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武八段锦     
八段锦在宋代已见流传,是一种站式导引功法。此后,衍生成多种流派。大约在明代初年,出现了坐式八段锦。于是将站式八段锦称为“武八段锦”(或称外八段锦),将坐式八段锦称为“文八段锦”(或称内八段锦)。坐式八段棉传入嵩山少林寺后,被转入《卫生易筋经》、《内功图说》,称为“易筋经十二段锦”。文八段锦已在上期介绍,这里介绍武八段锦练法。  相似文献   

2.
八段锦为我国经典的导引养生功法,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中医养生方法。本文从中医的视角对八段锦的养生功效进行分层次阐述,并对八段锦与中医养生的辩证关系进行剖析,强调练功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八段锦始于晋代翁士勋现代一些体育史学和养生学的论著都说“八段锦”产生于宋代。如,郭希汾《中国体育史》第18页说:“八段锦,……其术传自宋人。”《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第327页说:“宋代出现了至今流传的著名的八段锦。”(又见该书第5页)《体育词典》...  相似文献   

4.
薛福连 《武当》2009,(12):46-46
清代文学家曹庭栋(约1698~1790),号慈山居士,浙江杭州人。他精于养生之道。在他的养生名著《老老恒言》中有“导引”一篇,表明他对气功很有研究,并且十分重视气功养牛。  相似文献   

5.
八段锦始于晋代之说尚须考证楚雪丝最近从本刊1994年第一期看到《八段锦始于晋代》这篇文章(以下简称《文章》,对八段锦的起始,提出了新的看法,将过去一般认为始见于宋提前至晋代。如果此说能够成立,可将这一传统导引术式的历史上溯好几百年。但《文章》引以为据...  相似文献   

6.
最早出现于南宋《夷坚志》中的八段锦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养生方法之一。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保健操法,因其歌诀易上口、健身效果显著而广泛流传于民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虽然八段锦的功法只有八式,但流传至今已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而新编八段锦则是在传统八段锦的基础上继承其动作简单易学等优点,发展成为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方式的简单便捷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以下简称“八段锦”)通过调心、调身、调息,在心理上调节改善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在生理上可疏通经络,保证人体气血畅通。通过特定的形体运动,配合呼吸,以心为主导的整体养生具有保精、养气、存神的作用。通过长期习练“八段锦”,可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培育真气.从而达到扶-祛邪、防痛治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最早出现于南宋《夷坚志》中的八段锦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养生气功之一。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保健探法,因其歌诀易上口、健身效果显著而广泛留传于民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虽然八段锦的功法只有八式,但流传至今已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而新煽八段锦则是在传统八段锦的基础上继承其动作简单易学等优点,发展成为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一种有针对性的简单便捷的养生功法。  相似文献   

9.
《内功图说》是清朝末年的一部养生著作。书中收录了“十二段锦”、“易筋经”、“分行外功诀”等导引术势。关于这本书的作者,体育史学界一般认为是清代人王祖源。如《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42页中写道:“……王祖源之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家养生长寿术——不老回春功》荟萃了我国道家秘之又秘的导引术精华,为人类战胜衰老、恢复青春、延年益寿、强化性机能,提供了“法宝”与“魔术”。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传统养生的方法,在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有大量的论述。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关于饮食、起居、劳作、房室、情志的调摄、呼吸、导引、按摩等锻炼,以及药物和针灸的使用等记载。随后,汉代张仲景调调养生要重视饮食调理和饮食卫生。东汉华佗则提倡导引术,他在总结前人导引术的基础上,创编“五禽戏”体操,主张通过运动锻炼来保养身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多学科合作的机制、利用交叉学科优势、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崂山道家养生理念为指导,以运动保健研究为侧重点,从《五禽戏》《八段锦》入手,以动画手段复古再现其演练过程,使崂山道家养生理念运用于现代社会,达到自我养生、普及运动保健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使用文献资料法首次系统研究了立式八段锦的发展演变历程,研究结果表明:立式八段锦与汉代导引图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南朝梁陶弘景著的《养性延命录》最早记载了立式八段锦的动作雏形;北宋蒲虔贯的"小劳术"与南宋曾慥《道枢》中的相关记载,进一步丰富了立式八段锦的动作;"许真人引导诀"和"吕真人安乐歌"应系南宋时人托古名人所作,它们的出现代表着立式八段锦语言歌诀化的开始和主要动作雏形渐趋定型;梁世昌在清光绪初刊出的《易筋经外经图说》附录有"八段锦图",是目前所见关于定型立式八段锦动作歌诀的最早文献记载,并成为后人习练立式八段锦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1973年冬,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曾引起国内外有关体育史、医史、医疗体育、养生气功等各界人士的充份重视,一些专家、学者也随之投入对西汉帛画《导引图》的学术研究活动。由兹而今,忽忽已过去了十四年,其间各种见仁见知的有关研探文章时有所见。笔者因自幼从师学练导引和武术,出于个人爱好,也曾涉足于此项研究,并据多年探求之心得,著有《西汉帛画<导引图>研究》书稿。正因为如此,我对有关《导引图》研究的文章都较关切。近阅《养生长寿术》一书所收《马王堆<导引图>溯源》一文,(以下简称《溯源》),感到稍有不同的看法,兹特略抒己见,以就正于该文作者和海内外广大读者;尤盼体育史专家、学者,多加指点。  相似文献   

