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物"的关系。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回答"人"与"物"的关系时都有其局限性。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人"与"物"的关系。当前教育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来讲都还未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因此,新时期以人为本教育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发展中的个人自主性与社会规范性的矛盾关系、学生发展中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等诸多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非是与以社会为本相对立的个人本位,以人为本不能陷入人类中心主义,而要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教育以学生为本,正确处理学生与知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育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顾明远先生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其中"以人为本"是贯穿始终的一条重要思想.这一基本思想反映在他关于教育本质、师生关系、知识教学、人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中.在有关这些问题的论述中,他始终坚持将"人"作为重要的核心和最终的目的.顾先生在这里所说的"人",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以及所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的其他人.顾明远先生"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超越了教育思想史上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等理论简单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水平,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水平上科学而深刻地揭示了教育过程中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的召唤,也是教学的现状所需.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心人,服务人,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激励人,发展人,树立教育的社会性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正确处理好课堂育人与实践育人、教育与自我教育、教材改革与教师提高这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以人为本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本质是强调"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正确认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职工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当前需要从师生关系、育人环境、人文精神教育、民主平等的管理氛围等角度,"以人为本"地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所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根本是以人为重,以人为先,以人为尊,最终目标是为来实现与促进入的完善与发展.我认为"以人为本"除了着手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改造学生,更应着手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只有把对学生的关注、个性的释放置于显著地位,才能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具有悠久的哲学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以往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积极成果,创立了自己"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再次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在工作中将"以人为本"摆在核心位置,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初中是个人道德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阶段班主任对学生和班级的管理对其成长和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以人为本"理念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开始逐渐应用于初中班级管理当中,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助于构建和谐发展的班集体.但实际上,"以人为本"理念在初中班级管理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文章主要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离开人的发展谈发展,这样的发展毫无意义也根本无法实现.然而,在当今的教育中,"见分不见人"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以"考"为本的教育痼疾仍旧令人担忧,其根本原因是人本缺失.因此,要使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推行素质教育,倡导人文关怀,弘扬主体性德育.  相似文献   

11.
重视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一贯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发展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的人本价值取向,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在我国首次提出了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中职英语课堂如何才能体现"以人为本"呢?文章积极探索了中职英语课堂里的"活"元素--活动、活泼、活力、活意等,来还原素质教育的本色.  相似文献   

13.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置身于日益丰富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和急剧变革的社会大环境中,以人为本实施"两课"教育.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在其深层意蕴上是一种发展哲学。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把握其内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义,从哲学层面上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把以人为本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将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主体、动力主体、权利主体和发展主体,把塑造人与为了人、激励人、服务人、发展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用唯物辩证法总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中关涉全局的若干重大关系,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以人为本,首先以教师为本,走人才强校之路:坚持以人为本,还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以人为本与规章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在其深层含义上是一种发展哲学,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教育创新,要把握其内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从哲学层面上深化对高校思想教育创新的思考,把以人为本确定为思想教育的基本理念,将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主体、动力主体、权利主体和发展主体,把塑造人与为了人、激励人、服务人、发展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用唯物辩证法总揽高校思想教育创新,正确处理思想教育中关涉全局的若干重大关系,构建高校思想教育的新思路、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是指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和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凸现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明确了高校德育的目的更主要的在于在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其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进而提升其生命价值,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高校德育要增强其实效性,就应该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在德育工作中尊重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完善,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发展,在构建现代德育体系中实现五个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院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关键是正确处理几个关系。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正确的理念、依法治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加强软环境建设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招生与就业、学校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毕业实践是高职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简要介绍了"41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实践,总结了毕业实践的特点;针对学生在实践初期遇到的困难,回答了长期困扰学生的毕业实践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提出学生应树立全面学习、向实践学习、自主学习和勤奋学习的观念,在实践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师傅与学徒、工地经验与规范的关系;最后建议通过实践学生应实现几个转化.对学生的毕业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活教育"学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最核心的内容,"以人为本"和"以生活为本"成为这一学说最显著的特征;为了"人"的教育反映了陶行知先生的高尚人生境界和教育家情怀,其饱满的激情与丰富的内涵,其前瞻性、科学性和本土性、实践性特点,不仅成为中国教育史的重要精神财富和理论宝库,并且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更具有指导性、应用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