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动与骨密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体育科学、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有关专著和教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运动对不同生命时期的骨密度和骨量均有影响;不同运动方式和不同运动强度的运动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不一样;过度训练可导致骨量、骨密度的降低和性激素的下降,可见,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有利于改善骨代谢和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2.
运动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及其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密度(BMD)是评价人体骨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骨密度的因素有很多,在现代技术仪器的推动下,不断地完善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其中运动就是影响骨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重点讨论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和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综述。研究众多文献发现,骨密度值的高低对人体骨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运动是提高骨密度最健康、最实用的理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女子手球运动员骨密度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测试方法,对国家女子手球队运动员(运动组)和非运动专业女生(对照组)的骨密度及某些身体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运动组具有较高桡、尺骨骨矿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同时,运动组与对照组BMC等值,和身高、体重及体重派生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果提示,身高、体重等可影响骨密度值的大小,运动能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4.
体育锻炼对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综述运动项目、肌力以及运动引起激素改变对骨密度(BMD)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体育运动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不同的运动类型对骨密度的作用不同。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的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对骨密度都有不同的影响。另外开始运动的年龄对骨密度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口服避孕药对女运动员健康与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归纳与总结,探讨口服避孕药对女运动员骨骼健康、运动性损伤和运动能力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一代低剂量口服避孕药有利于缓解经前综合症、调控训练比赛时的机体性激素水平,而对骨密度、应力性骨折和软组织损伤影响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被动运动和香丹注射液对失神经大鼠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探讨二者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康复作用. 方法: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失神经组、失神经+被动运动组和失神经+香丹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切断左侧坐骨神经和股神经,经30天被动运动和香丹注射液灌胃后,测定左侧股骨、胫骨的重量、骨密度和血钙、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浓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失神经组大鼠胫骨的重量、股骨和胫骨的骨密度显著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显著升高;与单纯失神经组相比,失神经+香丹组胫骨远端松质骨骨密度显著性升高,失神经+被动运动组和失神经+香丹组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失神经大鼠的骨吸收提高引起骨密度降低,被动运动和香丹注射液可提高骨形成,延缓失神经大鼠骨量下降,香丹注射液促进骨矿含量增加的作用优于被动运动.  相似文献   

8.
张大鼎 《体育世界》2010,(11):37-38
运动可以改善人体全身骨骼系统的代谢和功能,增强骨密度。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运动对中小学生骨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运动方式对中小学生骨密度的作用不同;(2)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的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对骨密度都有不同的影响;(3)开始运动的年龄对中小学生骨密度的影响也不同。(4)科学的体育运动对中小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通过关键词“运动”“中年男性”“骨密度”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将运动对中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按照有氧运动、抗阻力运动、不同强度运动三种运动形式进行分类分析,得出该阶段的中年男性骨质已经开始逐渐流失,应该加强运动减缓骨质流失或加强骨密度值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增加男性中年骨密度值是有限的,虽然不会增加骨密度值,但是保持长期运动的习惯可以减缓相关部位的骨质流失速度;抗阻力运动对中年男性的骨密度有积极影响,特别是对髋关节和腰椎L2~4部位的骨密度影响最显著。高强度运动相比于中低等强度运动对中年男性骨密度值的增加更加显著,对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运动对青年女性跟骨骨密度及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60名武汉体育学院健康女性研究生进行了测试,探索运动对青年女性跟骨骨密度及性激素的影响。结果发现:体育专业组的女生跟骨BUA、SOS、STI等指标均高于体育锻炼组,RRF低于体育锻炼组;体育锻炼组的BUA、SOS、STI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RRF低于对照组。体育专业组E2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育锻炼组E2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3组之间的t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见,长期适宜的运动对提高青年女性跟骨的BUA、SOS、STI,降低RRF都具有显著性影响。E2、T对女性跟骨骨密度具有影响趋势,但都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有关运动疗法与绝经后妇女骨骼的研究越来越多.对近几年国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重点对运动疗法的机制、运动干预方案和效果、影响运动疗法的因素等进行综述,旨在找出适合绝经后妇女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运动途径.结果表明,绝经后妇女通过定期的有氧承重练习及抗阻力量练习等运动方式可有效改善骨密度,并且结合激素替代治疗和补钙等综合方案可使该种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全身扫描测试的方法,对长期柔道专项训练的青年男子运动员19名(柔道组)和21名无正规的运动训练史的同龄男大学生(对照组)的骨密度(BMD)及某些身体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柔道组和对照组骨密度、瘦体重和体脂百分率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P<0.01);同时,柔道组BMD与身高、体重、瘦体重及体脂百分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果提示,身高、体重、瘦体重及体脂百分率等可影响骨密度值的大小,运动能提高全身骨密度。  相似文献   

