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道家的代表,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建构了一种区别于传统的礼乐教化和儒家学说的独特的美育观。竞技体操本身就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庄子美育观首先通过礼乐批判体现出来,并集中地表现在以“道”为原则的理想人格和以“虚静”为核心的人生修养论方面,对理想人格的艺术创造性也有深刻揭示。因此,道家竞技体操之美育观的研究就显得势在必然。这种美育观与庄子追求精神解放和心灵自由的整体思想完全一致,与儒家美育观既对立又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探讨竞技体操美育观,也为竞技体操美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理论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子》作为一部研究“道”的哲学著作,对作为体育学这门具体科学内容之一的太极拳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老子》所阐述的“道”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以及功理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太极拳正是历代武术家主动使武术运动符合“道”的要求而创造出来的一门拳术。由于这种关系,人们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由太极拳之“技”进而明“理”,由太极拳之“理”进而悟“道”,不断自觉地提升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明代民间非常注重枪法,“尊枪为艺中之王”,认为“长技无踰于此”(《耕余剩技·长枪法选》)。所以各地枪法名  相似文献   

4.
一、武术思想中“艺为智出”的原理艺,最早是人的一种劳动行为。这种劳动行为要有完满的结果,即要“成于事”,就要求行为主体有一定的技巧与能力,因而“艺”又引申到“技”与“才”之义,于是就有了“技艺”、“才艺”之说。晋代葛洪说过:“创机巧以济用,总音数而并精者”①,都是“艺人”。可见“艺”的涵义已扩大了许多。先秦思想家孔子曾提出“游于艺”,具体指的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艺事。朱熹解释为:“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也。”因这里所指游艺,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 ,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 ,历史最悠久 ,内容最丰富。自殷商的囿到明清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自然山水园林 ,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品位。达到了“虽有人作 ,宛自天成”的艺术效果 ,而“诗情画意”为中国园林的精髓和造园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 ,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中国写意画的基本原则是对大自然精华的萃取 ,不重形似 ,而重神韵 ,通过画家的再创造 ,把从自然生活中的观察体验到的美 ,通过取舍、提炼 ,并融入画家个人艺…  相似文献   

6.
竞技体操技术创新的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竞技体操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竞技体操强大生命力之所在。本文在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阐述了竞技体操“新”特点,并对竞技体操创新进行了系统的体系分类。  相似文献   

7.
采用“言-象-意-道”的符号学方法,比较分析全球化变奏时代语境下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叙事模式及其叙事逻辑,发现: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符号选择、视觉修辞、呈现国家形象、传达主题意旨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接续。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以民族文化展演为特征,建构了复兴的文明古国形象,意在融入国际社会,宣示重回强国之林。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则更进一步,突出共识性对话风格,塑造了自信的现代大国形象,旨在融合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思想底色和价值内核上,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都坚守了“和合”之道。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言、象、意”的差异和接续反映了中国奥运传播应对全球化主题变奏的语态创新,一以贯之的“和合”之道则是对中国“和合”外交定位的战略配称。表明:“和合”之道作为元叙事在国际交往中具有极大的竞争潜力,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经验揭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进路,也说明了“和合”之道之于体育公共外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试论竞技体操难与美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竞技体操的内涵、发展的内部动力及竞技体操“难”与“美”的界定与分析 ,论证了竞技体操难与美的辩证统一关系 :难是竞技体操的生命 ,美是竞技体操的灵魂 ,竞技体操难与美的矛盾斗争运动推动其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20,(1):58-63
武术常言"技近乎道",而达到这一境界的过程则是"由技及道"。通过梅洛-庞蒂身体图式的概念阐释武术中的身体主体,并对"由技及道"进行身体现象学考察可知,身体图式的统觉性和拓延性使武者整合感官的统一性,形成身体的时空感,实现身心合一、身物合一,使行为具有了"我能"的身体意向性,由此身体能够不经过分析演算的逻辑过程便自动"知道"如何在复杂的情景内完成身体动作,呈现为武术技艺的进道之状态。身体图式的交织互逆性使武者的身体与万物互感互通,彻底消解了主客二分性而由技艺之道臻至天人合一之道。由此武者不仅通过身体图式使不可见的玄妙的"道"成为身体主体自动化之的过程,并且通过身体图式的交织互逆性使"道"成为了身体主体的现身情态,技艺与道通过身体主体真正被弥纶为了一体。  相似文献   

