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秋艳 《贵州教育》2013,(12):26-29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让学生知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过程与方法: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计划,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制定研究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科学教研活动中,我听了四上《溶解》单元《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感触颇深。教师在一开课就让学生进行猜想:"这里是100毫升的水,你们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此时学生在认知一片空白的前提下进行盲目地猜测:有的说能溶解6克,有的说能溶解30克,有的说能溶解100克,还有的甚至说能无限制地进行溶解……此时教师无法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合理的评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科学课程内容中。本文以《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谈笔者在执教此课时是如何从上述四个层面落实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的。  相似文献   

4.
听过许多教《水能溶解别的物体》的课,就教学中几个常见的问题议论如下: 1.涉及“溶解度”的问题 作食盐和砂在水中溶解、不溶解的实验,常常是砂子准备得多,这样就只好用等量的食盐,使食盐溶解达到饱和以后,有不少食盐颗粒因不能继续溶解而沉降到水底。出现了这种情况,如果教师硬要学生说食盐都“化”了,看不见盐的颗粒了,这是不科学的态度。所以要按小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准备盐粒,即每100毫升水准备的盐粒应少于35克。  相似文献   

5.
正1重视探究活动科学探究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在已有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充分吸收内化。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科学、应用科学,如何用心地探究科学。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去验证自己的方案。如:200 ml的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等。即使实验失败了,这种探究活动还是对学生起到了教育作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是教科版科学课溶解单元中的内容。溶解单元共分7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是本单元的第6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常温下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指导学生根据问  相似文献   

7.
1 重视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在已有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充分吸收内化.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科学、应用科学,如何用心地探究科学.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去验证自己的方案.如:200 ml的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等.即使实验失败了,这种探究活动还是对学生起到了教育作用,学生也会自己去思考失败的原因.再如讲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时,当学生明白了溶解的意义之后,提问:"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同时展示数量不等的食盐、冷水、热水、容积不同的烧杯等,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动手实验,验证他们的答案.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也会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相似文献   

8.
《水能溶解别的物体》这一课,要求指导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认识水有能溶解别的物体的性质,教材中有两组实验: 第一组:典型的不溶解——“沙子会逐渐沉到杯底”;典型的溶解——“把食盐放进水里,食盐却看不见了”;在前两项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灰锰氧的溶解过程,想象“溶解”是怎么一回事,把握溶解现象的共同特征,形成溶解概念。  相似文献   

9.
现象描述这是一节小学的科学课,内容为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前,教师已经在学生的课桌上摆放了实验材料:两杯水,一堆食盐,一堆沙子。课始,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师:请同学们把桌子上的食盐和沙子分别倒在有水的两个杯子里,观察杯中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  相似文献   

10.
《怎样加快溶解》是小学自然教材中的经典内容,各版本中均有此内容,苏教版安排在第五册《食盐哪里去了》一课后进行。此课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搅拌、用热水和把要溶解物质碾细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溶解快慢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概括能力以及仔细观察、善于思索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技巧一:选择最小个的马铃薯用大个的马铃薯在水槽中实验时,溶制一水槽食盐水需要食盐约500克,溶解时间也较长。用小于鸡蛋的马铃薯,可在500毫升的烧杯中加入300毫升水,溶解约45克食盐既可,既经济又方便。  相似文献   

12.
《水能溶解别的物体》是一节实验课。其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溶解现象,初步建立溶解概念,知道水有溶解别的物质的性质。在认识溶解现象的基础上建立溶解概念是本课重点亦是难点,我们采用实物投影、演示对比、学生动手检验等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中获取知识,较好地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陈燕 《师道》2009,(2):21-21
让学生直观感受1毫升有多少,强化认识1毫升的容量观念,是《认识毫升》一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材在此环节的安排是这样的:先让学生观察量筒里的1毫升水,初步形成1毫升的印象;然后通过滴管滴水的操作实验,让学生观察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从而让学生明白毫升是计量较少液体的单位。由于学校里没有滴管和合适的量筒,“多少滴水大约是1毫升”的操作实验肯定是无法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一、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一个好的问题能很快使学生卷入到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去。在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研究,或没有研究的价值;或者发现不了问题,最后还是由教师生硬地提出自己预设好的问题。下面通过两个课例来分析原因。课例1:《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引出问题的过程。师:今天老师带来食盐和水,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一个实验,现在老师往装有水的杯子里加入一小勺食盐会怎样?(教师用筷子进行搅拌。)生:食盐会溶解掉。师:老师再往杯子中加入第二勺食盐会怎样?(教师再用筷子进行搅拌。)生:食盐还是会溶…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五个年头了,新课程所提出的新的理念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灵魂,只有将这些先进的理念贯彻在教学中才能显现它的作用,可这些理念不是靠说教就能完成的,要靠我们教师将它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细小环节中。最近,我们听了笔者之一的龙洁老师上的“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在课堂上发生的几件有趣的事,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新的理念以及新课程带给学生的变化,现整理出来以飨同仁。一、关于“猜测”的教学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呢?猜测是不是乱猜、瞎猜呢?肯定不是…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交流、倾听等均不到位。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如何避免科学探究形式化呢?下面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的一座桥梁。小学科学07改版教材不管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加强新旧版教材的对比学习是理解现行版教材新理念、新思维的重要途径。笔者将以《溶解》单元中的第一课时《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中新旧版本之间的差异作为跳板,抽离出新的科学思想内涵。本课是这个溶解单元的起始课,新旧版教材在建立溶解概念的活动设计、思维发展线、科学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现笔者就将之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教师要变单一的知识传授为全面的科学素养培养,教学过程要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探索获取知识为中心。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更多的探究活动还需要在课外进行,为了有效实施新课程标准,我校于2003年3月在实验班成立了科学小博士协会,组织学生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探究。一、科学小博士探究活动初见成效在科学小博士探究活动中,我们最重要的是对“植物的一生”穴种植眉豆、油菜雪、“动物的生命周期”穴养蚕雪“100毫升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既是任务完成的对象,也是任务完成的依托和载体.如何将教材的内容传输到任务型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直接关系到任务完成的质量高低.因此,教师、学生、教材和课型是构成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话题讨论是任务型教学主要的活动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水能溶解别的物体》属概念教学课。课文是以形成溶解概念为线索而谋划全篇的。因此,教学这一课应以溶解为核心,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使学生顺利掌握概念的本质。 一、对比观察,引入溶解概念。 上课开始,师生同做对比实验。先操作:将适量的砂和食盐分别倒入盛有同样多水的两只玻璃杯里,均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后观察: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