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教师合作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合作学习是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出发。教师团体中各个成员通过责任分工、积极互依互促,实现共同目标的活动与过程。共同目标、积极互依、个体责任、互动互促、共同建构与协同反思是教师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合作行动研究是合作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性的提升。合作行动研究是由中小学教师与高校研究人员以专业共同体——教师研究小组为组织单位开展的教育教学探究活动,实施流程主要包括明确研究问题、制订研究计划、采取行动、反思和再行动。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小学的教研组活动以及国外的教师同伴指导都是常见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这两种活动在形式、内容与内涵特征方面有所重叠但又各具特点。本文从合作的视角,对其合作的组成及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合作的内容与实施方式进行比较,希望有助于在新课程背景下寻找我国教研组制度建设的新视角,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各国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种方式——教师之间的合作,从现实情况对合作的诉求、合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促进合作的途径三方面对教师合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同侪互助——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应对专业化挑战的理智选择,一种合作的方式将更能促进教师个人以及相互间的专业发展。合作精神是教师专业的应然要求和时代赋予的必然使命,合作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创新的持久动力。在“研究者”这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合作研究的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抉择。同侪互助的合作方式更能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关注教师群体的氛围里,鼓励共同反思,学会相互研究,将使每个教师都能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敞。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各国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种方式--教师之间的合作,从现实情况对合作的诉求、合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促进合作的途径三方面对教师合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能够形成教师合作的、动态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了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应构建体育教师合作文化;确立体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加强交流,形成体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内知识的共享;开展灵活多样的共同体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8.
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向度,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间的合作。有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有共享的规则、有互惠的效益是教师合作的基本要素,只有基于这四个要素的合作才是真实的合作,才能促进或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要基于由四要素构成的合作体开展专业行动,其行动方式包括协同教学、同伴互导等,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而学校要通过组织再造、制度创新、资源支持,为教师合作提供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9.
代中杰 《中国教师》2014,(21):56-60
<正>合作教育理念是社会发展对当代教育的要求。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是社会文化现代化的现实诉求,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建设的主要走向。建设教师合作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层次支撑作用。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学术界关于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概括,以期丰富我国教师文化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一、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背景"社会转型的过程,也就是文化更新的过程,传统的文化心理、思维定势、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倘若  相似文献   

10.
教师文化是教师群体通过职业活动所形成的职业意识、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规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力。加拿大著名学者哈格里夫斯曾将教师文化归纳为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自然合作文化与人为合作文化四种类型;鉴于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发展:来自医学专业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医学专业实践方式是医学发展成为一个专业的重要因素。医学专业实践方式有两个重要特征:以合作与探究为核心;专业发展活动与日常专业实践融为一体。医学专业实践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改造教师的专业实践,形成合作探究的专业实践文化;让专业发展活动镶嵌于专业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育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由于所秉承的理论基础与论说立场各有不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与结果存在相当差异。但总结起来.可归结为三类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的注意力不是学习某些学科知识或教育知识。也不是个别教师的所谓“反思”.而是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一种真正体现“教师为本”理念的教师文化。其最理想的方式.是一种合作的发展方式.即由小组的教师相互合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的形成与改进。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文化”。正是教师文化。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基于教师之间的开放、互信和支持的合作互动的教师文化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当与本地课程发展结合起来时。是最为理想的一种文化。只有建立合作互动、充满活力的教师文化.才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之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化的培养要求使得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必须密切合作。高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主要的合作类型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高校与基础教育的区域合作。高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者专业生活方式的改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为师范生实践知识、职业技能的生成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实现合作双方教育价值追求的融合,谋求教师自身解放,将合作的机制保障问题列入政府教育评估范畴,进行学校组织变革与创新,将有利于解决当前高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同的发展路径与模式.CFG是创建并广泛应用于美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等专业发展领域的一种专业发展模式,为美国许多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借鉴CFG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我国的学校教研活动还需要在尊重教师的学习需要;创设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师的反思能力的提高;以及形成系统、正规的活动准则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合作文化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点:一是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二是教师的合作文化有助于整合教师的群体性资源.构建教师合作文化的路径是:建设高效的教学文化;改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16.
教师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合作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必然诉求.开展有效的教师合作,应激活合作意识:创建教师合作氛围;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合作.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今天,合作已经取代竞争,成为信息社会的主导生存模式。教育是一项合作性事业,学校的发展需要合作,教师自身的发展也要在合作中得以实现。教育者是在与其他同行的交流、合作中彼此助益,共同实现自身专业提升的。教师专业的内在属性对从业者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有较高要求。随着教师专业化理论的兴起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间的合作研究已成为备受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教师间的合作专业发展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资源和途径。在合作中,教师才能获得专业发展和创新的持久动力,才能真正感受教育是一种幸福的职业。因此,创新挖掘教师合作形式,是每一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价值意义非同一般。那么,怎么创新挖掘教师合作形式,使教师合作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场所,“合作”“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着激发教师主体生长性,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作用。其运作方式包括:课题活动方式、同行交流方式、结伴合作方式、专家引领方式、教育教学问题研讨方式。  相似文献   

19.
教师间的合作专业发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教师间的合作专业发展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资源和途径。文章对教师间合作专业发展的内涵、意义、前提条件和实施途径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山西省5个地市的中职教师进行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探讨中职教师合作文化的发展现状:中职教师与其他阶段教师相比,合作文化发展水平不高;在合作文化的四个因素上,合作意识和合作内容得分较高,合作规则得分最低;在合作意识上,中职教师对合作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这种合作意识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对于合作与教师专业发展深层次的关系并未认识到;在合作内容上,中职教师依旧停留在"课堂教学"和"学生问题"的合作探讨上,科研合作甚少;中职教师在合作方式上维持"老三样",而合作规则的缺失不利于中职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