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府研发资助是全社会研发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基础研究等基础性、前沿性科研活动的资助是国家科技水平提升的重要动力和源泉。美国联邦政府自二战以来构建的对外研发资助机制对于美国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政府研发资助机制的优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那么,美国联邦政府在对外研发资助中如何协调稳定拨款与竞争性项目资助的关系?稳定拨款与竞争性项目资助的具体机制怎样?为回答上述问题,文章以联邦政府对外研发资助的底层预算数据作为分析对象,构建分析框架,运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和文本分析等方法,基于统一的数据来源与分析框架,识别美国联邦政府研发资助中稳定拨款与竞争性项目资助的关系框架、分析资助机制与特点,进而形成了对美国联邦政府研发资助机制的完整认识。通过分析,发现美国联邦政府对外研发资助具有:(1)联邦政府对外研发资助紧密围绕机构自身的使命定位展开。(2)基于目标,采用与其相匹配的资助机制。(3)实现联邦机构自身的职能与使命的研发活动多采用稳定拨款机制。(4)产生公共产品的研发活动更多依靠竞争性项目资助机制。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对我国政府研发资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学基金制度在促进科研产出、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如何研判科学基金的经费使用效率及资助效果是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公共管理领域316名学者为研究对象,收集2006—2015年相关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分层和线性回归分析,探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对公共管理领域研究者中文论文产出的作用。结果表明:从中文发表的各项指标上看,在相似科研禀赋前提下,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可以有效提升科研产出绩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科研水平研究者的作用效果具有差异性,科研禀赋更佳的研究者其绩效表现更好。与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中、低概率研究者相比,未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高概率研究者的科研成果产出更高,一定程度提示了科研禀赋对个体绩效产出的作用。从金额上看,资助金额增加能显著提升科研成果质量。本文主要识别了在科研禀赋差异条件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对科研绩效影响,研究结论可以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与识别机制的优化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公立基金会与私人基金会都是科研资助的重要力量,两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两者资助差异性的分析是有效设计国家科研资助布局,提高科研资助效率的基础。以2009—2018年英国生物医学领域公立基金会与私人基金会资助项目、产出论文中所蕴含的多维数据信息为样本,构建了从投入端到产出端的全过程多维资助差异性分析模型。在传统的统计分析、文献计量方法的基础之上引入了内容分析的方法。基于长周期、大样本、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公立基金会与私人基金会在资助重点上各有侧重,互为补充。(2)私人基金会在促进合作、提升学术水平、服务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形成了有益的实践。(3)公立基金会的资助出现"新瓶装旧酒"的问题,而私人基金会的资助则产生"老树开新枝"的效果。基于数据分析所形成的结论为全面、深刻地认识两类基金会的资助差异,合理有效地开展政府科研资助布局与设计提供了证据支撑。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结论提出了对我国科学资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促使科研合作,特别是跨领域合作成为科研活动的常态。本文提出利用论文的资助基金所属研究领域来刻画和识别论文的学科领域,并基于2008—2015年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发表的SCI论文,研究科研合作,特别是跨领域合作对论文质量与项目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科研合作对论文质量与项目产出均存在明显的提升效果,跨领域合作的提升效果显著大于领域内合作。  相似文献   

5.
