一片"净土",为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奥林匹克竞技运动的改革提供理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赵京辉  韩坤 《体育学刊》2008,15(1):18-21
研究认为《论竞技体育的游戏本原回归--由禁用兴奋剂引发的思考》由分析使用兴奋剂的危害入手,进而提出"竞技体育的本原是游戏"这一论断缺乏逻辑推理.研究指出,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不能将使用兴奋剂对身心健康的危害与竞技体育对运动员身体、心理、道德等方面的伤害放在同一层面讨论,也不能将使用兴奋剂给体育健康发展带来的危害与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科技使竞技体育的"异化"现象相提并论;禁止使用兴奋剂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竞技体育的公平竞争精神.  相似文献   

7.
孙岳  胡小明 《体育学刊》2011,18(6):6-11
现代奥林匹克的人文理想努力拓展竞技的积极作用,以竞赛为载体实现体育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但其间又显现出一些弊端。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指导思想上提出"超越竞技"价值取向,在制度层面推出了抵制竞技弊端的改革,并在首届青奥会的赛事执行层面成功地将改革付诸实践。其价值在于:从创办理念、制度改革和办赛措施3方面,将古老的奥林匹克精神更好融入当代社会发展潮流,使竞技比赛与大众体育、青少年教育和谐共进。这是青奥会根本区别于奥运会和其他国际大型运动会的不同之处,也给我们带来"分享运动"的人文启迪。  相似文献   

8.
1.奥林匹克精神的含义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2.奥林匹克精神异化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科技已经深入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着深刻影响。在竞技体育高科技手段的广泛使用,已经给体育事业带来诸多科技伦理问题,影响了体育竞技的最初目的与精神。从科技伦理角度思考,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竞技体育中奥林匹克精神的平衡,是竞技体育面临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科技泳衣"禁赛"事件的回顾,并对高科技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应用现实的探讨,认为当前竞技体育过分依赖高科技已经带来了异化竞技体育、误读奥运精神、践踏公平竞争等问题,期待未来高科技在竞技体育的应用中有一个相对科学的规范和约束。  相似文献   

11.
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国化诠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探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时代意义及其矛盾所在,进而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主义”,完善现代奥林匹克思想。研究发现,当前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是以“竞技体育为主,兼容体育及其它文化活动”,因而造成了奥林匹克理想与现实上的冲突。改进之道,在于融入中华文化之精神,遂行中国化的“奥林匹克主义”改以“全民体育为主轴,竞技体育为辅助”,如此,奥林匹克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基于此,全体中国人应共同研究,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中“人文奥运”的呼吁,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主义”,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兼容东、西方文化的全球性运动。  相似文献   

12.
运动休闲之要素——兼论竞技娱乐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运动休闲将成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也将成为体育理论的热点和前沿.中国体育迫切需要接纳运动体闲并探讨其学理,最佳切入点是竞技娱乐化.娱乐展现着体育活动的趣味和魅力,成为开展运动休闲的要素,而具体进行娱乐活动时则需要把游戏精神视为灵魂.重视运动休闲的娱乐要素,通过游戏方式,使运动竞技彻底休闲娱乐化,是奥运后我国体育由专业竞技向职业竞技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3.
德国竞技运动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12年9月赴德国就竞技运动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竞技运动人才培养提出几点启示.1德国青少年竞技运动人才培养1.1体育俱乐部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是竞技运动最重要、最具权威的管理机构.政府(联邦、州和地方三个层次的政府机构)在体育管理中扮演协作者的角色,只对国家事业有关的体育活动提供资助。  相似文献   

14.
1.现代奥林匹克的”人文危机”(1)政治左右体育英国体育社会学家麦金托什曾说:“顾拜旦男爵在创始近代奥林匹克时,他的确没有考虑竞技运动可以完全脱离政治。恰恰相反,他却是期待着通过竞技运动有可能改善诸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麦金托什认为竞技运动不可能脱离政  相似文献   

15.
徐士韦 《山西体育科技》2009,29(2):30-33,75
“公开、公平、公正”的精神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它要求人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规则、遵守制度、公平竞赛。“公平、公正”同时也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奥运会竞技比赛代表着世界竞技体育竞赛的最高水平,北京奥运会已经渐行渐远,但是北京奥运会上出现的有违竞技体育公平竞争的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的。2009年我们又将迎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为确保全运会能够在一个“更公平、更干净、更人性”的环境下顺利举办,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综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竞技体育比赛中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搜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利于竞技体育公平竞赛的保障措施,希望能为即将打响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公平竞赛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代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而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与以往不同的是,随着西方体育强国(美、英等)职业体育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各国对"奥林匹克体育"的重视程度大大增强。在职业体育和奥林匹克体育多赛制的冲击下,传统的训练理论、方法、手段及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竞技实践的需要,竞技运动训练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分析竞技体育中竞技主体--运动员过度依赖高科技装备的深层根源.指出:竞技体育的功利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离和西方主导化是造成公平危机的主要原因.提出依据"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探究竞技体育应用科技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保障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奥运与教育 十九世纪末提出创办现代奥林匹克倡议的顾拜旦,从他恢复奥林匹克运动开始,就基于"现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这一思想,着力于将竞技运动纳入教育,将体育纳入一般教育,从而确立了奥林匹克运动和精神的教育学本质。萨马兰奇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超越竞技运动的,特别是在最广泛、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管理学、人才学等方面,指出影响我国竞技游泳运动下滑的因素,并提出新时期我国竞技游泳运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体教结合"作为解决运动员后顾之忧的主要途径,在我国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运动精英的传统模式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特别是各级体育部门数十年呕心沥血构建的基层业余训练网络举步维艰,面临必需的改革.随着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体育发展方式由局部超前转变为全面关注民生,"体教结合"因行业间的生硬契合而效果欠佳,将转向拓展体育公共空间的"分享运动"新途径,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构建体育新制度的基础保障,使培养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业余训练在普惠、公平的框架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