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江苏教育》(小学教育)的老读者,多少年来与《江苏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我对《江苏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可以说从“老相识”变成了“真相知”。由于对它的钟爱,我从学校的办公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为全校一百五十多名教师每人订了一份《江苏教育》。  相似文献   

2.
陈纫芷 《上海教育》2006,(6B):26-27
第一印象 我从《江苏教育》编辑部调到上海教育出版社工作是在1964年10月。当“上教社”的人事干部领着我去见总编时,他居然直呼其名:“陈怀白,新来的陈纫芷来报到了。”我真是吃了一惊,以后我接触其他同志时,发现他们叫社长也是直呼其名“郭云”。在江苏,我们对教育厅的各级领导,都以职务相称。在《江苏教育》编辑部内部,对领导倒也不称职务,但总要加上“同志”两字,如钱闻同志、徐同志。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见到《小学生数学报》,是1985年的7月初在苏州大学数学系。当时,毕业分配方案刚刚敲定,由于我被分配到江苏教育杂志社工作,我的老师刘根洪教授把杂志社赠阅的样刊——两本《江苏教育》和几份刚创刊的《小学生数学报》转送给了我。对《江苏教育》我并不陌生,它是我母亲每年订阅的杂志。我特别留意杂志封底上的地址“南京市上海路207号”,因为这是我8月15日以前必须赶去报到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江苏的校长是幸运的,因为身边有《江苏教育》,有人说江苏的老师是幸福的,因为身边有《江苏教育》……是啊,无论是教育管理,还是小学教学,《江苏教育》——一个响亮的名字,几十年来风雨兼程。在用真情与智慧打造的岁月里。在用激情与理性谱写的文字里,《江苏教育》总是在用品牌言说着教育。  相似文献   

5.
吴天石厅长“文化大革命”前在主持江苏省教育厅工作十多年的期间里,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也把《江苏教育》杂志作为推动全省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个有力工具,一个重要的舆论阵地。因而,他与《江苏教育》杂志的联系显得格外密切。我是1960年底加入《江苏教育》的编辑队伍的,对此我有比较深刻的印象。现根据自己的回忆,并参阅其他同志的一些记录,  相似文献   

6.
总是热切地盼望《江苏教育》的到来,刚拿到《江苏教育》(2004.12B)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待看到张立华老师的《好课需要“多磨”》时,内心竟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我曾猜测的果然没错。其实刚一看到我的《好课拒绝“彩排”》(以下简称《“彩排”》)发表在《江苏教育》(2004.9B)时,即想到会有诸多同行会愤愤然指责《“彩排”》的“偏激”,  相似文献   

7.
南通教育是江苏教育的高地,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2005年5月22日下午,《江苏教育》理事单位专题研讨活动在南通举行。这是《江苏教育》理事会成立之后的第一次正式活动。南通市教育局和江苏教育报刊社的领导、《江苏教育》理事单位代表、《江苏教育》编辑部的有关同志共计约40人,齐聚南通,共赏南通教育的美景,并对南通教育现象进行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8.
走在春光里     
2008年12月1日,《江苏教育研究》副主编金连平先生在我校参加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开题时向我透露,《江苏教育研究》将于2009年1月推出专题版,首期关注的是"新晋特级教师",并约我写几句教育箴言。作为新晋特级教师的一员,也作为《江苏教育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无言的交流     
暑假中,我收到了江苏教育编辑部寄来的样刊。2006年7月份的杂志中刊发了我撰写的《一路走来》,并作为这一期的封面推荐文章。其实我对《江苏教育》怀有感激之意已是很久的事了。今天坐在电脑旁,我总觉得有种倾诉的涌动。  相似文献   

10.
《江苏教育报》以新的面孔与读者见面已经有好几个月了,我审读半年来的报纸,总的印象是:由于编辑的精心策划,宣传报道有力度,有深度,当然也就有明显的效度。我想以如下三个方面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江苏教育报刊社作为全省教育宣传的主导力量和重要载体,推出的《江苏教育》、《成才导报》、《早期教育》、《阅读》等优秀教育报刊.在推进教育发展、引领教师成长、指导学生成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不可或缺的优质精神食粮。尤其是,我们句容作为革命老区.在教育跨越发展、迈向现代化的历程中,得到了江苏教育报刊社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我市教育通联站的历任领导都极其珍惜与报刊社建立起的业务和感情上的密切关系.自觉把我市各类学校作为江苏教育报刊社的阵地.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扩大优秀教育报刊的覆盖面.放大《江苏教育》等品牌报刊的影响力。我接手《江苏教育》通讯员工作已3年多时间.主要工作是巩固已有阵地.拓展宣传纵深.开掘潜在份额.为搞好发行思与行、创与争.确保订量稳中有升。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江苏省文明办《关于开展“缤纷的冬日”——未成年人寒假系列活动的通知》,由江苏教育报刊社下属的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初中生世界》和《阅读》编辑部承办的“我爱我们的节日”主题征文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22日,南京西苑宾馆一楼会议室内,佳朋满座,群贤毕至。江苏教育报刊社社长晏仲超,总编辑顾冠华,副社长沈霖,副总编辑丁昌桂,《江苏教育》理事单位代表以及《江苏教育》编辑部全体人员等40余人欢聚一堂,交流办学思想,共商《江苏教育》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4.
曹璟 《江苏教育》2004,(12B):9-9,24
2001年,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题为“你最爱读的教育杂志?”的问卷调查,有87%教师填写了《江苏教育》。从此,我校就开始每个都为教师们集体订阅《江苏教育》——使《江苏教育》人手一册,并采用自修研读,批注阅读以及集体研讨形式,学习,使用《江苏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江苏教育研究》创刊200期之际,我作为《江苏教育研究》的忠实读者,长期受到恩泽的小学教师,向她奉上衷心的祝贺与诚挚的敬意。祝愿她在教育科研类刊物中成为璀璨明星,升起在江苏,领先于全国,照亮更多教师的心!  相似文献   

16.
一、当下教育研究的"地表现象"《江苏教育》有"大家意识",关注真正的"大家",全力将"大家"介绍给大家,影响深远。《江苏教育》更有"平民情结",以极大的热情扶持一线的普通教师,乡村教师尤其受到眷顾。《江苏教育》在推动苏派教学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也是《江苏教育》的忠实读者。在阅读中我发现,教  相似文献   

17.
纪成涛 《山东教育》2007,(11):12-12
《山东教育》2006年第25期刊发的《拿什么拯救你,农村教育》一文,我本来是没有读过的,可我读了2007第7期李守永校长撰写的《谁来救救农村小学教育》后使我兴趣骤起,于是也拜读丁黄明老师的《拿什么拯救你,农村教育》,继而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把《江苏教育》杂志的组织订阅工作定位于提升学校管理品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高度,是一点也不牵强附会的。因为《江苏教育》是江苏建省以来期刊号中的第1号,说明它有着悠深的资历及丰厚的积淀;同时,《江苏教育》是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一份教育期刊,是江苏省教育厅指导全省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吮吸教育八面来风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9.
蹉跎问,你已20岁了。在最初工作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陪伴我的,只有你和《江苏教育》。  相似文献   

20.
安东 《江苏教育》2005,(11A):6-6
《江苏教育》在全省13个大市的通讯员和近50名县(市、区)的通联人员参加r大会。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将围绕省教育厅中心工作,加强教育宣传,理直气壮做好《江苏教育》发行工作,进一步发挥《江苏教育》对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舆论导向、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作用,为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