机构资助与项目资助是目前政府对大学和国立科研机构科研资助的两种主要途径。为了提高政府科研资助的效率与效果,各国政府都在不断探索政府科研资助的最佳模式。OECD提出了一种促进研究卓越的新的资助方式,"研究卓越计划"(Research Excellence Initiative,REI),可视为政府科研资助的第三条道路。从政府与科学关系的视角分析了第三条道路产生的背景;通过对机构资助、项目资助及REI资助的对比分析,提出第三条道路的内涵;基于国际案例,分析该资助模式在资助与管理方面的特点;在分析我国现状的基础之上,针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需求,提出对政府科研资助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观分析层次,以"技术创新"领域的143位研究者为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分层法,在模拟随机化实验的条件下考察科学基金的激励效应,即比较研究者在"获得科学基金资助"和"未获得科学基金资助"两种情形下的科研产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来说,与未获得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者相比,获得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者普遍具有较高的科研产出,而且,在获得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者中,以较高概率获得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者具有较高的科研产出;然而,获得科学基金资助低概率的研究者与未获得科学基金资助中等概率的研究者在科研产出方面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与获得科学基金资助中等概率的研究者相比,未获得科学基金资助高概率的研究者具有较高的科研产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制定科学基金资助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研资助体系的发展经历了行政拨款制和科学基金制两个阶段."揭榜挂帅"是一种以悬赏制资助科研的新形式,在操作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申请入口向全社会开放,采用结果导向评审机制,体现了开放的用人机制.目前,"揭榜挂帅"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皆处于起步阶段.推进中国科研资助制度创新、实施揭榜挂帅制,从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建立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英国政府对高校的科研资助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拨款"及"研究委员会拨款"为主体的双重资助体系,形成了以决策分权化、完全经济成本补偿、创新科研评估制度为特征的政府资助高校科研管理体制。论文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对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实践进行相应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获得项目资助是科学人才学术生涯中的重要经历,对人才的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以2010年973计划项目资助的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维度逆向追踪这些科研人员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探讨项目资助与科学人才阶段性成长之间的关联特征.研究发现:科学基金资助与科研人员阶段性成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我国科学人才成长呈现约5年为一个阶段的学术生涯跃迁模式;项目资助类型结构在科学人才的不同成长阶段及不同学科领域中具有差异性,对科学人才的成长也发挥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资助模式调整与完善的历程,资助数量与强度的发展趋势,资助项目的分布等方面,宏观分析了创新研究群体基金建设的发展现状。从科研产出成果、学术领军人才、创新合作网络三个维度,对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的培育水平和资助成效进行了指标评价。最后,对进一步建设发展创新研究群体基金,更好地培育创新研究群体提出了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湛毅青  李一智  陈军 《科研管理》2007,28(5):143-149
英国政府通过"双重资助系统"对大学科研提供基础条件拨款和项目拨款,保持和提升大学进行科学研究的实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科研投入的多样化改变了大学科研投入结构原有的平衡,威胁到大学科研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政府大幅增加了对大学的科研投入,并改革了科研拨款办法。研究英国政府对大学科研的资助体系,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现有的大学科研拨款体制和经费管理体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荣康  金鹤 《科研管理》2020,41(5):278-288
技术转移作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形式,对高校科研活动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8-2014年中国106所“211”及省部共建高校为样本,研究了高校技术转移对其论文产出和专利产出的影响效应,并对不同来源的科研资助(政府资助和企业资助)在高校技术转移与科研产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高校技术转移对论文产出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专利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高校技术转移对其获取政府资助和企业资助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资助和企业资助在高校技术转移与专利产出关系中发挥积极的中介作用;(3)政府资助对高校技术转移与论文产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企业资助对高校技术转移与专利产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际科研合作是科学复杂化、科研人员专业化的产物,也是提升科学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选择。分析我国政府支持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特征及项目层面我国国际科研合作情况对科技政策制定者、科研管理人员制定与优化国际科研合作政策、管理规章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1-2018年资助的1053项“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为对象,通过数理统计、地理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从项目资助和合作网络两个层面分析“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时间、地区、学科分布特征以及国家、机构合作网络特征。分析发现:?2001-2018年“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资助规模整体呈先快速上升后平稳发展的趋势。?从资助地区来看,2001-2018年我国共28个地区受到资助,东部地区是资助重点,北京、上海、江苏是资助的主要区域,且资助重心呈由东向西、由北向南的转移趋势,但总体转移幅度不大,我国西部和东北地区依然是资助的薄弱区域。?从资助学科领域来看,不同学科领域资助起始年存在差异,2007年之后资助的学科领域分布开始逐步稳定,其中,医学科学是受资助的重点学科领域,受资助数量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其他学科领域;此外,2011年之后除医学科学领域之外各学科领域的资助比例趋于稳定。?从项目合作国家来看,我国共与38个国家(地区)开展过项目合作,但合作国家(地区)总体集中度较高,美、英、德三个国家为重点合作国家,美国与我国的合作最为突出;2001-2018年项目合作国家(地区)不断增加,中美合作强度最为突出,但总体集中于欧洲地区;?从项目合作机构来看,机构资助面越来越广,与国外合作越来越密切;合作网络的连通性不断提升,机构间信息交流越来越通畅;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国外加州大学、德克萨斯大学是国内外合作开展项目较为频繁的机构。建议我国在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层面进一步优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资助重心、调整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资助领域比例、提高国际科研合作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4.
