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时期的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起始于二战后工党的上台执政,结束于1992年的英国大选。这一时期的二者关系多次起伏,呈现出主导权由工会转移到工党、关系起伏与工党的政坛沉浮存在相当程度的契合、基本定位由劳工运动盟友疏远为社会伙伴关系、工会由工党发展的推动力量演变为制约力量、保守党的工会政策和英国社会状况变化是关键性影响变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冷战时期的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起始于二战后工党的上台执政,结束于1992年的英国大选.这一时期的二者关系多次起伏,呈现出主导权由工会转移到工党、关系起伏与工党的政坛沉浮存在相当程度的契合、基本定位由劳工运动盟友疏远为社会伙伴关系、工会由工党发展的推动力量演变为制约力量、保守党的工会政策和英国社会状况变化是关键性影响变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艾德礼政府时期工党与工会总体保持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的和谐关系。工会支持工党的内外政策,在工资等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克制;工党的政策则带有鲜明的工会考虑,重视维护和提高工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工党和工会30年代以来在劳工运动中密切合作、相互确立适宜的政策与态度和英国选民结构的特点。工党与工会之间的这种密切合作关系对工党具有明显的两重效应。它既帮助工党取得巨大的执政绩效,也是工党争取连续执政和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4.
英国工党与工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英国政党政治的重要内容。自1906年工党建立以来,尽管工党与工会之间发生过多次政策上的冲突,但是互相支持始终是主流。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工党与工会之间却出现了分手的征兆。二者关系的这种逆转,反映了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目前,工党和工会都进入了冷静思考、调整政策、自我改造的新阶段,以期在世纪更替之际的英国政治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威尔逊政府时期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发生了从“合作”到“分裂”的重要变化。英国经济部门中传统行业的淘汰和萎缩,高等教育和消费主义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国工人阶级文化。面对英国经济相对衰退的困局,威尔逊政府将改善劳资关系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限制收入政策和《代替冲突》的相继失败,是工党与工会矛盾的集中体现。威尔逊工党经济革命的滞后性,工党与工会利益目标的碰撞,工会自身分散化的特性,造成了工党与工会之间渐行渐远,最终工党不得不展开与工会关系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从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看工党职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工党脱胎于英国工会,是欧洲的主要左翼政治力量,“民主社会主义”是其主要的政治纲领。二战后,工党政府率先开始构筑英国式“福利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国有化”计划。但是,从60年代末开始,英国工党却面临着主要阶级支柱工会的冷遇以及政治仕途上的失意,其主要根源是英国工党经过战后50年的发展,社会职能和阶级基础发生了变化。对一个谋救求执政的政党来说,牢固的社会支持和卓有成效的政绩是执政的基础,而工党党章中被视为“图腾”的“公有制条款”,却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社会中间阶层选民的要求,也妨碍了工党在经济政策上的灵活性。工党与工会关系的转变正反映了工党开始根据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职能。  相似文献   

7.
英国在保守党政府执政时期,出现了公立学校私有化的迹象,1997年新工党上台之后私有化成为其重要的执政议题,政府通过各种政策为企业和商业部门进入公立学校提供便利.从保守党到新工党执政,公立学校的私有化政策从起源经历了不断的演进,通过各种方式对公立学校进行变革,尤其是学院(Academies)将私人资本引入公共教育,新工党政府的历史与传统价值观念对其私有化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保守党和工党两届政府的发展,私人资本迅速在公立学校内扩大影响和势力.  相似文献   

8.
艾德礼是现代英国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在英国中下层民众当中拥有相当威望的工党领袖。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对战后英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任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说过,艾德礼的社会主义基本上就是他所追求的社会主义。这说明在基本价值观方面,新工党并没有完全割断同旧工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英国工党诞生后镜意向政坛进军,取代自由党进入英国两党制轨道。二战后工党上台执政推行国有化和福利政策,取得很大成就,迫使保守党向工党政策趋同。70年代末,英国爆发经济危机,保守党经先改革,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激活了经济。为摆脱18年在野的困境,工党进行政策革新,从而赢得1997年大选的胜利,重新上台执政,现在是工党向保守党政策趋同。  相似文献   