10.
龙建新  谭洁 《体育科技》2007,28(4):30-32
创新是竞技体操发展的灵魂,只有不断地注入新理念,激活系统中各要素,才能保住我国竞技体操的优势地位。通过借鉴其它项目的成功之道,从理论上探讨当代竞技体操实践中"三从一大"原则的贯彻、训练与比赛的关系、项目制胜因素的变化等问题,旨在推动体操训练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出版的《传统少林武术套路集成(套装上下卷)》(A Compendium of Shaolin-styl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记载少林武术套路招式的英文版专著。该专著作者刘海超素有“少林武术名家”之誉,他以传统佛、儒、道思想精华为主旨,对少林武术战术、战略和武德、武风进行全面系统阐述,融合武术、中医理论与哲学,详解少林武术套路,是我国武术学科学术理论与武术教学实战相结合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是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可圈可点的专业性译介,对于国内和英语世界武术爱好者不失为一套图文并茂、易于接受的优质教材,也供国内外武术科研工作者之需,其术语研制对推动中国武术术语标准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中华民族一项宝贵的传统文化,是东方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武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思想对武德精神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术自身所包含的哲理反映了中国哲学的奇光异彩,它体现了东方人对生命结构及运动形态的理解,从其基本原则、要领到具体技法无不展示出东方特有的哲学风韵。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武术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运用合理的训练方法,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养成与发展,文章做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法,重点对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2010版和2013-2016年新版规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从分析新规则的重要变化特点中探索深层启示。结果显示:新规则将评分板块分为难度和完成两大块,身体难度删除了波浪柔韧组,难度数量和难度级别大幅度减少;难度技术更加注重身体、器械和艺术的均衡运用,突出难度技术组合的艺术化编排。  相似文献   

14.
畲族传统体育项群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考察挖掘、田野实证等方法,对畲族传统体育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畲族传统文化孕育出了以跑跳投、体操、舞蹈、角力、攀爬、游戏、武艺七大类畲族体育项群,不同性质的项群又分为结构各异的亚类项目,构成了一种寓意深刻的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创造了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博大精深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使畲族传统体育在本土得到发扬和光大,整体提升其地位,使畲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为代表的内家拳为例来探求内家拳拳法所蕴含的道教思想及道教养生文化,探求中国传统武术内家拳及道教养生文化之间的关系,启发和树立现代人正确的养生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1928年由张之江创办、南京国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央国术馆”,是近代中国武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近代武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中央国术馆”的成立打破了中国传统武术封闭、狭隘的教育传承模式,是中国武术历史上划时代的分水岭。在它的成立过程中,社会形势的转变、社会尚武思潮、爱国人士的积极倡导等都对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其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影响,特别是武术文化借鉴并吸收了传统哲学中的核心思想——“道论”,使武术不仅具有搏击的功能,更具备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德育和教化的功能,成为练习者提升个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可行手段,也成为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技的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武术文化所吸收和借鉴的传统“道论”哲学,主要源于宋明理学对于“道”的理解和解释,其中“道”具有“道德”“道理”“方法”等3个层面的含义;而武术与“道论”相结合主要采取了“道器不二”和“比附与借用”2种实现途径。武术文化对于传统“道论”哲学的吸收与借鉴,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层面完成对武术文化的理论构建,也为自身在传统文化的大氛围中寻找到存在与发展的“合道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武举制是古代为了选拔杰出的军事人才而创立的一种选拔制度,创立于唐朝,随后历经五代十国时期,逐渐被历史搁浅,到了宋朝宋仁宗时期才得以恢复。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宋代武举制出现前后武术的发展史进行梳理。研究指出:武举归来之前,武术在不同阶层有着差化异表达;武举归来后,军事武术、军事理论以及军队中的武术表演较之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与乡村武术结社组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武术古籍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东传朝鲜半岛的重要载体,在中朝武艺交流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为探明中国武术古籍在朝鲜半岛传播的时间、路径、背景及产生的影响,在归纳中国武术古籍代表书目的基础上,对古代中朝史料展开文献学分析和历史考证,并通过韩国相关数据库以及朝鲜《武艺图谱通志》所列参考书目,检索朝鲜正史与经籍所涉中国武术古籍的信息。研究表明,壬辰倭乱爆发后,朝鲜为改变武备废弛、兵力羸弱的不利局面,通过赐书、赠书、购书等途径慕求中国武术书籍,购书是中国武术古籍东传朝鲜半岛的主要渠道。绝大多数中国武术书籍于16世纪末期至18世纪末期东传朝鲜半岛,对朝鲜武艺发展影响深远,促进了明清武艺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奠定了朝鲜武艺发展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中朝两国的武艺交流。中国武术古籍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是在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武艺圈内发生的文化转移现象,亦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泽被四方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0.
艺术的线索:从艺术哲学中对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与体育两种元素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体育趋向于身体,艺术趋向于精神,但都是人类抵御衰败和虚弱的武器。在古希腊这两种元素有过冲突和融合,随着哲学思想的到来,艺术成为附庸,体育被抛弃。从艺术和哲学的线索出发,从中寻找本该属于体育的精神元素,体育是身体运动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