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检测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方法,初步调查健康汉族人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情况,检测其血浆MBL含量,找出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MB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MBL基因点突变检测方法即PCR-RFLP;用MBL Oligomer ELISA试剂盒测定出血浆MBL的浓度.结果:建立了特异敏感的检测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方法,测得健康汉族人基因突变频率为0.2321;健康汉族人血浆MBL含量的平均值为1999μg/L,标准差为1505;健康汉族人血浆MBL含量与其编码基因Exon 1 54位密码子的点突变频率呈负相关,χ2=48.107,P<0.001;r=-0.62.结论:所建立的MBL的PCR-RFLP测定点突变的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较为灵敏(最低检出量为160pgDNA);初步测定了健康汉族人的基因突变频率及其血浆MBL含量,二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调查我国北方地区汉、回、蒙古族健康人群MBL 基因Exon Ⅰ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情况,检测其血浆MBL含量,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检测MBL基因点突变频率;用MBL Oligomer 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MBL含量.结果:健康汉族人该基因突变频率0.23,血浆MBL含量均值1.99±1.50mg/L,二者负相关(r=-0.62);回族人突变频率0.15,MBL含量均值3.40±2.55mg/L,二者负相关(r=-0.67);蒙古族人基因突变频率0.18,含量均值2.52±1.95mg/L,二者负相关(r=-0.64).结论:健康汉、回、蒙古族人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频率与其血浆含量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调查我国北方地区汉、回、蒙古族健康人群MBL基因ExonⅠ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情况,检测其血浆MBL含量,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检测MBL基因点突变频率;用MBLOli-gomer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MBL含量。结果:健康汉族人该基因突变频率0.23,血浆MBL含量均值1.99±1.50mg/L,二者负相关(r=-0.62);回族人突变频率0.15,MBL含量均值3.40±2.55mg/L,二者负相关(r=-0.67);蒙古族人基因突变频率0.18,含量均值2.52±1.95mg/L,二者负相关(r=-0.64)。结论:健康汉、回、蒙古族人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频率与其血浆含量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健康人及慢性乙肝患者MBL基因Exon I 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情况。方法:对MBL 54位密码子基因突变采用PCR-RLFP检测法。结果:检测64例健康汉族人54位密码子的点突变情况,野生型(GGC/GGC)为44例,占68.8%;突变杂合型(GGC/GAC)为19例,占29.6%,突变纯合子型(GAC/GAC)为1例,占1.6%,基因频率分别为GGC为0.836;GAC为0.164。检测54例乙肝患者,野生型为21例,占38.89%;突变杂合型为32例,占59.26%,突变纯合子型为1例,占1.85%,基因频率分别为GGC为0.6852;GAC为0.3148,健康人及慢性乙肝患者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有显著性差异,χ2=10.681P=0.005(按基因型统计);χ2=6.258P=0.012(按基因统计)。结论:乙肝患者组较健康对照组MBL基因Exon I 54位密码子点突变频率显著升高,提示该项指标在乙肝发生机理中的作用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健康汉族献血员MBL含量.方法:用MBL ELISA方法测定血浆MBL的浓度.结果:所检测健康汉族献血员女性的MBL的含量为2.536±0.531(mg/L),男性为2.865±0.690(mg/L).结论:测定出健康献血员的血浆MBL的含量,女性略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健康人及乙肝患者血浆中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比较差异并评价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方法:采用MBL ELISA试剂盒检测健康人及乙肝患者血浆中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含量.结果:42位HBV-DNA阳性患者血浆MBL的含量为5.414±2.658mg/L,52位HBV-DNA阴性患者血浆MBL的含量为4.949±2.219mg/L,40位健康人血浆MBL的含量为2.874±1.717mg/L,HBV-DNA阳性患者与HBV-DNA阴性患者血浆MBL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1,P>0.05),HBV-DNA阳性患者与健康人血浆MBL的含量差异显著(t=5.810,P<0.01),HBV-DNA阴性患者与健康人血浆MBL的含量差异显著(t=4.786,P<0.01).