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汶川地震对区域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农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4,36(8):1652-1659
发生于四川省西部的"5·12"汶川大地震,给所处区域的旅游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分析汶川地震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影响,本文在四川省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两个区域尺度上,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方法,从旅游业总量指标、年度特征和季节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对两个区域旅游业影响的阶段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震前平稳发展期、震中急速下挫期、震后努力恢复期和恢复之后发展期,不同区域恢复期持续的时间不同,四川省为1年左右,而阿坝州为3年左右;2汶川地震对不同区域尺度受灾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存在差异,灾后1年内汶川地震造成四川省旅游业总收入减少186.94亿元,游客接待量减少1.84亿人次;灾后3年内阿坝州旅游业总收入减少114.62亿元,游客接待量减少0.13亿人次;3汶川地震对四川省旅游业的季节特征影响不大,而对阿坝州旅游业的季节特征影响显著,可见地震对小尺度区域旅游季节特征影响更明显,地震3年后阿坝州5月和6月的游客接待量明显增加,说明对地震灾害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能有效促进灾区旅游业的快速恢复和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1998-2015年我国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和GDP指标的时间序列横截面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冲击分析和方差分解检验,探讨经济增长与空气中、工业废水产生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这3类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对废气中SO_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影响虽有滞后的特点;SO_2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增长,但是需严格监管和生产工艺更新;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对GDP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对我国1985~2004年的人均收入与人均GDP之比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外资所占比重这两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因果分析.证明短期内外资是影响人均收入与人均GDP之比的重要因素,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即外资所占比重越大,这个比值就越小.即外资促进了人均收入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滞后于人均GDP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对我国1985-2004年的人均收入与人均GDP之比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外资所占比重这两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因果分析。证明短期内外资是影响人均收入与人均GDP之比的重要因素,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即外资所占比重越大,这个比值就越小。即外资促进了人均收入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滞后于人均GDP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人均GDP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阐明当前我国城市人均GDP水平差异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揭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结论是目前我国城市人均GDP水平差异很大,资本投入是影响城市人均GDP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是城市的产业结构。外资只对东部和大中城市有明显影响。人口规模与城市人均GDP之间关系不大,在大城市组甚至呈负相关。分析表明转变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非常迫切,片面“做大”城市规模对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4,(9):1-6
以20072011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添加交互项和选取不同的时间窗口的方法,研究了环境动态性、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GDP对税收收入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外部环境对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在动态性较弱的环境中,GDP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GDP对税收收入的解释程度高达69.5%,并且模型中GDP的系数高达0.865;而在动态性较强的环境中,环境动态性对GDP和税收收入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同时GDP对税收收入的解释程度有所下降,仅有47%,模型中GDP的系数也降为0.536。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产业密切相关。本文利用1986--2006年GDP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时甘肃省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8.
汶川震后重建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四川省45个受灾县划为实验组,其他93个县划为控制组,采用倍差法(DID)对汶川震后重建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抗震救灾政策对灾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其与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存在互补性,二者交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分析了抗震救灾政策对人均GDP、政府财政收入、产业结构、农村居民纯收入、城镇居民平均工资和社会零售总额增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抗震救灾政策的实施全面促进了灾区的生产恢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1995-2005年的经济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来研究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GDP)的贡献。分析了湖北省的产业结构是以怎样的比例在影响其经济增长的,进而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来促进湖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出发,投入-产出的角度,构建四川省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4年~2017年的统计数据,利用熵值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经济福利、科教投入和资源与环境3个维度的权重最高,四川省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在样本时间内呈"U"型趋势。  相似文献   

