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有助于传承乡村记忆与乡村文化,提升村民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盘活乡村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乡村公共教育服务以及发挥“第三方”评价与监督,推动乡村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当前,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面临现实困境,即社会力量参与意识不强,未能形成多元治理格局;乡村教育治理监督乏力,社会公益组织公信力不足;乡村教育治理内部分工不明确,乡村问题分析精准性不够等。为助推社会公益组织有效治理乡村教育,要形成多元主体“共治”,达到乡村教育的“善治”;加强乡村教育治理的内部监督,提升社会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合理利用大数据的支持,提高乡村教育的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2.
在多元共治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教材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治理的格局。然而,职业教育教材多元主体治理格局还存在一些困境:编写工作的多元主体参与力量不足;评价主体相对单一;选用与管理多元主体参与不足;治理的多元相关主体之间协同不足。针对困境,提出推进职业教育教材多元主体治理格局形成的路径如下:整合资源,破除参与职业教育教材编写主体单一困境;扩大范围,支持多元合力参与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加强引导,推进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教材选用与管理;增进共识,提升职业教育教材治理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性。  相似文献   

3.
以"分权"与"自治"为核心特质的由政府、职业院校、市场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的构建将促使职业教育更具有效率和活力,既是我国职业教育治理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经验总结,也是未来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方向。一是在治理结构和利益格局之间寻求平衡,架构适度多元的治理主体;二是在组织集权与主体分权之间寻求平衡,建立适度分权的治理系统;三是在协同合作与合理制衡之间寻求平衡,形成与模式选择相适配的治理机制;四是在市场行为与政策设计之间寻求平衡,完善适应目标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莆田学院学报》2020,(1):20-27
介绍多元共治社区治理理念,通过研究厦门市"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对厦门市海沧区三个不同类型社区的治理模式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总结其社区多元共治的创新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多元共治治理模式的发展路径:构建多元共治治理体制,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协调互动;构建多元共治治理平台,实现多元主体多维度互动;激发社会活力参与社区治理的可持续性,推动多元共治模式;培育社区居民的公民精神,提高共同治理社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振兴中能够提供专业服务、减轻政府负担、弥补政府失灵和发挥各类人才的价值,是乡村振兴中独特的建设性力量。以F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参与南峪村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表明: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与政府、农民合作社、村干部和村民等多元主体建立互动关系,获得基层政府政策支持、乡村自治组织接纳、农民合作社补充和村民的信任等合法性资源,整合多元力量推动了南峪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治理,显著促进了外生型社会组织与乡村内生动力培育的融合发展,提高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乡村治理及其制度绩效评估:学理性案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治理是多元主体对乡村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协同共治的过程。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治理方式的协同性、治理内容的公共性、治理目标的综合性,最终目标就是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一要衡量现行政策与体制是不是使农民减负增收;二要衡量乡村社会的公平分配状况;三要衡量农民公共参与水平及其权威认同;四要分析乡村社会秩序是否满足村民安居乐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质量治理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是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效的研究生教育需求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对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质量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活动.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应实现治理理念从质量管理转向质量治理,治理目标从政府构建转向共建共享,治理主体从一元自治转向多元共治,治理范式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治理文化从制度约束转向文化自觉.新时代,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探索以"质量为本"为理念,以共建共享为目标,以多元主体协调参与为基础,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文化自觉为重点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治理是国家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构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格局是当下职业教育治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职业教育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是阻碍多元共治的主要症结,其本质反映的是多元价值之间的冲突。公共价值理论超越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和新公共管理范式对单一价值目标追求的局限,关注集体偏好,有效整合多元价值,要求多元主体参与政治协商表达,把职业教育治理提高到公共价值创造的高度,为职业教育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基于公共价值战略三角模型,从公共价值、合法性与支持、运作能力三个维度分析职业教育治理,发现职业教育治理存在价值理念冲突、合法性与支持不足和运行管理低效等问题,公共管理者为实现职业教育多元共治应该增强价值使命,着力凝聚多元主体价值共识;加强政治管理,有效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提升运行能力,建立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公共服务管理主体的多中心性,通过引进多元的竞争管理机制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果。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一项准公共产品,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指导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协同共治的治理目标、多元参与的治理主体和民主多样的治理手段来解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体单一、形式单调、资源分散的问题,从而形成政府引导、校企主导、行业协会协调、家庭支持、学生参与的多中心善治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乡村治理实践中仍面临着主体作用弱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能力不足、“三治”未能实现完全统一,以及乡村治理“信息化”滞后的现实困境,要在强化“党建引领”的基础上构建多元主体共治格局,运用各种措施提升多元主体的共治能力,实现自治、德治、法治的融合统一,提升“智治”水平,以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是农民无法主体性"嵌入"新农村建设.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农民对政府、对政策的惯性畏惧;政策执行变味;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为此,必须构建多维动力系统,促进制度的刚性和政策的柔性有效结合,引导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用看得见的实惠吸引农民自主进行新农村建设;培育创新型负责任的新式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深入分析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党委领导为根本,乡镇政府、乡村社会组织、村委会及村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共同体路径,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乡村的发展与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乡村发展面临新挑战下的战略选择,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村干部治理能力深刻影响着乡村治理成效。乡村振兴对村干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村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面临着认识理念滞后、工作任务繁重、基层党组织弱化、基层动员难度增加等挑战。为此,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村干部成长机制、坚持“红色领航”、重塑基层公共性,是提升村干部治理能力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农村合作组织与体系机制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于2006年整合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供销合作社、农村专业合作社于一体成立的温州市瑞安农协,是全国首家县(市)级的"三位一体"农协机构。这一举措具有突破意义和深远影响,后被称之为农村合作组织体系创新的温州模式,国内外政界、学界对此模式高度关注。"‘三位一体’农协机制构建研究"列为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JY007)。本期笔谈由温州大学国民经济研究所协办,胡振华教授主持。本刊特编发七博士笔谈文稿,以飨读者,并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与业界人士参与笔谈。  相似文献   

15.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主张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实行共同治理。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现代企业的共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代表着现代企业治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德国、日本的公司治理实践和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验证了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应遵循利益相关者合作的逻辑,走共同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6.
西南边境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和边境稳定。农村工作的顺利推进关键要靠农村基层组织,但西南边境民族地区的农村基层组织在衔接进程中却存在政治领导力不强、带头人执行力较弱、边民参与农村治理的后劲力不足等瓶颈问题,制约着衔接效果。因此,此地区的基层组织要立足区域实际,加强组织队伍建设、配好领头雁、转变思想观念,以做好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7.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是党和政府为实现农村脱贫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全国推广实施以来,“第一书记”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从建好基层党组织、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发展主导产业、筑牢脱贫致富根基,激发内生动力、塑造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方式变革等四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扶贫模式.“第一书记”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经验做法,为今后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突飞猛进的发展,合作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新的突破,但在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新一轮合作社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支点实质上是品牌的创建.通过对杭州市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经验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了基于引导生成模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品牌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延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延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通过对农村社区管理机制的创新,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构建,逐步形成城乡各种资源的共享,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并使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分析,指出当前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经济体制创新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改善政府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作用,规范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完善组织内部运行机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对农民进行合作制教育和培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全国性合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