15.
乾隆养生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练习又名《热身练习十八式》,是本人在研究乾隆的“十常四勿”、《老子按摩法》《养生十六宜》《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导引养生功》等古现代养生术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理论、现代医学和运动生物学原理,在总结本人十几年养生体育练习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因为,乾隆寿高89,是中国古代皇帝中的寿魁;他一生健康,87岁还外出狩猎,终生不带眼镜,无疾而终,理念上,他有极其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即“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16字秘诀。因此,本练习假托乾隆之名而作。其特点主要有:1、结合医理,言而有据;2、全身锻炼,动而有度;3、简便有序,易学易练;4、动在缠绕、行在梢节;5、动息结合,动缓息长;6、神形相依、绵绵若存。其作用主要有:1、集中思想、预热身体;2、畅通经络、宣导气血:3、调理先天、补益后天;4、平衡阴阳,协调脏腑;5、强健筋骨,愉悦身心。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史明 《武当》2004,(11):51-53
这是一套方法简便,朴实无华,动静相兼,行之有效的优秀传统导引养生功法。此套功法在民间流传甚广,早在明朝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养生奇书中就有记载。由于其确有修身养性,祛病延年之功效,故而也被《修龄要旨》、《类修要诀》、《红炉点雪》等导引养生书所辑录。  相似文献   

17.
牛道淳  阿庸 《精武》2008,(1):29-29
导读:逍遥子,名牛道淳,又称逍遥大师。著《文始真经注》(九卷)、《析疑指迷论》(一卷)。此篇是专述气功导引之法的,简明易行。《析疑指迷论》中有“清和真人有云”语,牛当在元未,为全真教道士。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古代养生体育的发展历程.夏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养生思想的雏形,此时代表人物是彭祖;两晋南北朝时我国养生保健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养生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充足的进步,出现了一批有名的养生家,如张湛、颜之推和王弼等,诞生了一些具有划时代影响力的养生书籍;北宋至清代,众多养生和医学著作整理、创编了大量导引术式,最有代表性而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八段锦和易筋经,出现了丘处机、马钰等养生大家.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中的运动养生思想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经验和成果,并汇集成《素问》和《灵枢》。养生防病是《黄帝内经》的重要思想之一,运动养生又是《黄帝内经》养生学的一个分支,书中虽未明言运动养生,但其中记载的散步、导引、按跷、吐纳、冥想等一类运动方法,应为运动养生的先导。本文从《黄帝内经》的宇宙观、生命观等基本观点出发,探讨运动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体育文史》杂志1992年第4期中刊载一篇《导引强身要籍——<赤风髓>》的文章。作者韩丹在文中概括地介绍了《赤风髓》的成书情况及其内容;并着重指出该书第二卷为其“精华之所在”读后受益匪浅。 我也是个古代养生方术的爱好者,也曾涉猎过一些养生古籍。但因才疏学浅,又缺乏气功锻炼的实践;对其中诸多功法,读之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