11.
自然灾害型景观的游客体验能够为此类资源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本文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判定北川地震景观游客体验维度,同时揭示了游客体验整体均值的时空差异,并利用非参数检验揭示其社会属性和空间差异,相关研究结论可以为灾害型景观资源管理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研究结果显示:①自然灾害型景观游客体验可从情感和认知两方面解释,具体包括道德型、个人型、教育型以及学习型体验;②同情等道德体验是自然灾害型景观游客体验的主基调,且并未因游客性别、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影响产生组别间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说明游客受灾害型景观的影响更易产生情感体验,且不同组别和不同客源地的游客对教育型体验相关选项均给予较高的赋值;③自然灾害型景观游客体验存在时空差异,情感和认知体验均随时间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且灾害发生地(四川)游客有着更为强烈的情感和认知认同,其中除个人型体验外,四川省内样本中各维度灾害型景观体验均值高于非四川游客,且个人型和教育型体验在受教育程度上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而学习型体验分别在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是四川旅游业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亮点。通过实地调研,应用SWOT方法综合分析大熊猫栖息地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找出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发展及四川旅游业的灾后恢复重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的动态CGE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宗义  刘亦文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470-1475
为能够比较精确地运用国内经济信息和经济数据研究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尝试借助动态CGE模型来模拟分析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产出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低碳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会导致企业削减就业岗位;对我国各产业影响不尽相同,能源密集型产业对能源需求的减少是降低能源强度的主要原因。低碳经济将起到不错的环境保护效果,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均有显著的降幅,但随着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污染排放量均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4.
叶飞  张婕 《科学学研究》2010,28(8):1230-1239
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因素、绿色设计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148家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因素、绿色设计与绩效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驱动因素中的竞争者与政策法规对绿色设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管理者、消费者、供应商对绿色设计的影响并不显著;绿色设计对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上述实证研究结论,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给出了相关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校官产学合作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盈之  金乃丽 《科研管理》2010,31(1):147-152
摘要:研究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与政府和企业开展的官产学合作创新活动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利用多元Moran’I指数对高校官产学合作创新活动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构建基本模型、扩展模型和空间模型具体考察了高校官产学合作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的官产学合作活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拉动作用,并且在邻近地区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文据此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武  程惠芳  汤临佳 《科学学研究》2015,33(9):1357-1364
构造研发强度周期性反应函数,以中国30个省市1998-2011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济周期各阶段对研发强度的非对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研发强度逆周期变化,经济周期各阶段对研发强度有显著非对称影响,经济扩张对研发强度的负向影响力度大于经济紧缩对研发强度的正向影响力度,在长期中,持续的经济波动对我国研发强度有负效应,分区域看,这种负效应在西部区域更强。因此,我国应针对不同经济周期阶段在各区域合理定位科技政策。  相似文献   

17.
赵亮  何凡能 《资源科学》2020,42(4):661-671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日益频发,灾后恢复重建得到广泛重视。恢复重建规划作为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公共政策,对其开展实施评估将有利于保障恢复重建的高效实施与灾区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评估相关进展了解研究现状,为后期构建综合性的评估技术提供基础。结合对国内外恢复重建规划实施评估理论、内容与方法的整理分析,对比归纳各类规划实施评估的经验与不足,结果表明:目前规划实施评估主要以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传统规划为主,由于灾区具有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经济脆弱等特征导致恢复重建规划实施评估面临更多挑战;现有评估多以传统规划评估理论为基础,需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灾害经济学理论等完善自身理论体系;评估内容较多关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要素,还需对社会公平、文化保护等予以关注;评估阶段多关注规划实施结果,较少关注规划实施过程与实施影响;评估方法在各个阶段存在差异,定性与定量方法有待综合运用。未来需要通过设计全阶段的评估流程,构建综合性评估体系与开展灾后可持续性评估以提升评估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孙永磊  陈劲  宋晶 《科学学研究》2015,33(9):1424-1431
主要研究合作创新过程中双元惯例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索不同文化情景下影响效应的差异性。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以陕西、江苏和广东三地具有较强研发合作强度和深度的创新网络现实存在为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证检验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利用惯例是对现有组织内部惯例的网络化延伸,其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在三地样本中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而追寻更高效率的探索惯例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阈值效应均得到验证,但是不同的文化情境下具体效应还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李雪莲  朱中国 《软科学》2012,26(12):88-92,98
基于投资、消费内部结构及其细分项目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视角,对四川省1978~2010年的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公共投资总体过度中存在局部不足,其中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教育与科技事业投资仍有进一步增加投入的空间;私人投资对经济增长起总体促进作用,且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大于公共投资,但其中向第一产业领域的投资已出现过度,应避免继续盲目增加该领域的投入;消费呈现整体不足,其各细分项目对四川省经济增长均起正向促进作用,但从产出弹性来看,消费各细分项目均小于公共投资、私人投资。  相似文献   

20.
刘和东 《科学学研究》2011,29(4):548-556
 通过收集1998-2008年我国30个省市创新投入产出及相关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函数测度了各区域的研发效率及影响因素。发现:(1)未考虑效率影响因素时,中国区域研发效率较低;考虑影响因素后,短期效率得到提升,中期经过一个短暂的下降调整,长期进一步提升。(2)研发效率的影响因素中,政府资助对研发效率的作用,短期中促进效果不明显,中长期甚至出现负面效应。金融支持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各期均显著为负。企业主体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短期为负;长期中,有显著促进作用。产学研合作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短期与长期显著为负;中期正面影响不显著。FDI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短期中有显著促进作用,中期中会抑制研发效率;长期中促进效应不显著。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对研发效率有显著的促进。经济增长对研发效率随不同时期呈不显著、显著状态的正面影响。地理区位对研发效率有负面影响,短期显著,中长期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