结论:乙肝患者血浆MBL 水平较健康人提高,说明机体分泌急性时相蛋白MBL参与机体免疫防御及监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浆中MBL含量,分析其变化情况,从固有免疫的角度探讨冠心病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采集100例冠心病(CHD)患者空腹静脉血,健康对照者60例,采用ELISA法对血浆中MBL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00例冠心病人血浆MBL含量的平均值为3900μg/L,标准差为3209;6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MBL含量的平均值为2056μg/L,标准差为1824。冠心病组血浆MBL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经t检验,t=4.071,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组血浆MB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均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血浆MBL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MBL基因启动子区-221(Y/X)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冠心病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提取57例健康对照者和72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基因DNA,采用PCR-RFLP法检测MBL基因启动子区-221位点的多态性,行非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该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72例冠心病患者MBL基因启动子区-221位点X/Y、Y/Y和X/X基因型分别占69.44%、15.28%和15.28%;57例健康对照者在-221位点X/Y、Y/Y和X/X基因型分别占77.19%、1.75%和21.05%.经统计学分析,冠心病组、健康对照组在-221位点X/X和X/Y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Y/Y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L基因启动子区-221位点的多态性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亚铁螯合酶(FECH)基因突变检测和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确诊疾病,分析中国人群中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的基因谱。创新点:通过FECH基因检测和多态性分析可精准诊断EPP这一罕见病,可减少漏诊误诊。另外,本研究扩充了中国EPP患者FECH基因突变谱。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疑似EPP患者两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FECH基因和5-氨基酮戊酸合成酶(ALAS2)基因并进行测序,同时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中比对基因突变情况,并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其血浆中荧光激发峰值;检测血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浓度;临床评估皮肤对日光的光敏性。并对1名患者的FECH基因突变和SNP进行家系分析。结论:患者A的FECH基因cD NA中第973位碱基A缺失,造成病人的氨基酸序列从324位后发生框移突变;患者B的FECH基因cD NA中第1232位GT突变,造成病人411位的半胱氨酸转变为苯丙氨酸(图3)。结合两例患者皮肤光敏性损害(图1)、游离原卟啉增高、血浆荧光激发峰值在630~634 nm处出现(图2)和ALAS2基因未突变的特征,明确诊断为EPP。同时发现多个核苷酸突变,包括c.798 CG、c.921 AG、IVS1-23 CT、IVS3+23 AG、IVS9+35 CT和IVS3-48 TC(表1)。本研究通过基因鉴定和SNP分析,结合临床特征可精准诊断EPP这一罕见病,并扩充了中国EPP患者FECH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10.
运用CodonW程序对拟南芥NHX基因密码子组成、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和全长编码区密码子使用各项参数的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密码子适应指数(CAI值)与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FOP)、密码子偏爱指数(CBI)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效密码子数(ENC)与同义密码子第3位碱基含量(T3s)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拟南芥NHX基因RSCU值〉1的密码子多以A或T结尾.  相似文献   

11.
