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是四川旅游业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亮点。通过实地调研,应用SWOT方法综合分析大熊猫栖息地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找出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发展及四川旅游业的灾后恢复重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含义发展特点、主要类型,并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论述了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作用刺意义;从当前我国旅游农业开发现状的认识及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详细分析了泰安市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资源优势:具有独特的区位文化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农业资源丰富多彩,客源市场广阔。游人数量稳定。构建了秦安市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布局;指出了在发展规划、开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泰安市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具体对策: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合理适度开发、持续发展,加强组织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准确市场定位、开发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农业产品。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烟台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前景看好.在分析烟台市生态旅游发展优势条件基础上,审视其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实现烟台市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探讨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11):F0002-F000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章文与吴楚材都是我国生态旅游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吴教授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特别是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研究,气象学在旅游开发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森林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的保健效益研究,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等方面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甘孜藏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分析了甘孜藏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结合实际,从管理体制、生态保护规划、营销战略、居民参与、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众多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同时,泉州的自然保护区也已经或正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生态管理机制、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等途径避免国内其他地区进行开发时出现的误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发展地方经济,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内涵入手,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旅游目的地研究的主要问题和进展,包括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生态旅游目的地评价等3个方面。针对国内生态旅游目的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提出国内生态旅游目的地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是神态旅游资源,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富饶的资源已成为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重要依托,在分析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保护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当今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之一.本文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出发,对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作了评介,从广度和深度上论述了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生态旅游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劣势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青海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旨在推动青海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唐承财  钟林生  陈田 《资源科学》2009,31(11):1825-1831
研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有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促进区域旅游与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对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海拔的变化,整个区域生态旅游资源与部分单体呈现垂直地带性;②随着经纬度变化,自然与人文类生态旅游资源均表现出水平地带性空间分异;③较多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在交通干线与主要河流沿岸;④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沿村镇及其周边地区呈现面状集聚与散点空间分异.基于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提出该区域旅游资源总体开发模式为空间梯度转移开发,并探讨了3类空间优先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的开发模式,分别为垄断性资源开发的独立景区模式、交通干线沿线资源开发的线路联动模式、城镇周边资源开发的设施依托模式,研究成果可为三江源地区及其它生态敏感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态度与参与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小丽 《科研管理》2012,33(10):138-144
旅游的发展给旅游目的地社区带来了广泛的影响,社区居民是这些影响的主要承担者。本文以生态旅游地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以居民影响感知为研究切入点,建立居民影响感知、态度与参与行为的关系模型以揭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对其态度和参与行为的影响。论文以大连的三个生态旅游社区居民为调研对象,通过对回收的457份有效调研问卷数据进行可靠性和有效性检验,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等数据分析方法,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态度和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居民对生态旅游正面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和参与行为有显著正面影响,居民对生态旅游负面影响感知对居民的态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居民的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态度对其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段伟  欧阳波 《资源科学》2020,42(6):1074-1086
准确评估保护区和周边社区贫困农户的关系对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当地社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鲜有文献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保护区建立对农户多维贫困影响的作用机制。本文选取四川省、陕西省14个自然保护区周边787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自然保护区—社会资本—多维贫困”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自然保护区对周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保护区内的农户比保护区外的农户更容易陷入多维贫困;②保护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社会资本,从而导致农户多维贫困;③不同等级(国家级、省级)、不同省份及是否开展生态旅游的保护区之间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其中省级保护区、陕西省保护区和开展生态旅游的保护区社会资本中介效应更明显。因此,保护区的管理应注重培育农户的社会网络,增强农户的社会信任,调动农户的社会参与,从而提高当地农户的社会资本质量,进而提高其生计水平。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海岸以淤泥质海岸为主,不利于传统旅游业的开展。随着现代旅游观念的出现,生态旅游热潮在全球兴起,江苏沿海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发展现代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研究以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对江苏沿海淤泥质海岸湿地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进行评价,计算各景观的吸引力和开发潜力,以此确定江苏沿海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开发重点。评价结果表明,盐城沿岸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综合旅游价值也最高。据此,文章提出成立“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以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和区域开发的双赢目标。文章阐述了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理论基础,确定了盐城国家湿地公园的范围、构成,根据各段资源特色,提出了具体开发步骤和策略。本研究将为江苏沿海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生态旅游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生态旅游管理的课题是促进对生态旅游概念的宣传和普及.管理政策包括:确定生态旅游实施的管理机构;制定推进生态旅游的基本方针;加强对生态旅游的宣传和财政支持,以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指导;提出生态旅游推进整体构想和负责生态旅游推进的联络调整等.而管理对策则是制定宪章、开设网页、实施大奖、制定指南和示范推进等.我国应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管理和规划,同时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的教育以及人才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38个部门产业关联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斌 《软科学》2009,23(12):83-85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出四川省38个部门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对38个部门产业关联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某个产业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和四川经济发展对其的需求程度,并结合四川省目前产业发展基础,选择确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产业作为四川省产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等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开展体育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机遇、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认为“黄三角”区域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特,孕育着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适合开展体育生态旅游项目,并对此开发项目进行策划描述。  相似文献   

18.
红树林旅游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旅游场所,而且有利于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提出北海山口红树林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促进山口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秦皇岛旅游发展特点,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为基础,从如何改进城市生态旅游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对现状通过实验进行分析讨论,有助于发现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最后结合本地情况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重点对四川省高新技术发展特点进行分析,梳理制约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对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