快速发现并准确地把握研究前沿、引领科技成果的重大突破是目前政府资助机构、学术界以及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基于全球范围内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以欧洲研究理事会(ERC)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战略定位、资助类型、选题/评审机制、项目管理流程以及资助评估办法,通过资助报告和文献计量对其资助类型、获资助国家/机构、学科领域、SCI论文产出、合作机构等进行探索性分析。基于ERC运行实践,从聚焦前沿研究、完善同行评议、重视资助评估、鼓励自由探索四方面总结其成功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5.
科技资助已成为政府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手段。研究基于2011—2015年中关村高新技术示范区408家高技术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建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索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依托于企业资源门槛。具体而言,只有企业资源累积跨过门槛后,政府科技资助才能对创新产出起到显著促进作用;此外,政府科技资助与企业内部研发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共同促进作用也需要以企业跨过自身资源门槛为前提。研究不仅深化了政府科技资助、企业资源与创新的机制研究,而且为政府选择资助企业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前我国建设100家科学家工作室.作为一种全新的以人才为中心的科研资助与组织模式,科学家工作室应有别于传统的项目制科研资助模式,充分体现“资助人而不是项目”的特点,对其资助机制和管理机制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在论述项目制科研资助模式局限性和科学家工作室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针对我国的科学家工作室的遴选、资助与管理模式设计,提出一些政策思考和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投入—产出的视角,将政府科技资助对象按照创新主体分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运用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政府科技资助与区域RD产出的弹性关系,侧重于对不同创新主体资助绩效的研究,并研究了不同政府支持强度下弹性系数的变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助都与区域RD产出有正相关关系,但是不同创新主体的弹性系数存在显著差异。此外,随着政府支持强度的下降,政府对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科技资助与区域RD产出的弹性系数依次变小、变大以及基本不变。这一研究为政府科技经费在创新主体之间合理分配,有效促进区域RD产出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兰剑  李洄旭 《科研管理》2019,40(10):96-105
政府资助是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政府资助下的绩效是否表现出差异性?本文建立回归函数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政府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两种资助方式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直接资助对我国内陆企业的创新产出未表现出明显促进作用;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与政府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的关系不显著;私营企业等的创新产出对税收优惠表现出更大的响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回顾1986—2006年来化学科学部的资助概况和成效,并对如何评价化学科学基础研究的成果产出做一点分析。1 20年来化学科学部科学基金资助概况面上项目是科学基金鼓励自由探索的主要项目类别,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主体部分,目前化学科  相似文献   

20.
竞争择优与稳定支持是政府支持科学研究的两种主要模式。竞争择优作为各国科学基金普遍采用的资助模式,具有资助学科均衡性、资助对象优秀性、资助机制多样性的特点,同样实现了稳定支持的效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年通讯评审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当前参与评审专家数量多、专家对项目熟悉程度高、项目申请整体水平较高且通讯评审的共识程度较高、项目申请竞争激烈。各类自主选题项目自成立以来资助体量不断提高,多次获资助项目负责人占总申请人比例有所上升,为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队伍提供了稳定的经费资助。但目前的资助机制也面临过度竞争以及针对优秀团队和重要核心科学问题的资助不足等问题,需要从竞争择优与稳定支持两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