<正>1题目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B.A基因可突变为A_1、A_2、A_3……它们为一组复等位基因C.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和分析一种新的人类K-ras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质量,确定该类试剂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7种K-ras基因单一突变点质控品的准确性、特异性、最低检测量和重复性.分别检测7例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阳性组织样本和10例阴性样本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结果 试剂盒准确性、特异性、最低检出量和重复性均符合质量标准.能准确和特异的检出单一点突变,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重复性.结论 该试剂盒质量标准设定较合理,在指导K-ras基因突变检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通过对一个中国Nance-Horan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揭示本家系的致病遗传机制。研究方法:对该Nance-Horan综合征家系的一个男性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此家系临床表型及遗传方式分析,选定X染色体上NHS基因上的一个无义突变c.322GT(E108X)为可疑致病突变。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Sanger测序,对该家系内其他成员进行NHS基因突变分析,同时对50名健康对照者的NHS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另外,将该突变的位点第108位氨基酸残基进行多物种NHS蛋白内序列比对。最后,对该家系成员眼部及全身的临床特点进行全面检查和分析。重要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Sanger测序发现NHS基因第一个外显子上的c.322GT(E108X)突变为引起该家系临床病变的突变位点;多物种NHS蛋白内序列比对发现该突变位点第108位氨基酸残基位于高度保守区;临床表型分析发现该家系内存在表型异质性。此家系为国内首次报道的无义突变引起的Nance-Horan综合征家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河北地区大学一年级HbsAb阳性与HbsAb阴性新生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的浓度,比较差异并评价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方法:空腹采血,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327名河北地区大学一年级HbsAb阳性新生,血清MBL的含量为(6.315±4.63)mg/L;男生126人,血清MBL的含量为(6.53±4.62)mg/L,女生201人,血清MBL的含量为(6.18±4.64)mg/L,男性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7,P>0.05)。683名HbsAb阴性新生MBL含量(6.279±4.638)mg/L,男生251人,血清MBL的含量为(6.405±4.498)mg/L,女生432人,血清MBL的含量为(6.205±4.721)mg/L。结论:河北地区大学一年级新生HbsAb阳性者MBL水平与HbsAb阴性者MBL水平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一个Lynch综合征患者所在家系携带的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探讨各突变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创新点:MLH1的第19号外显子c.2250_2251insAA移码突变既往被认为是意义未名突变,而我们的研究为明确该突变的致病意义提供了依据。另外,我们首次报道了MLH3基因第1号外显子c.1397C>A突变。该突变有可能使Lynch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年龄提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家系先证者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蛋白的缺失情况,使用二代测序技术通过先证者血标本明确患者所携带的突变。同时运用Sanger法检测家系其他成员该突变的携带情况以明确突变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结论:我们在患者体内发现MLH1基因第19号外显子移码突变(c.2250_2251insAA)以及MLH3基因第1号外显子c.1397C>A突变。在患者家系中,我们仅检测到有MLH1突变,因此该突变极有可能为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16.
建议将现行中职教材《遗传与优生学基础》中关于基因突变导致镰形红细胞贫血形成的讲述改为"如果β链基因中决定第六位上密码子的碱基CTC发生突变成为CAC(T→A),将导致转录形成mRNA中相应的密码子GAG变成GUG(A→U),致使β链N端第6位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则更有利于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它往往通过抽样调查方法来获得。计算公式为: 基因频率=某基因数目/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出现的基因总数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园盘电疗法检测234名张家口地区健康无关汉族人的血清HP型,其中1-1型23人(9.83%),2-1型95人(40.60%),2-2型114人(48.72%),0-0型2人(0.85%)。计算出基因频率H′p=0.3013 H~2p=0.6902,H~0p=0.0085;个人识别概率Dp=0.5881,非父排除概率EEP=0.164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拟从人混合血浆中提取MBL并初步鉴定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BL的一些特性奠定基础。方法 :取混合血浆通过前处理后经过Mannan -Agarose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 ,收集含蛋白的洗脱液 ,充分透析、浓缩即得 ,用SDS -PAGE对提取物质进行鉴定。结果 :用纯化后的产物经过SDS -PAGE ,在 30kDa处显示两条谱带 (对应的分子量约为 2 8kDa和32kDa处 ) ,回收率为 2 0 %。结论 :成功用二步亲和层析法从健康人血浆中提纯MBL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分析莆田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收集138例莆田地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采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中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及2l的突变,同时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38例NSCLC中共检出52例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阳性率为37.7%;外显子19和21突变占总突变的92.3%;腺癌突变发生率占突变总数的73.1%;女性EGFR基因突变率(55.0%)显著高于男性(30.6%)(P<0.05)。结果表明:莆田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外显子19和21突变为主,女性患者和腺癌患者是选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优势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