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育无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这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教育者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极大的影响。“无痕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育人技巧。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思想品德教育就需要如此,它不应该是口号式的道德说教,而应该由我们每一位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无痕”渗透。那么,如何做到“无痕教育”呢?笔者在写作和中学语文教法课教学中,总结出如下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张彬 《教师》2010,(27):13-13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追求一种无痕的境界,“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就会感受到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应该有味无痕、有心无痕、有师无痕、有爱无痕。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以热情和创造来引起人内心的激荡。无痕的教学,恰恰能够引起学生内心的激荡,激发出惊人的动力,并以最稳定的状态驻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里。教学应该是一种启迪感化,循循善诱,心灵交流的过程,武侠小说中轻功的至高境界是“踏雪无痕”,我想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教学无痕”吧。让我们学习名师“教学无痕,精彩有痕”,悟道而后传道,让教学不留痕迹,让教学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第一届“徐斌与无痕教育”特色研讨会在福州成功举办以来,近+年间,无痕教育研究团队不断壮大:苏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专门成立了无痕教育研究所,无痕教育全国实验学校联盟初步形成,无痕教育研究成果被评为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如何使无痕教育研究走向整体建构,如何让无痕教育与简约教学、结构化学习之间建立内在关联等问题驱动我们继续开展深入研究。为此,我们将于2019年暑假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全国第五届“无痕教育”深度研修活动,为您带来一场思想与创意的教育盛宴。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应该是一种启迪智慧、循循善诱、心灵交流的过程,它是一门艺术。武侠小说中的至高境界是"大道无痕",我想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教学无痕"吧。让我们在名师的教学中品味"教学无痕,精彩有痕",让无痕的教学演绎精彩。  相似文献   

6.
本文力图分析如何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更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无痕化的德育渗透。文章从“无痕教育”的含义、理论依据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切实探讨了思想政治课中贯穿“无痕”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朱红雁 《教师》2012,(18):12-13
德育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历史与社会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通过老师巧妙地调制,能使德育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绝不显山露水,在无痕的意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需要我们教师精心策划,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引发心灵共鸣。本文将笔者在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如何追求无痕德育的一些感悟与同行们分享。  相似文献   

8.
有幸追随著名特级教师徐斌,一起参与《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在我看来,“无痕教育”体现着对学生学习的尊重与关怀,“无痕教育”预示着教学方法的圆融与通达,“无痕教育”代表着数学教育的追求与真谛. “无痕教育”,这是徐斌老师的教学主张,亦是他的教学思想与风格.翻阅古今中外一些大家的著作,许多文章或片言只语中都闪烁着无痕思想的光芒. 一、行不言之教的老子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德道经》一书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涵盖众多领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高境界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是渗透的,是润物细无声的。那么,什么是教育无痕?教育无痕旨在“淡化教育痕迹”,反对枯燥说教、呆板灌输、居高临下等教育方式,力求在自然的状态下,让教育潜移默化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教育不留痕迹呢?  相似文献   

10.
张彬 《教师》2010,(24)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追求一种无痕的境界,"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就会感受到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应该有味无痕、有心无痕、有师无痕、有爱无痕.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二期课改数学新教材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学生学习数学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如何让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无痕渗透于教学中,这是每个数学教师部应该思考和实践的。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两纲”教育的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2.
高侠 《文教资料》2011,(30):182-183
作者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种“无灌输”的道德教育,对学生德育效果的增强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以教学实例与读者分享了学科德育渗透的有序分层、有意无痕、水到渠成和舍大求小等原则。  相似文献   

13.
“无痕”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一种优秀的教育思维品质。“‘无痕’的教育”有这样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当教师自身以一种品质、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情绪面对学生时,让学生产生一种熏染,一种无言的感动,一种无可名说的感悟。这样的教育是不露痕迹的。布贝尔在《品格教育》一文中说“一旦我的学生觉察到我想要培养他们的品格时,我恰恰就会受到那些明显表现出真正独立品格的学生们的对抗:他们不愿听任自己被别人教育,更确切的说,他们不喜欢别人想要教育他们的意图。”这段话道出了一个真谛,说教式的教育,惩罚式的教育,玩弄…  相似文献   

14.
无痕教学是与有痕教学相对立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是近年来教育界所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际,分析了在初中思品课中实施无痕教学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要做到无痕导入、无痕互动、无痕实践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陈桂生 《中国德育》2009,(11):39-41
最近刚从张思明老师访谈记录中,知道“无痕德育”一说,又从《中国德育》杂志2009年第8期刊载的楼江红君的《让无痕德育走进课堂》一文中,知道一个“无痕德育”的案例。尽管不知“无痕教育”出自何典,单从不同地区出现同一教育趋向的提法,就感到异常兴奋。仿佛从风萧萧、雾茫茫中发现了一缕霞光。  相似文献   

16.
在对当代中职学生强生教育的主流模式以及有痕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与认识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强生教育模式,即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对无痕强生教育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无痕强生教育模式的特性进行阐述,构建出无痕强生教育与有痕强生教育结合起来开创当代强生教育新道路的设想,并以案例形式具体表述了一次无痕强生教育活动从发动到完成的全部过程。从这一完整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一定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限量性强生教育效果性评估模式的提出与构建为进行某一或某类强生教育活动时选用教育模式提供了判据。  相似文献   

17.
在对当代中职学生强生教育的主流模式以及有痕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与认识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强生教育模式,即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对无痕强生教育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无痕强生教育模式的特性进行阐述,构建出无痕强生教育与有痕强生教育结合起来开创当代强生教育新道路的设想,并以案例形式具体表述了一次无痕强生教育活动从发动到完成的全部过程。从这一完整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一定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限量性强生教育效果性评估模式的提出与构建为进行某一或某类强生教育活动时选用教育模式提供了判据。  相似文献   

18.
吴洪华 《师道》2011,(9):44-45
教学是一种启迪感化、心灵交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而无痕教学恰能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通过问接、暗示等方式给学生以教育。教学无痕、情智共生是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9.
在“浙江省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观摩杭州采荷实验学校黄佳老师上《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课,就“怎样做一个有吸引力、有魅力的思想品德课老师?优秀的思想品德课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论述了本文的观点:幽默——教学睿智的表现;真诚——力求教育无痕;尊重——从主体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20.
董良 《江西教育》2014,(3):16-17
有幸参加由特级教师徐斌主持的省级课题“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的探索与追求,参与课题的研讨和资料搜集工作,可谓一次难得的学习机遇,值得珍惜。在“数学无痕教育”课题的引领下,除了近距离地欣赏和领悟徐老师“追寻数学无痕教育”的教学主张之外,更让我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数学无痕教育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课题的实施,使得“无痕”从德育领域延伸拓展至学科领域,让数学教育在理性、严谨之余,更赋予其诗意灵动和一份浓郁的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