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大学生体育消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必要性、必然性。大学生、体育消费等的概念进行总结界定。提出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概念。以期能为研究我国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水平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水平进行总结、归纳,根据我国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水平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提高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和水平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军人体育消费的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军人对体育的认识和参与的水平.对军人体育消费的专项调查研究表明:现今军人体育消费水平折射出社会体育消费水平较10年前有大幅提高;城镇兵体育消费水平比农村兵要高,且对体育信息的关心和具有直接参与体育活动的明显指向性;军人的服役特点(干部/战士)和学历对军人的体育消费意识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学历教育有助于改进军人的体育消费意识。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高校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湖南高校大学生目前的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湖南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湖南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专业、生源地域、体育消费品价格是影响湖南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性别、体育兴趣,运动参与是影响湖南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一般因素。结论:湖南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单一,不够合理,体育消费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从美学经济理论视角探讨如何提升消费者参与体育消费时的美好体验和感受,满足消费者新的体育消费需求,进而实现体育消费升级。将体育消费需求中的美感需求分为4个维度:美感消费需求、美感资源需求、美感体验需求、美感要素创新需求。认为消费者在参与体育消费时获得的美感体验并非一般意义上通过体育运动获得的体验,或者使用体育用品时产生的功能性体验,而是将消费者的身心体验与体育消费的美感要素进行深度融合,促成消费者的体育消费行为。提出我国体育消费升级的关键是实现对美感资源的有效融合,通过审美情境的创设、美感要素的融入与创新,进而促进体育消费。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不高,且体育消费增幅缓慢;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体育消费意识薄弱;体育消费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扩大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浙江小康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体育消费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进也是普及全民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康农村体育消费的研究有利于体育消费品市场在农村的开拓和发展壮大.从观看比赛消费、运动服装消费、运动器材消费、体育报刊消费、参与活动的消费以及总体体育消费等方面对小康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情况进行描述,并分析了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提出了提高体育消费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小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等对城镇化下河南省小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河南省小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小城镇居民体育消费以实物性消费为主,观赏性体育消费比例过低;强身健体、娱乐享受、朋友或邻居影响等因素是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经济条件、缺乏组织与指导和缺乏体育设施是影响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就提高河南省小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试论符号消费视角中的体育消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消费社会学、消费行为学、符号政治经济学、体育社会学和体育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现代消费社会体育消费符号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说明体育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也具有符号价值、象征价值.如此,人们对体育商品的消费就具有了符号象征性:一是消费符号,二是符号的消费.而所有这一切必然导致体育消费的异化:即体育消费的浪费、体育消费从理性消费走向感性消费和体育消费中的炫耀性消费.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研究海淀区城市居民家庭的体育消费构成 ,得出如下结论 :海淀区居民家庭年均体育消费总量为 16 6 0元 ;其中体育实物消费占体育消费总量的 47.75 % ,体育劳务消费占 30 .35 % ,体育信息消费占19.6 1% ;家庭体育消费总量与家庭总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低 ,体育消费支出落后于家庭收入的增加 ;海淀区城市居民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依次为乒乓球、跳舞、旅游、滑冰、足球、羽毛球等等 ,但这些运动项目在体育消费支出上并没有显示出优势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陕西两省11所高校的1701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调查。目的在于通过对比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特点、动机的研究,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消费,创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两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有较大差距;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型消费为主;男、女大学生在体育消费选择上有较大差异;体育消费品价格、性别和运动参与积极程度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编的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对956名江苏省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弱,体育消费观念有待加强;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劳务型消费为辅。实物型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劳务型体育消费水平;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的性别,生源,月生活支出是影响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研究对运动休闲消费的概念的指向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对广东省部分高校的600名大学生进行了运动休闲消费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高校大学生运动休闲消费处于较高水平,男生和女生在消费额度和指向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目前的消费主要发生在实物消费和活动性消费方面.大学生运动消费的主要动机在于对运动休闲活动的兴趣,而其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经济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意识、消费内容、消费水平以及影响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的分析 ,总结出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规律性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华东地区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对华东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较强,但是消费行为的独立性较差,大学生可支配收入水平与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呈现正相关,增进体育技能和增加体育知识同样重要,对大学生群体的未来体育消费影响深远,尽可能免费开放体育场馆设施,丰富大学生体育生活,有利于社会体育消费的长期成长.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问卷调查法,献资料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主要集中于体育实物消费、运动技能学习、练习与休闲娱乐消费三方面。此外,还有运动饮食和体育观赏消费的消费内容,且在所有体育消费方面,男女生皆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大学生消费群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自我概念和体育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探讨体育消费自我概念与体育消费动机之间的关系,体育消费自我概念与消费动机如何引导体育消费行为,是否对消费行为有预测作用,寻求消费动机、消费自我概念与消费行为的关联.研究表明:在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途径中,主客观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和培养,在这些主客观因素中,既有体育消费动机的直接影响效果,又有体育消费自我概念因素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体育消费者自我概念建设与量表问卷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半结构式问卷访谈,研究发现:时尚、享乐刺激、心灵自我、价值实用、品牌认知等是大学生体育消费时重要的心理考虑,是大学生体育消费自我概念的重要成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大学生体育消费者自我概念问卷,旨在为研究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理论测量工具,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自我概念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反映大学生体育消费自我的系统特征,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性,但在结构效度上仍需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十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动机、消费结构水平及健身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河南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体育消费、体育健身意识,但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初期阶段;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消费动机呈多元化特征;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经济能力有限、缺乏体育场(馆)设施、消费价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