10.
1978—1979年冬天,战后以来规模最大的罢工运动在英国爆发,造成了英国社会秩序的极大紊乱,史称"不满之冬"。70年代初,西方国家集体走进了经济发展的"死胡同",因此"不满之冬"的爆发既是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也集中体现了战后英国固有的社会矛盾。受自身结构性矛盾的限制,卡拉汉工党政府未能有效抑制罢工浪潮的兴起及蔓延,使民众对工党、工会乃至"共识政治"传统均产生了严重质疑。面对着国内外急剧变化的复杂形势,撒切尔率领保守党重新执政,继而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全面变革。  相似文献   

11.
1945年大选在英国现代选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奠定了战后共识政治的基础,标志着工党政治生命的重大转折。工党在这次大选中的历史性胜利,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英国新工党执政以后对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教育政策是新工党政治理念的最佳诠释。文章试图从新工党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及其面对的困境着手,介绍及评述新工党关于高等教育和社会公平之间的理念,并且从政府角度看待学生收费和大学经费的问题,对英国的高等教育财政存在的资金不足、资金使用不当、对收取学生学费、师资缺乏以及教育质量下降等扩招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评价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政策的利弊与得失。  相似文献   

13.
英国自1997年工党领袖布莱尔上台之后,不仅对工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工党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而且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对"第三条道路"进行大胆实践,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1997年英国工党在大选中获胜执政以来的两届任期内,布莱尔领导下的新工党将其“第三条道路”的价值观引入高教改革。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所出现的危机及其改革措施表明:英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动向与新工党执政思想中的建设“全纳社会”、强调对弱者的保护、重视权利与责任平衡及团结与合作的政策取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1945年英国大选是20世纪英国历史上的重要界标。时值政治巅峰的丘吉尔在大选中被选民抛弃,工党出人意料地执政。这次大选的政治意义在于奠定了战后保守党和工党争雄政坛的格局。工党执政期间极力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工党下台后留下的遗产———“福利国家”政策,被历届政府所承继  相似文献   

16.
新工党在前任政府基础上实质性地推动了"14-19岁阶段"教育改革,其改革缘由主要有二:一是英国在中等教育内部结构的制度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二是来自国际经济竞争与国内社会矛盾的压力,需要14-19岁阶段的教育与培训做出回应。在此背景下,新工党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14-19岁阶段"教育改革的战略行动计划,详细布置了具体的改革内容与实施举措。其主要贡献是:(1)将义务教育与后义务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地加以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英国中等教育结构的制度性缺陷。(2)从提高青少年个体的综合素质与关键技能入手,将增强经济活力与建设公平社会两大目标巧妙地嫁接起来。此项改革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7.
“白澳”政策是一种露骨的种族主义政策。其含义是澳大利亚应为白种人所有,限制、排斥、禁止有色人种移民澳大利亚。在多种因素如维护白种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反对土著黑人而形成的种族主义思想、19世纪及20世纪上半叶较低的经济水平、独特的岛国地理环境、以英国人及其后裔为主体的人口构成等的影响下,由工会建立且自诩为工人代表的澳大利亚工党成为“白澳”政策的积极推动者和坚决支持者、实施者,直到1972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工党推行“白澳”政策不仅与国无利,也使澳大利亚工人运动长期处于病态般的发展中,同时也模糊了工党与其它政党的政策界限,造成了执政地位的极端不稳定,进而也暴露出了工党改良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英国工党政府在1999年承诺,到2010年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达到50%。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然要扩大以贫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非传统学生的入学率。这样,各个大学将面临着更加严重的经费短缺的问题。为此,工党政府于1998年采取了“谁受益,谁承担成本”的原则,对高等教育的经费制度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助学金制度,引入了学费和贷学金制度。但是,改革并没有如工党所愿,反而给非传统学生的入学设置了障碍。  相似文献   

19.
《教育情报参考》2006,(4):47-47
在1996年工党大会上,布莱尔提出就职后最重要的三项任务是“教育、教育、教育”,他还说:“教育、教育、教育——现在和永远——都是英国经济取胜的关建。”  相似文献   

20.
自1997年5月新工党执政以来,一直将教育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工党所承诺的政策,尤其是他们对终身学习的重视,应视做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而不仅仅是一个新方向。先前的保守党政府也十分关注教育问题,并已开始考虑终身学习,当时称之为“生涯教育”(lifetime leaming)。早在普选期间,就已经有许多全国性机构都在为其工作。而新一届工党又极力推动了终身学习的发展,因此无论哪个政党执政,都会在其教育规范中包含或至少提及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