13.
L eptin是 ob基因表达的脂肪组织源激素 ,其主要作用是减少体脂、控制体重和调节机体能量平衡。它的产生和代谢受到遗传和体内外环境因素的调控和影响。运动训练可减低 ob m RNA的表达和血 leptin浓度 ,训练所致的体脂量下降是产生这种作用的重要决定因素。单次运动对 lepin表达和其血中浓度的效应 ,有减低与无影响的研究结果。运动的这些效应可能依赖于运动负荷量和热能消耗量 ,也与一些激素和代谢物有关。  相似文献   

14.
低性腺类固醇水平是AMi的重要特征之一.为了探讨低性激素环境下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的变化特点及激素与受体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并探讨其在运动性月经失调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对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及4个恢复期后,大鼠子宫和卵巢ER、PR及血清E2、P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血清E2、P随运动负荷量的加大而逐渐降低,组织ER、PR水平随运动负荷量的加大呈渐进性升高.受体水平在停训后的恢复期内随着E2、P水平的回升,逐渐回落.结果表明,运动中受体水平的变化可能为非激素依赖性升高,这种升高或许是机体对长期运动训练造成的低性激素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可能是AMI病理机制过程的重要一环.恢复期受体水平的恢复与E2水平的升高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中淋巴细胞PKC活性对大鼠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8只大鼠分成不同运动负荷组及对照组,完成相应负荷运动后采集外周血和脾脏,采用ELISA法测试血清IFN-γI、L-4含量,分离并裂解脾脏淋巴细胞获得上清液,采用BCA法定蛋白浓度,通过ELISA分析P-PKC的含量。结果:一次中等负荷运动对Thl/Th2平衡影响不大,一次负重力竭运动后即刻会使IFN-γ和IL-4均下调,超负荷运动10天则使IFN-γ在8h的恢复期内得不到恢复,使Thl/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脾脏淋巴细胞PKC的活性在一次中等负荷运动过程中、后变化不明显,一次负重力竭运动使其活性下降,8h后即可恢复,但经过10天的超负荷运动后恢复8h的PKC活性仍处于较低水平。结论:中等负荷运动对Thl/Th2平衡和PKC活性影响不大1,0天超负荷运动可以使Thl/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可能是脾淋巴细胞PKC活性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16.
补充支链氨基酸对运动员身体某些激素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健民  邱卓君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3):314-315,277
通过血清睾酮、皮质醇、催乳素及生长激素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16名男性赛艇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结论是补充支链氨基酸改变长时间运动的血浆激素,有效地缓解T/C比值的下降,对机体蛋白质合成代谢起到促进作用,可以改变耐力运动的生长激素,缓解运动疲劳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统计、计量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运动行为的社会经济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52%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运动习惯,但是真正符合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推荐的规律运动标准的仅34.2%;其中男生有规律运动者占21.5%,女生仅为12.7%;低年级规律运动的比例高于高年级。通过logistic回归可以预测全体受访者是否规律运动的因素包括:性别、年级、体育测试压力、母亲受教育的程度和可利用的时间是否充足。研究提示,大学生规律运动比例较低,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心理因素会对其规律运动行为造成影响,因此针对影响规律运动的因素制定其相应的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